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海峰,孙超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982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94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9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十版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地基处理3
第一章 地基处理的基本规定3
第一节 地基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3
一、地基处理的概念3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4
第二节 地基处理的方法分类及使用范围4
第三节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7
第四节 地基处理设计的总原则8
第五节 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9
第六节 处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10
第七节 处理地基承载力的偏心荷载作用验算11
第八节 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检验12
第二章 换填垫层13
一、换填垫层的作用与适用范围13
二、换填垫层的设计14
三、换填垫层的施工20
四、换填垫层的质量检验24
第三章 预压地基25
第一节 概述25
第二节 加固机理27
一、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27
二、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机理28
第三节 设计与计算29
一、设计计算理论29
二、竖井排水法37
三、预压法38
第四节 施工工艺42
一、水平排水系统43
二、竖向排水系统44
三、预压系统46
第五节 施工监测与效果检测49
一、现场监测49
二、效果检测52
第四章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53
第一节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处理技术的进展53
第二节 压实地基53
一、高填方大面积场地的压实53
二、冲击压实54
第三节 夯实地基55
一、强夯55
二、强夯置换62
第五章 复合地基65
第一节 一般规定65
一、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的地区适用性65
二、复合地基工程的验收检验66
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66
四、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67
五、有黏结强度增强体的强度验算67
六、增强体施工的桩位偏差控制68
第二节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68
一、概述68
二、加固原理69
三、设计计算71
四、施工方法77
五、质量检测81
第三节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81
一、发展概况82
二、应用范围83
三、水泥土桩的增强机理84
四、桩体材料85
五、设计计算93
六、施工工艺95
七、施工质量及加固效果检验96
第四节 旋喷桩复合地基97
一、适用范围97
二、基本规定97
三、工艺原理98
四、设计规定99
五、施工规定101
六、施工工艺流程103
七、质量检验标准104
八、质量检验方法104
第五节 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105
一、技术研究进展105
二、设计、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105
第六节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108
一、技术发展概况108
二、加固机理109
三、设计计算110
四、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的适用范围112
五、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113
六、质量检验115
第七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116
一、技术研究进展情况116
二、加固机理117
三、承载力计算118
四、设计施工119
五、质量检验122
第八节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122
一、技术的发展概况122
二、加固机理125
三、设计、施工和检测125
第九节 多桩型复合地基126
一、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126
二、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127
第六章 注浆加固131
第一节 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31
第二节 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要求133
一、注浆加固设计133
二、注浆施工要求138
三、质量检测要求142
第七章 托换技术144
第一节 概述144
第二节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设计145
第三节 基础加宽托换146
一、加大基础底面积法146
二、加深基础法149
三、加厚加固149
第四节 坑式托换150
一、适用范围及优、缺点150
二、设计要点150
三、施工步骤151
第五节 桩式托换151
一、锚杆静压桩托换152
二、预制桩托换155
三、树根桩托换156
第六节 灌浆托换158
一、渗透灌浆法159
二、劈裂灌浆法159
三、高压喷射注浆159
四、挤密灌浆法160
五、电动化学灌浆法160
第七节 建筑物纠偏161
一、造成建(构)筑物损坏与病害的原因分析161
二、建筑物发生损裂、倾斜的原因分析161
三、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订163
四、建筑物纠偏的分类163
五、建筑物纠偏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165
第八章 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167
第一节 地基处理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现状167
第二节 地基处理检验168
一、密实度检测170
二、地基土强度检测172
三、承载力检测174
四、桩身质量检测175
第三节 地基处理工程监测177
一、加固区与周边环境变形监测180
二、地基应力监测181
三、其他监测项目182
四、预压处理地基现场监测设计182
第九章 地基的防渗处理186
第一节 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186
一、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186
二、地基防渗处理的目标186
第二节 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187
一、溶洞、矿区井洞等187
二、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187
三、有发育的节理和裂隙的透水岩石187
四、土石坝与基岩间的连接188
第三节 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188
一、黏性土截水槽189
二、混凝土防渗墙189
三、板桩式防渗189
四、帷幕灌浆190
五、防渗铺盖191
第四节 环境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191
第十章 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193
第一节 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性及其测试方法193
一、材料分类193
二、土工合成材料主要功能194
三、材料特性及测试方法194
第二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197
一、用途与机理197
二、反滤准则198
三、反滤设计和计算例题199
四、施工要点201
第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201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201
二、排水设计和计算例题203
三、施工要点204
第四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204
一、隔离的作用和应用举例204
二、隔离应用对材料的要求205
三、工程设计207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208
一、用途、机理和应用举例208
二、加筋土结构的设计210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216
一、防护作用和应用举例216
二、工程设计与施工217
第七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221
一、防渗作用和应用举例221
二、土工膜和膨润土垫材料222
三、防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222
第六篇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229
第一章 土坡稳定性分析229
第一节 概述229
第二节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230
一、干的无黏性土坡230
二、有渗流作用的无黏性土坡230
第三节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231
