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自主性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自主性问题研究
  • 王兆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446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教育研究-经验-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自主性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验”:教育科学研究反思的基本维度1

第一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与“中国经验”的内在建构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的基本图景4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的一般理路8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30年: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考察12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科学研究的自主性探寻12

第二节 3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在变化23

第三章 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教育知识生产27

第一节 我国国家化教育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29

第二节 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分布看教育知识生产格局31

第三节 从立项课题看教育科研成果的影响力42

第四章 中国教育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48

第一节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48

第二节 反本质主义与本质主义的时代论争50

第三节 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的接纳与吸收58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62

第一节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取向6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分析67

第三节 可能的解决路径71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种主流教育研究范式及原创性76

第一节 “批判性”研究及其反思76

第二节 移植性研究及其反思79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术的“建设性”研究81

第四节 我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诉求84

第七章 “本土建构”与中国教育学的“回乡”之路97

第一节 “本土建构”的中国语境97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的“回乡”之路100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构103

第八章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知识学思考111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知识图景112

第二节 知识学视野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主体的知识身份116

第三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破解的知识学理路118

第九章 教育研究的“主义”论述与知识学方式的分野124

第一节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125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知识学转向133

第二节 “主义”论述与知识学方式的分野136

第十章 有意义的教育研究138

第一节 从教育研究中的真假问题谈起138

第二节 意义问题释义及国际教育学者视阈中的有意义教育研究143

第三节 意义视野中我国教育研究的三大主潮147

结语152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154

第一节 教学要素诸说概貌及其原旨154

第二节 教学要素说所显现的学术自觉与教学论学术研究功能的实现158

第三节 意识自觉与观念突破:教学要素说的学术镜像163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史分析165

第一节 从本质主义走向教育生活与质的研究165

第二节 从政策注解走向政策参与168

第三节 从理论移植走向自主创新170

第四节 从学科自足走向学术下移172

结语174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的自主性历程反思176

第一节 思想解放背景下教育学的“学术转向”177

第二节 学科危机话语中教育学的“文化自觉”183

第三节 我国教育科学的自主性历程反思186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国经验189

第一节 以学科自觉为契机,积极推动教育学术发展189

第二节 以身份自由与领域开放,推进教育研究192

第三节 专注中国特色教育研究,服务本土教育194

第四节 通过理念移植,植根本土,服务教育实践196

第五节 积极“参政议政”,服务教育决策197

结语200

主要参考文献202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