图书介绍
自然 人和人类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翟英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38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文化人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 人和人类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智慧的误区1
——自然的生命乐章6
——步入文明12
——反思自然19
第一部追踪生命的起源43
第一章人类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索充满生机的地球44
——人类的目的44
——生命起源问题的提出44
——发现生命的奥秘45
——生命来自彗人46
——螺旋形质来自宇宙47
——默奇逊陨石48
——氨基酸的两种结构48
——生物分子中的对映体49
——天外来客50
——冰质岩屑行星、生命诞生的条件51
——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过程52
——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与星云的凝聚物53
——火星生命说54
——失望54
——希望55
——火星溪谷56
——火星上是否有水56
——地球上的溪谷58
——来自银河系的生命与天外来客60
——遥远的星际旅行61
第二章地球的形成物质的运动形式64
——太阳系的形成65
——哲学家的睿智65
——原始星云65
——地球形成的几个阶段66
——地球陨石的来源67
——球粒陨石的结构68
——均一化68
——原地球69
——太阳系的形成70
——地球的产生71
——地核和地幔与月球的形成73
——地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73
——从毫无自卫能力的地球到最为绚丽的星球74
——撞击对地球产生的影响76
——规律与方法77
第三章地球上的气候变迁迷蒙的地球78
——气候与环境79
——地球内热79
——气象信息的来源、地温记录80
——树木年轮与氧同位素80
——盘古大陆81
——地层堆积物81
——冰川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周期82
——均等的温度83
——泥盆纪85
——煤炭的积聚85
——没有年轮的树木86
——荒漠86
——温暖凉爽的西伯利亚87
——温暖湿润的南极88
——智利的天空89
——外高加索的动物89
——欧洲西部的河马与北极地区的红杉与银杏90
——高山上的森林91
——地理带南移93
——宇宙因素对地球的影响93
——动植物的自然选择94
第四章生机勃勃的地球江河的形成95
——原始生命的诞生96
——生命体的演化96
——多细胞生物的爆炸性增加和灭绝、原始鱼97
——生命的过程98
——合作共生现象98
——生命的复制和代谢100
——海洋动植物开始登陆100
——统治地球2亿年的恐龙101
——最早出现和灭绝的哺乳类动物101
——撞击冬天103
——原始的灵长类104
第二部人类的起源107
第五章人类的远祖人猿同祖108
——埃及古猿与森林古猿大辐射108
——南方古猿109
——劳动创造了人109
——分子生物学110
——自然界对灵长类的磨难和催化110
——南方古猿是一种直立行走的动物112
——热带森林、骨迷路、早期人属113
——早期人科与黑猩猩的区别、工具行为、劳动与生存压力114
——进化促使了劳动行为的产生115
——两种类型的南方古猿、真人116
——班博里山猿117
——山猿不是猴科动物118
——山猿是人科动物118
——直立行走的山猿118
——山猿和森林古猿有亲缘关系、适应性压力119
——山猿的四个特征120
——小岛上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山猿121
——山猿灭绝的原因122
——人类的近亲123
——环境对人类进化的作用124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习性126
第六章亚洲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地129
——人类起源于非洲,人类起源于亚洲130
——亚洲人的远祖是南方古猿、双钩醉猿、中华曙猿131
——人字洞132
——开元古猿、旧石器时代出现在亚洲各地的古人类133
——蝴蝶猿人135
——喜马拉雅运动阻止了古人类的东迁135
——禄丰古猿、中国古猿136
——卡皮罗现象137
——东南亚新人的广泛扩散137
——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与卡皮罗现象有关,北半球是最适宜人类起源的地区138
——分子钟140
——人类的共同祖先,黑人是世界上的祖先人种142
第七章古猿的出现与演化古生物群、原始的灵长类类群146
——迅速演化的古动植物类群146
——非洲最早的灵长类146
——埃及古猿147
——东部非洲147
——竞争优势,喜马拉雅运动,森林古猿与原康修尔古猿148
——古猿下地中活体毛裸露149
——东非大裂谷带形成151
——裂谷带中的湖泊群,留在湖泊中的古猿152
——湖岛上的气候特点153
——湖岛难民潮154
——恶劣的环境155
——古猿下水156
——用嘴捕鱼的古猿,踩水是古猿最早学会的游泳技能157
——古猿演变为水猿,水猿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159
——游泳技术高超的水猿离湖而去159
——有的水猿重新回到森林中160
——水猿获得直立行走能力161
——茸毛稀疏的水猿164
——湖岛贵族的出现169
——生存压力是猿进化为人祖的关键170
第八章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思考环境巨变,非洲古猿向外迁徙174
——古猿类群的不同变异174
