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
  • (日)高桥均著;梁爽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365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诉讼-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4

第一编 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13

序章13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沿革以及法律规定16

第一节 战前的董事责任追究16

第二节 昭和25年(1950)商法修改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引进18

第三节 平成5年(1993)的商法修改及其影响21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类型及其特殊性26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类型和评价26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型(股东、公司VS被告董事)27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一类(股东VS公司、被告董事)28

三、不当代表诉讼(原告股东VS公司、其他股东、被告董事)29

四、特殊类型一(原告股东、公司VS其他股东、被告董事)30

五、特殊类型二(原告股东、被告董事VS公司、其他股东)30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目的及其特殊性30

一、目的和注意点30

二、特殊性和问题点31

三、不当诉讼的构成要件33

第三章 平成5年(1993)修改和平成13年(2001)修改41

第一节 平成5年(1993)修法的意义和新课题41

一、平成5年(1993)修法的意义和诉讼的实际状况41

二、对于不当诉讼的担忧和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供担保的制度46

第二节 平成13年(2001)修改内容和评价52

一、平成13年(2001)修法的由来和经过52

二、董事的责任减轻制度55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和解61

四、公司作为被告董事的诉讼辅助参与人参加诉讼65

五、向董事公告、通知起诉73

六、平成13年(2001)修法的评价75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与日本公司法78

第一节 日本公司法制定之前的动向78

第二节 法院驳回制度的引入80

一、日本公司法框架下法院驳回制度的要件及意义80

二、今后的课题及评价81

第三节 不起诉理由书制度的引入83

一、以往的先诉请求程序的概要及问题点83

二、不起诉理由书制度的内容及意义86

三、不起诉理由书制度运用上的注意点88

四、今后的课题及评价89

第四节 公司并购重组时原告适格问题的再考量90

一、修改的背景及内容90

二、修改的注意点92

三、多重股东代表诉讼及今后的课题94

第五章 本编小括98

第二编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及其对日本的启示103

序章103

第一章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沿革105

第一节 生成期105

第二节 发展期106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变迁107

第二章 法律制度结构带来的特色110

第一节 原告股东的充分代表性110

一、充分代表性的理论根据与规定110

二、涉及原告股东充分代表性的判例112

三、原告股东充分代表性的意义与评价113

第二节 当时持有股份原则115

一、有关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规定及其制定背景115

二、有关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判例法116

三、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意义与评价118

四、当时持有股份原则构成要件的缓和119

第三节 小结120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特点122

第一节 诉讼费用123

一、美式规则123

二、股东代表诉讼与诉讼费用124

第二节 诉讼驳回制度126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126

二、诉讼委员会130

三、商业判断规则135

第三节 和解142

一、原告股东与被告董事之间的和解142

二、公司与被告董事之间的和解143

三、法院认定和解的标准144

四、和解的意义与程序保障145

第四节 股东代表诉讼与费用担保规定146

第五节 小结148

第四章 日美股东代表诉讼的差异以及对日本法的启示150

第一节 日美股东代表诉讼的差异150

一、被告董事、诉讼请求和公司诉讼地位方面的差异151

二、原告适格的差异153

三、诉讼中止制度的差异154

四、证据开示制度的差异157

第二节 对日本法的启示158

第五章 本编小括161

第三编 欧洲各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新举措167

序章167

第一章 德国的股东代表诉讼169

第一节 德国的经营管理机构169

第二节 对董事的责任追究172

一、从前的规定172

二、引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经过176

三、2005年施行的《股份法》修改179

第三节 德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特色和今后的课题182

第四节 小结186

第二章 英国的股东代表诉讼188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188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变迁189

一、Foss v.Harbottle案的原则189

二、法律委员会的建议191

三、贸易工业部及最终报告书的改革方案193

四、2006年的英国《公司法》修改及其特色194

第三节 英国股东代表诉讼今后的课题196

第三章 法国的股东代表诉讼198

第一节 法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198

一、法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要和特色198

二、个人行使的公司诉权199

三、公司诉权和强制(引入)诉讼201

第二节 法国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股东代表诉讼203

第四章 欧洲各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日本法的启示207

第一节 欧洲各国与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同208

一、前置程序的差异208

二、法院介入的差异210

第二节 对日本法的启示211

第五章 本编小括213

第四编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改革219

序章219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理念与法律构造222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理念222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法构造的特色223

一、有关代位诉讼性与代表诉讼性的学说223

二、从代位诉讼性与代表诉讼性看股东代表诉讼的功能226

第二章 董事责任与股东权利229

第一节 董事的责任229

一、董事承担责任的法令范围229

二、董事的职务懈怠责任232

三、过错责任的分类234

四、董事的责任和损害赔偿额245

第二节 股东的权利250

一、作为监督纠正权的股东权251

二、作为非法行为纠正权的股东权254

第三章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问题之所在259

第一节 实体法上的问题259

一、与公司地位有关的问题259

二、原告股东的适当代表性和股东权行使的问题265

第二节 程序法上的问题272

一、向股东进行公司诉权的授权行为273

二、对一般股东的公告和通知275

三、资料的收集和开示276

第四章 针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改革的立法建议279

第一节 目的与大前提279

第二节 起诉前的改革281

一、公司立场和主张的早期明确化282

二、股东权的行使和原告适格289

第三节 起诉时的改革294

一、引进“当时持股原则”294

二、法院驳回制度的改善297

第四节 起诉后的改革300

一、公司加入诉讼和辅助参加300

二、申请提供担保制度的改革302

三、诉讼中的和解304

第五节 其他改革307

一、诉讼费用的问题307

二、先诉请求后的起诉期限和时效313

三、完全控股子公司董事的责任315

第五章 本编小括319

结语327

参考文献335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