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路径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路径分析
  • 屈永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8763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法制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路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理论框架1

一、目标理论1

(一)何为现代化1

(二)何为法律的现代化5

(三)法律现代化与经济的关系9

(四)法律现代化和文化的关系16

二、变迁理论21

(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21

(二)暴力潜能24

(三)意识形态28

(四)知识存量30

(五)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1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初始路径选择33

一、王权至上的家天下国家确立33

(一)王权至上的自然动力33

(二)王权至上的社会动力37

(三)王权至上家天下国家的确立过程38

二、中国法律初始路径的基本特征40

(一)一元化的政治与社会结构40

(二)泛神论与宗法文化45

(三)出礼入刑51

(四)特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所确立的政治规则58

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与传统法律路径的改良63

一、法制变革的背景与概况63

(一)政治与社会动荡的原因63

(二)礼崩乐坏65

(三)士的崛起66

(四)春秋战国法制变革概述69

二、法制变革的理论70

(一)百家争鸣70

(二)儒家建立君主专制方案的基本思路71

(三)法家建立君主专制方案的基本思路73

(四)儒法的比较77

三、商鞅与秦国的变法实践80

(一)缘法而治,以法为教80

(二)以法律确立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国家与社会结构82

(三)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84

(四)商鞅变法的成效及其原因87

第三章 秦朝法制的历史贡献与遗留问题92

一、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确立92

(一)君权神圣不可侵犯92

(二)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93

(三)别黑白而定一尊95

二、秦朝速亡的原因96

(一)秦朝亡于暴政说之质疑96

(二)“相对剥夺”导致社会反抗力量的壮大101

(三)秦朝统治者在防、战、守诸方面的失策106

三、秦朝法制遗留的问题111

(一)君主专制的信息成本111

(二)官员权力的配置114

(三)社会力量的分散与聚合116

(四)意识形态的控制与灌输118

第四章 由汉至清传统法律路径的成熟与定型121

一、外儒内法统治路线的形成121

(一)法律的儒家化121

(二)取士标准的儒家化124

(三)独尊儒术126

二、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与社会结构逐步稳固129

(一)国家机构的设置与权限129

(二)宗法社会结构的稳固130

(三)国家结构与社会结构间的弹性互动134

三、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控制138

(一)忠君信念的培育138

(二)打击异端思想143

(三)独立人格的缺失149

四、中国传统法律变迁的路径锁定153

(一)君主专制与中国历史上的循环怪圈153

(二)循环怪圈的制度分析156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制度分析159

(四)思想启蒙的制度分析165

第五章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动因170

一、知识存量的发展与意识形态的量变170

(一)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170

(二)西学东渐的主要途径173

(三)传统政治法律理论的发展变化179

(四)意识形态的量变182

二、暴力潜能分布的变化185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操纵185

(二)统治阶层力量对比的变化187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兴起189

第六章 清末民初的法律现代化改革192

一、法律现代化改革在立法上的成就192

(一)分权与制衡在宪法中初步体现192

(二)刑法的改革与民刑分离200

(三)现代法律体系的初步确立202

二、法律现代化改革的社会实效209

(一)有宪法而无宪政209

(二)有百业而不兴盛211

(三)破坏之革命成而建设之革命败219

第七章 传统路径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影响223

一、一元化结构对法律现代化的影响223

(一)国家力量一元化结构与政治游戏中的机会主义223

(二)社会力量的一元化结构与政治团体的幼稚227

二、宗派主义233

(一)宗派主义的基本属性233

(二)宗派主义在清末民初的基本表现237

(三)清末民初宪政中的宗派主义239

三、集权主义242

(一)集权主义的传统基础242

(二)清末民初的集权主义244

(三)集权主义的延伸思考247

第八章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误区251

一、会通中西与会而不通251

(一)会通中西的理论251

(二)会通中西的实践及效果257

(三)跳出会通中西的误区259

二、暴力革命与渐进改良269

(一)两种理论的交锋269

(二)实践采用的方案271

(三)问题及反思272

三、民智未开与开明专制276

(一)开明专制的理论与实践276

(二)宪政的推行不以开民智为前提279

(三)开明专制不能开民智,也无法顺利过渡到宪政287

回顾与总结296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