——长臂猿的祖先175
——西瓦古猿175
——消失的森林古猿176
——腊玛古猿176
——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179
——人猿超科成员180
——腊玛古猿的消失180
——西瓦古猿是猩猩的祖先181
——肯尼亚古猿181
——南方古猿182
——鲁道夫古猿183
——乌朗诺古猿184
——154万年前的直立人男孩、手斧187
———100万年前直立人离开非洲,爪哇直立人的年代提前80万年190
——78万年前地球南北磁极曾经颠倒191
——人类的演化不是一条直线192
——郧县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192
——华莱士线193
第九章人类与猿的揖别地球的灾难204
——繁茂的地球204
——原始猿类的代表205
——古猿类群对环境的选择,南迁古猿的演化206
——埃及古猿追随气候带南移206
——古猿又一次面临着生存危机207
——古猿类群的无奈分离210
——长臂猿的祖先210
——西瓦古猿的成功迁移211
——欧洲森林古猿、山猿、残忍的剑齿虎212
——非洲古猿的适应性演变214
——巫峡猿人215
——蓝田猿人216
——不同的进化系217
——缅甸古类人猿218
——开远古猿218
——北京猿人开始向朝鲜和日本迁移219
——梭罗人向澳大利亚扩散220
——巨猿221
——最早的人科成员222
——肯尼亚古猿223
——人与猿的揖别227
第十章环境变异与古人类的演化森林贵族229
——命运的抗争229
——毅然决然的一步230
——直立行走的原动力230
——与古猿共生的大型哺乳动物231
——傍人属231
——直立行走的两个阶段232
——采摘食物与挖掘树根233
——从无为到有为234
——进化迫使古猿向两足直立行走的方向转化234
——食物结构与身体结构,劳动不是直立行走的原动力235
——人与猿之间的过渡期,南方古猿的两种类型236
——能人的出现238
——人239
——能人是直立人的单线祖先240
——最完整的直立人骨架242
——匠人245
——远古智人248
——欧洲人的祖先248
——古人类对环境所作的适应性选择254
——环境变异与人类进化的关系256
第三部人类文明的曙光263
第十一章旧石器时代丰富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264
——自然和简单的打制石器266
——雷公石、鬼蛋267
——旧石器时代的分期267
——环境变迁的信息268
——恶劣的环境269
——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时期270
——最早的旧石器271
——西亚和欧洲的旧石器时期、勒瓦娄哇技术272
——东亚是旧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中心272
——火的使用273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分布范围有限274
——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274
——文化变异275
——安葬死者已有某种形式276
——维纳斯、史前洞穴壁画278
——后世的概念明确增强279
——居所的建造280
——澳洲最早的人类281
——恐鸟的家园282
——美洲开始出现人类的足迹283
第十二章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期286
——文明起源的标志287
——农业文明287
——原始农业的起源287
——工艺制作技术的改变288
——农业起源的多元性290
——对生产工具的要求295
——新石器时期的四大工艺296
——农业工具群297
——石箭头297
——复合工具298
——陶器开始出现299
——中国是最早的陶器产地300
——手工制陶304
——轮制陶器305
——人类迈向母系氏族社会306
——人体素质的提高306
——民族国家产生的条件307
第十三章中国的新石器时期(上)生存压力308
——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309
——玉米是美丽少女的化身310
——野生稻的种子是随意在地上撒播的311
——精神生活的丰富311
——南庄头古人类文化遗存311
——狩猎依然是重要的生活来源312
——人工水稻的栽培312
——陶器在各地的制作水平相当313
——粟作农业的五个阶段,农业经济的门槛313
——粟作农业是当时中国古人类的主导农业314
——生产力水平限制了稻作农业的发展315
——南方居民不重视经济317
——对家畜的认定方法318
——家畜出现的时间和次序321
第十四章中国的新石器时期(下)环境因素对古人类文化的影响325
——史前阶段的三个时期326
——农业经济的繁荣期327
——第四纪冰期结束327
——生活在山林中的古人类327
——新石器时期农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文明时代的来临328
——古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328
——文化发展的差异性329
——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330
——经济文化格局的形成330
——文化的多元性,水井的出现331
——长江流域的采集和渔猎经济332
——家畜与环境的关系333
——居住地优先考虑的是水的问题333
——玉器的产生335
——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336
第十五章中国的原始部落文化新石器文化发展的阶段划分340
——山林、山麓、河谷文化时期340
——采集、狩猎与农业分离341
——山地古人类的迁徙活动341
——黄河流域的部落文化342
——长江流域的部落文化342
——珠江流域的氏族部落343
——云贵高原的文化部落344
——采猎经济文化带344
——中界地带文化系统345
