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
  • 刘法建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41437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旅游地-网络营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3

1.1.1中国旅游业发展已从单一景区开发进入旅游地全面整合发展的新阶段4

1.1.2旅游地系统结构优化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4

1.1.3社会网络理论是研究旅游地系统结构及演化的有效手段5

1.1.4不同主导经营模式下的旅游地发展与矛盾情况存在差异7

1.2研究意义8

1.2.1理论意义8

1.2.2实践意义9

1.3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0

1.3.1研究目标10

1.3.2研究内容11

1.4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2

1.4.1研究思路12

1.4.2技术路线14

1.4.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

1.5研究方法16

1.5.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6

1.5.2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6

1.5.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6

1.5.4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17

1.5.5整体网和个体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7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9

2.1社会网络:方法亦是理论21

2.1.1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理论辫析22

2.1.2社会网络理论的起源与发展24

2.1.3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研究范式26

2.2社会网络与人文地理学研究27

2.2.1研究缘起28

2.2.2研究层面32

2.2.3主要研究内容34

2.2.4结论与启示39

2.3旅游研究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40

2.3.1旅游地网络及体系构建42

2.3.2旅游流网络43

2.3.3旅游政策网络44

2.3.4旅游营销与品牌网络46

2.3.5旅游知识管理与创新网络47

2.3.6旅游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网络49

2.3.7旅游地一般性网络的演化及效应50

2.3.8研究述评与启示52

2.4本章小结56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构建59

3.1旅游地网络研究的依据与价值61

3.1.1旅游地网络是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62

3.1.2旅游地网络影响或决定了各主体的发展62

3.1.3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整体视角优于单一的个体属性研究63

3.1.4旅游地网络研究是传统旅游地研究的有益补充64

3.2旅游地网络体系构建64

3.2.1基于关系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66

3.2.2基于行动者类型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68

3.2.3基于网络层次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69

3.3本书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界定71

3.3.1一般旅游联系网络71

3.3.2旅游政策传递与互动网络72

3.3.3旅游信息交流和创新网络72

3.3.4旅游资金互助网络73

3.3.5客源互动网络73

3.3.6联合营销网络73

3.3.7企业竞争网络74

3.4旅游地网络的行动者、关系的确定74

3.4.1行动者确定74

3.4.2关系确定和评价76

3.5网络数据获取77

3.5.1问卷调查与访谈77

3.5.2二手数据的获取79

3.6旅游地网络评价指标和模型79

3.6.1整体网模型80

3.6.2个体网模型88

3.6.3软件实现90

3.7本章小结90

第4章 案例介绍及研究假设93

4.1中国遗产旅游地发展模式95

4.2案例地界定与旅游发展模式概况97

4.2.1黄山97

4.2.2宏村100

4.2.3西递101

4.2.4小结103

4.3研究假设103

4.3.1旅游地网络特征假设104

4.3.2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假设107

4.3.3旅游地网络态度、认知与评价的假设108

4.3.4旅游地网络演化假设109

第5章 黄山、宏村、西递的旅游地网络特征及比较111

5.1行动者、网络关系和数据获取113

5.1.1黄山113

5.1.2宏村114

5.1.3西递115

5.2个体网特征及比较117

5.2.1旅游地网络规模117

5.2.2网络联系对象的同质性与异质性119

5.2.3互惠性特征132

5.3整体网络特征134

5.3.1旅游地网络的通达性134

5.3.2旅游地网络的内聚性检验135

5.3.3网络行动者权利与功能136

5.3.4旅游地网络的子结构141

5.3.5旅游地网络的核心与边缘147

5.4不同旅游地网络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152

5.4.1相关分析153

5.4.2一般联系网络的回归分析结果154

5.5总结与管理启示155

5.5.1旅游地网络的差异155

5.5.2旅游地网络的影响因素158

5.5.3管理启示159

第6章 旅游地网络的态度与评价研究161

6.1不同旅游地行动者的旅游联系态度差异研究164

6.1.1数据和方法164

6.1.2结果分析165

6.1.3小结167

6.2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认知评价171

6.2.1旅游地网络与旅游联系的评价内容171

6.2.2数据获取与分析过程173

6.2.3结果分析175

6.2.4小结176

第7章 黄山旅游地网络的演化179

7.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阶段划分182

7.2研究思路与数据获取184

7.2.1旅游地网络行动者和联系的识别与分类184

7.2.2旅游地网络的展示和表达184

7.2.3数据获取185

7.3黄山旅游地网络演化过程186

7.3.1探索阶段(1930年之前):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186

7.3.2参与阶段(1930—1978年):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188

7.3.3发展阶段(1979—1996年):大众旅游兴起下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190

7.3.4市场化阶段(1997—2003年):政府指导下的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193

7.3.5成熟与完善阶段(2004年至今):地方企业兴起的多元社区参与模式195

7.4旅游地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198

7.5旅游地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199

7.6小结200

第8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203

8.1主要研究结论205

8.2主要创新点210

8.3研究不足与展望211

参考文献213

外文部分215

中文部分229

后记239

附录243

附录A黄山(汤口)、宏村和西递旅游企业调查问卷245

附录B黄山、宏村和西递政府部门调查问卷与访谈大纲252

附录C黄山、宏村和西递旅游地网络中心度分析结果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