一、瑞典圆弧法231
二、瑞典条分法232
三、毕肖普法235
四、折线形滑动面的土坡稳定性分析237
五、复合滑动面土坡稳定性分析法239
第四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239
一、洛巴索夫图表法240
二、泰勒图解法240
第五节 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242
第六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243
一、坡顶开裂和超载的影响243
二、渗流对黏性土坡稳定性的影响244
三、地震对土坡稳定的影响245
四、土层组成、结构构造、应力历史等的影响246
五、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247
六、安全系数的选定247
七、条分法小结248
第二章 土工结构250
第一节 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250
一、路基设计原则250
二、一般路基的设计250
三、路基稳定性计算253
第二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257
一、路基防护的一般原则257
二、边坡防护258
三、冲刷防护259
四、改移河道260
五、路基加固(挡土墙)260
第三节 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264
一、填料分类264
二、填料的选用264
三、填筑标准265
第四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265
一、路基施工质量控制265
二、路基压实质量检测267
第五节 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268
一、软土地区路基268
二、黄土地区路基269
三、膨胀土地区路基270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271
五、盐渍土地区路基272
六、其他特殊地段路基273
七、涎流冰地段路基274
第六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275
一、土石坝类型275
二、土石坝设计原则276
三、土石坝渗流计算276
四、土石坝渗透稳定计算282
五、土石坝稳定计算283
第七节 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289
一、防渗体289
二、坝顶、护坡与坝面排水291
三、坝体排水与反滤292
四、裂缝控制295
五、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296
第八节 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297
一、筑坝材料的选择297
二、土石料填筑标准298
第九节 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299
一、料场的质量检查和控制299
二、坝体填筑质量控制300
三、土石坝原型观测301
第三章 边坡与支挡结构303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303
一、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303
二、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304
第二节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305
一、概述305
二、平面滑动分析305
三、双滑块滑动分析306
四、多滑块滑动分析(Sarma法)307
五、楔体滑动分析308
六、倾倒破坏分析311
七、溃层破坏分析312
第三节 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312
第四节 边坡支护设计315
一、重力式挡土墙316
二、预应力锚索加固326
三、锚杆332
四、锚喷护面333
五、加筋土挡墙334
六、边坡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35
七、边坡变形的控制336
第五节 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336
一、减重336
二、压坡337
三、排水337
四、锚固337
五、支挡337
六、加筋338
七、固土338
八、监测338
第七篇 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341
第一章 土压力的计算341
第一节 概述341
一、挡土墙的形式及土压力343
二、土的强度和土中一点的应力348
三、土中应力的极限平衡条件351
第二节 静止土压力353
一、静止土压力353
二、静止土压力系数355
第三节 按朗肯理论计算土压力357
一、朗肯土压理论357
二、无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359
三、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368
四、无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377
五、黏性土的被动土压力385
第四节 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388
一、库仑土压力理论388
二、主动土压力389
三、被动土压力398
第五节 竖向土层压力404
第二章 基坑工程408
第一节 概述408
一、基坑开挖的分类、工作内容和程序408
二、基坑工程基本要求408
三、支护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条件411
四、信息化施工法和监理412
第二节 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413
一、勘察准备阶段413
二、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13
三、勘察工作布置413
四、室内试验项目414
五、水文地质勘察414
六、环境勘察内容414
七、勘察报告内容415
第三节 基本计算415
一、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荷载415
二、水平荷载415
三、基坑稳定性419
第四节 支护结构设计423
一、放坡开挖、坡面保护与坡体加固423
二、土钉墙425
三、重力式水泥土墙432
四、排桩支护结构436
五、地下连续墙439
六、锚杆441
七、内支撑446
第五节 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450
一、基坑变形控制与报警值450
二、对基坑变形控制的不利因素452
三、基坑变形控制的技术措施452
四、应急措施453
第三章 地下工程454
第一节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54
第二节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454
第三节 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472
第四节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474
第五节 传统矿山法485
第六节 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488
第七节 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506
第八节 弹性波测试511
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518
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概论518
第二节 降水工程的设计519
第三节 集水明排工程设计526
第四节 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527
第五节 渗透变形问题分析528
第六节 基坑涌水量计算529
第八篇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533
第一章 软土533
第一节 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533
一、软土的判别标准533
二、软土的成因类型533
三、我国软土的分布534
四、软土的工程性质535
五、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35
第二节 软土地基勘察537
一、勘察基本要求537
二、勘察工作重点537
三、勘察工作量的布置537
四、试验要求538
第三节 软土地基评价539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539
二、拟建场地和持力层的选择539
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539
四、地基变形评价540
五、地下水与施工540
六、地基处理540
第二章 湿陷性土542
第一节 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542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542
二、黄土的地层划分和野外性状542
三、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工程地质分区542
第二节 黄土的基本性质545
一、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545
二、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546
三、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48
第三节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551
一、基本概念551
二、黄土湿陷性评价553
第四节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557