——形形色色的部落建筑347
——部落的扩展348
——最初的社会形态349
——农业部落的迅速发展350
——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352
——部落建筑的构成353
——储藏设备353
——防卫设施354
——水利和道路建设355
——家畜围栏355
——公共活动场所356
——公共墓地357
第十六章母系氏族公社359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360
母权制社会360
——生理因素所形成的自然分工361
——古人类的寿命361
——男子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更长363
——采集也是男子的一项生产活动364
——生理因素决定了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365
——人口生产366
——妇女在子女心中的地位367
——疾病是古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370
——换婚371
——生殖崇拜372
———外嫁男子的婚俗372
——对偶婚的提出375
——责任制家庭376
——爱情是一种奢求379
——主妻和主夫379
——剩余物质交换开始出现380
——寺庙献身381
——对偶婚的几个阶段381
——男子对对偶婚的抵制382
第十七章父系氏族公社385
现代婚姻制度的雏形385
——全盛时期387
——男性的一次失败389
——父权制的建立是由女性推动的390
——女性命运最为悲惨的时期390
——专为女性制定的社会伦理道德391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丧失掉391
——阶级的产生、奴隶和奴隶主、贵族和平民、农村公社、杂居村落393
——父权、个体婚制396
——交换婚397
——女性的义务和权利是无条件服从398
第四部世界文明的发源地403
第十八章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403
——伊尔库斯特山地,苏美尔文明的诞生405
——爱琴文明的诞生406
——最初的农业革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407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08
——对文明起源的再认识409
——原始农业的起源地410
第十九章辉煌富饶的尼罗河文明富饶的尼罗河流域413
——干燥凉爽的气候414
——文化的兼容性415
——埃及人的自我封闭意识417
——文明的传播418
——对黑暗的恐惧421
——残暴的尼罗河422
——沙漠的威胁、季风的作用423
——宇宙中心论425
——对事物判断的标准426
——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神秘主义428
——文明古国的繁荣429
第二十章繁荣的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文化432
——堤坝和灌溉系统433
——北部山区的农业、旱作、更早的文明434
——农业革命435
——弧形地带435
——沙尼达、半定居的原始部落、绘画艺术436
——最典型的公社437
——共同的方言438
——哈雷夫文化439
——产品交换440
——手工业专业户441
——私有制、个体劳动者441
——奴隶制城邦442
——苏美尔人443
——巴比伦文明450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451
第二十一章南亚次大陆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与恒河453
——哈拉帕文明454
——印度河文明455
——本土产生的文明456
——大型的浴池459
——频繁的对外交往459
——字母符号460
——议事大厅460
——宽阔整齐的道路461
——三层楼的住宅462
——头戴王冠的神像462
——军队营地463
——对经济的控制权464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中心465
——发达的手工业465
——铜牛车466
——裸体舞女466
——红玛瑙467
——船坞、国家组织大宗买卖468
——农业仍占主导地位469
——洪泛区、文明的衰落471
第二十二章神秘的玛雅文明失去的文明476
——独木舟477
——被魔鬼统治的玛雅人477
——帕伦克神庙478
——热带雨林中的辉煌479
——优美的象形文字、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手脚并用与20进位制、精确的历法481
——等待救援482
——太阳活动、环境变异483
参考文献485
热门推荐
- 1534907.html
- 3626256.html
- 3181441.html
- 3406020.html
- 969636.html
- 1350129.html
- 2899659.html
- 1952731.html
- 3011186.html
- 2058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0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8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7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2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6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1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