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勘探原理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震勘探原理 第3版
  • 陆基孟,王永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6282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地震勘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勘探原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油气勘探方法1

1.1.1油气勘探程序1

1.1.2油气勘探方法概述2

1.1.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4

1.2地震勘探方法简介5

1.2.1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5

1.2.2地震勘探的环节7

1.3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史8

1.3.1国外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简况8

1.3.2国内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简况12

1.4地震勘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14

1.4.1主要地震技术回顾14

1.4.2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展望18

1.4.3 21世纪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20

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23

2.1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23

2.1.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23

2.1.2地震波的传播规律28

2.1.3地震波的类型31

2.2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32

2.2.1水平反射面和正常时差32

2.2.2倾斜反射面和倾角时差36

2.2.3时距曲面与时间场40

2.3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42

2.3.1速度垂向变化的地质模型42

2.3.2水平层状介质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43

2.3.3连续介质中的反射波时距曲线47

2.4地震折射波运动学53

2.4.1折射波的产生条件53

2.4.2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54

2.4.3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56

2.5透射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59

2.5.1水平层状介质的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59

2.5.2下行波垂直时距曲线60

2.5.3上行波垂直时距曲线61

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63

3.1野外工作概述63

3.1.1陆地施工简况63

3.1.2海上施工简况68

3.2野外观测系统73

3.2.1地震测线的布设73

3.2.2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74

3.3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77

3.3.1地震波的激发78

3.3.2地震波的接收83

3.4低(降)速带测定与静校正93

3.4.1低速带的存在及其影响93

3.4.2低速带测定的基本方法94

3.4.3静校正100

3.5地震组合法102

3.5.1组合检波的方法原理102

3.5.2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104

3.5.3组合的统计效应106

3.5.4组合的其他效应110

3.5.5组合参数的确定112

3.5.6其他组合方式114

3.6多次覆盖技术118

3.6.1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118

3.6.2多次反射波的特点122

3.6.3多次叠加特性分析126

3.6.4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分析135

第4章 地震波速度139

4.1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分析139

4.1.1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139

4.1.2与岩性的关系139

4.1.3与密度的关系140

4.1.4与地质年代和构造历史的关系141

4.1.5与埋藏深度的关系141

4.1.6与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关系141

4.1.7与频率和温度的关系143

4.1.8沉积岩中速度分布的一般规律143

4.2各种地震波速度的概念144

4.2.1平均速度144

4.2.2均方根速度144

4.2.3等效速度147

4.2.4叠加速度148

4.2.5层速度148

4.3地震波速度的测定方法148

4.3.1实验室测定方法149

4.3.2时距曲线分析方法151

4.3.3井孔测定方法151

4.3.4速度谱分析方法155

4.3.5速度反演方法156

4.4各种地震波速度间的转换关系156

4.4.1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156

4.4.2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的关系161

4.4.3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的关系163

第5章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165

5.1地震剖面的特点165

5.1.1地震记录的形成165

5.1.2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169

5.1.3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主要特点170

5.2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172

5.2.1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点172

5.2.2地震绕射波与广义绕射177

5.3地震勘探的分辨率183

5.3.1分辨率的定义与分辨率极限183

5.3.2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185

5.3.3提高分辨率的途径191

5.4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197

5.4.1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5.4.2三个角度和三个深度的定义与相互关系197

5.4.3地震偏移处理200

第6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216

6.1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217

6.1.1基本内容217

6.1.2解释工作流程218

6.1.3层位标定220

6.1.4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方法227

6.1.5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230

6.2断层解释232

6.2.1断层的地质特征232

6.2.2断层的地震特征234

6.2.3断层要素的确定237

6.3相干体技术237

6.3.1相干体的方法原理237

6.3.2相干体的提取239

6.3.3相干体的主要算法240

6.3.4相干体技术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243

6.4特殊地质现象解释248

6.4.1不整合248

6.4.2超覆、退覆和尖灭249

6.4.3逆牵引构造250

6.4.4古潜山251

6.4.5火山岩体253

6.4.6盐丘与礁体253

6.4.7冲断带(推覆体)258

6.5构造图的绘制261

6.5.1构造图层位的选择261

6.5.2构造图的精度261

6.5.3构造图的规格和要求262

6.5.4构造图的绘制263

6.5.5构造图的解释267

6.5.6由等t0构造图绘制真深度构造图269

第7章 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276

7.1建立波动方程的主要步骤276

7.1.1应力和应变分析276

7.1.2应力与应变的关系280

7.1.3弹性体的运动平衡方程式283

7.1.4波动方程285

7.1.5纵波方程和横波方程287

7.2波动方程的求解289

7.2.1一维齐次波动方程的平面波解及其物理意义290

7.2.2齐次波动方程的球面波解及其物理意义292

7.2.3弹性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294

7.2.4垂直入射情况299

7.3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300

7.3.1黏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301

7.3.2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305

7.3.3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309

7.4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311

7.4.1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方程——时间特征方程311

7.4.2从波动方程向时间特征方程的过渡313

第8章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315

8.1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利用316

8.1.1理论基础316

8.1.2利用速度信息划分岩性317

8.1.3利用υp/υs划分岩性320

8.1.4利用速度资料估算砂岩百分含量323

8.1.5利用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压力330

8.1.6利用速度信息研究岩性的反演方法339

8.2厚层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340

8.2.1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和油气检测中的重要性341

8.2.2影响振幅的各种因素342

8.2.3亮点技术方法原理343

8.2.4 AVO技术347

8.3薄层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355

8.3.1薄层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356

8.3.2薄层的类型及主要特征357

8.3.3利用薄层反射振幅信息估计薄层厚度361

8.4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366

8.4.1地震属性分析的基本内容366

8.4.2地震属性的分析方法与属性描述371

8.4.3地震属性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381

第9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385

9.1三维地震勘探概述385

9.1.1二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386

9.1.2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391

9.1.3三维地震勘探的优越性395

9.2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397

9.2.1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基本要求397

9.2.2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401

9.2.3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选择408

9.2.4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414

9.3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420

9.3.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目标420

9.3.2地震资料处理流程423

9.3.3处理模块说明428

9.4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439

9.4.1三维地震资料的显示技术440

9.4.2三维数据体的解释方法444

9.4.3三维地震资料的交互解释452

9.5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趋势469

9.5.1三维资料的连片处理470

9.5.2大面积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474

9.5.3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479

9.5.4三维可视化技术480

习题482

参考文献508

编后语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