一、影响黄土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557
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557
三、黄土地基承载力的宽度、深度修正558
四、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承载力559
第五节 黄土地基的变形560
一、黄土地基的变形性质560
二、黄土地基的压缩变形计算560
第六节 黄土的动力特性560
一、黄土动力特性的一般规律560
二、黄土的振陷561
第七节 新近堆积黄土562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分布和野外特征562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562
三、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定563
四、新近堆积黄土的地基承载力563
第八节 饱和黄土564
一、两类饱和黄土564
二、饱和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65
三、饱和黄土的地基承载力565
第九节 黄土地基的勘察566
一、对勘察工作的要求566
二、钻孔内取不扰动土试样的操作要点567
三、钻探取样时需注意的事项568
四、室内试验要求568
第十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568
一、基本原则568
二、地基处理措施569
三、防水措施569
四、结构措施569
五、建筑物沉降观测569
第十一节 其他湿陷性土569
一、湿陷性评价569
二、湿陷性土场地勘察570
三、湿陷性土的岩土工程评价571
第三章 膨胀岩土572
第一节 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572
一、膨胀岩土的定义572
二、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572
三、膨胀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类575
四、膨胀岩土的判别576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577
一、膨胀引起建筑物变形的条件577
二、建筑物变形的特征577
第三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579
一、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579
二、勘察方法及工作量579
三、室内试验579
四、野外测试581
第四节 膨胀土的地基评价585
一、膨胀土场地的分类585
二、膨胀潜势585
三、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585
四、膨胀土地基的变形量586
五、膨胀岩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588
六、膨胀岩土地基的稳定性590
第五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591
第四章 盐渍岩土594
第一节 盐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594
一、盐渍岩土的定义594
二、盐渍岩土的形成条件594
三、盐渍岩土的分布594
四、盐渍岩土的分类595
第二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596
一、盐渍岩的工程性质596
二、盐渍土的工程性质597
第三节 盐渍岩土的勘察599
一、应着重查明的内容599
二、盐渍岩土的勘察测试工作599
第四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600
一、盐渍岩土的岩土工程评价的准则600
二、盐渍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600
第五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603
一、盐渍岩土工程的防护措施603
二、盐渍土的地基处理604
第五章 冻土606
第一节 冻土的定名和构造606
一、冻土的定名606
二、冻土的构造与野外鉴别606
第二节 冻土的分类607
一、按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分类607
二、按冻土中的易溶盐含量或泥炭化程度分类608
三、按冻土的体积压缩系数(mv)或总含水量(ω)分类609
第三节 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分级609
一、季节冻土和季节融化层土的冻胀性分级609
二、多年冻土的融沉性分级610
第四节 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611
一、冻土的物理性质611
二、冻土的力学性质611
三、冻土的热学性质612
第五节 冻土地基的勘察612
一、季节冻土地区的勘察612
二、多年冻土地区的勘察612
第六节 冻土的地基评价613
一、冻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613
二、冻土的地基评价614
第七节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615
一、季节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615
二、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617
第六章 风化岩和残积土618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剖面618
一、风化剖面的划分原则618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风化岩石的划分618
三、深圳地区花岗岩的风化剖面618
第二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619
一、勘察重点619
二、勘探620
三、原位测试620
四、室内试验620
第三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621
一、风化岩和残积土岩土工程评价的要求621
二、对风化岩和残积土评价时应考虑的因素621
三、花岗岩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准则621
四、边坡稳定性评价622
五、地基承载性能评价622
六、地基变形623
七、设计施工的准则和措施624
第七章 岩溶和土洞625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625
一、岩溶发育的条件625
二、岩溶发育的规律625
第二节 岩溶勘察626
一、各勘察阶段的要求626
二、岩溶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626
第三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628
一、地基稳定性评价629
二、地基处理措施631
第四节 土洞632
一、土洞的成因分类和发育规律632
二、土洞勘察634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634
第五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635
一、塌陷分布规律及其与水力作用的关系635
二、塌陷区勘察636
第八章 滑坡和崩塌637
第一节 滑坡637
一、滑坡及其产生条件637
二、滑坡勘察641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645
四、滑坡稳定性验算653
五、滑坡推力计算658
六、滑坡防治原则和措施658
第二节 崩塌660
一、崩塌产生的条件660
二、崩塌勘察要点661
三、崩塌的工程分类661
四、崩塌区的岩土工程评价662
五、崩塌的防治664
六、崩塌的观测和预报665
第九章 泥石流666
第一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666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666
二、泥石流的分类667
第二节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668
一、密度的测定668
二、流速的计算669
三、流量的计算672
第三节 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673
一、泥石流的勘察和评价673
二、泥石流的防治675
第十章 采空区676
第一节 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676
一、采空区的定义676
二、地表变形的特征676
三、地表变形的分类677
四、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678
第二节 采空区的勘察678
一、搜集资料678
二、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679
三、采空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681
四、防止地表移动和建筑物变形的措施682
第三节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683
一、小窑采空区的地表特征683
二、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工作683
三、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措施683
第十一章 地面沉降685
第一节 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685
一、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点685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686
第二节 地面沉降勘察686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686
二、勘探测试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687
三、试验、观测内容及主要技术要求688
第三节 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689
一、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689
二、地面沉降的防治690
第十二章 固体废弃物堆场691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691
一、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691
二、固体废弃物堆场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691
三、固体废弃物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692
第二节 垃圾填埋场693
一、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和组成693
二、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693
三、垃圾填埋场的主体工程696
四、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698
五、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评价700
六、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701
第三节 工业废渣堆场701
一、工业废渣堆场的组成和规模701
二、坝址和堆场(库区)的选择原则702
三、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703
四、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评价707
第十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709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709
一、基本要求709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709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和深度要求710
第二节 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1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711
二、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求712
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14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715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715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716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717
第九篇 地震工程721
第一章 地震工程基本知识721
第一节 基本名词721
第二节 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722
一、震级与能量大小的近似关系722
二、震级与震源断层长度的关系722
三、震级与震中烈度及震源深度的关系723
四、震级与烈度的关系723
第三节 地震的分类724
一、按成因分类724
二、按震源深度分类724
三、按震级大小分类724
第四节 地震烈度表725
一、我国的地震烈度表725
二、我国地震烈度表与国外几种地震烈度表的对比727
第五节 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728
第二章 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与场地731
第一节 概述731
第二节 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731
一、地震破坏作用731
二、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标准733
三、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应用738
四、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741
五、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对勘察的要求746
六、土动力特性的原位和室内测试方法746
第三节 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753
一、地震反应谱基本概念753
二、设计反应谱与场地分类755
三、设计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756
四、有关场地问题的讨论769
五、不同建筑场地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与评价准则771
六、场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774
七、场地选择与划分的意义及对抗震设计的影响777
第三章 土的液化和震陷779
第一节 土的液化、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779
第二节 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780
第三节 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788
第四节 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791
第四章 抗震验算793
第一节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793
第二节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794
第三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795
第四节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796
第五节 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796
第六节 土石坝抗震验算798
第七节 土石坝抗震措施801
第十篇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805
第一节 概述805
一、现场检验的目的与内容805
二、现场监测的目的与内容805
三、现场检验与监测方法806
第二节 基槽(坑)检验806
一、基槽检验的一般要求806
二、基槽的防护处理807
三、基槽的局部处理措施807
第三节 沉降观测808
一、建筑沉降观测808
二、基坑回弹观测810
三、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811
四、建筑场地沉降观测812
第四节 位移观测813
一、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813
二、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815
三、建筑物裂缝观测816
四、建筑场地滑坡观测817
第五节 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818
一、观测设备818
二、埋设方法819
三、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利用820
第六节 深基坑工程监测820
一、监测内容、对象与方法820
二、监测范围与监测项目的选择821
三、监测工作的要求821
第七节 桩的动力检测823
一、低应变的射波法823
二、低应变机械阻抗法827
三、高应变法829
第十一篇 工程经济与管理835
第一节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835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847
第三节 岩土工程概预算852
第四节 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859
第五节 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861
第六节 岩土工程合同866
第七节 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870
第八节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871
第九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879
第十节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882
参考文献882
热门推荐
- 2350246.html
- 1342954.html
- 2988980.html
- 1542132.html
- 2668638.html
- 739453.html
- 1362993.html
- 1447123.html
- 2711899.html
- 2501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9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2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2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4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7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7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