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郗杰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006820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青年-健康-人口质量-研究报告-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3
第一章 中国青年人口概况3
第一节 青年人口基本状况3
一、青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呈逐年减少趋势,这是伴随我国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而发生的4
二、20—28岁青年人口数量有明显凹陷5
三、低龄青年性别比偏高,且在未来会更为严重5
四、广东是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流动成为影响青年群体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7
五、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青年的城镇化11
六、流动青年达到7639万,远距离流动中青年人的比例高12
七、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4岁以上总人口高17年14
八、青年在二、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高于父辈,还有3%左右的NEET群体15
九、青年未婚比例逐年升高,青年中存在一定的早婚现象,乡村女性早婚比例相对较高16
十、未婚青年的性别比偏高趋势严重,婚姻挤压不可避免17
十一、22—24岁是生育最高峰时期18
十二、青年人口死亡率低于1‰,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8
第二节 青年独生子女20
一、14—30岁青年独生子女规模近6000万,占同龄人口的19%20
二、出生年代越晚,独生子女数量越多,比重越高20
三、独生子女人口的性别比(126.71)远高于非独生子女20
四、70%的14—30岁独生子女生活在城镇地区22
五、乡村地区低龄独生子女性别比远高于城镇22
第二章 中国青年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24
第一节 青年人口的性别构成24
一、现阶段青年总人口性别比正常24
二、青年人口分年龄性别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25
三、农村青年人口性别比大大高于城镇26
四、青年总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明显28
五、未来的青年人口性别比会更加偏高28
第二节 青年人口的年龄构成30
一、青年人口不同队列规模差异较大30
二、18岁以上城镇青年人口比重高于乡村31
三、青年人口年龄构成与地区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具有直接关系32
四、未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青年人口比重差异将继续加大33
第三章 中国青年人口的婚姻与生育35
第一节 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35
一、青年人口未婚比例越来越高35
二、婚姻市场“挤压”现象严重36
三、九成以上青年人口在30岁以前结婚38
四、青年人口分城乡婚姻状况没有显著差异38
第二节 青年人口的生育状况39
一、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40
二、青年人口乡村生育率显著高于城镇40
三、生育孩次以一孩和二孩为主41
四、青年人口生育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43
五、青年人口生育高峰集中在21—26岁之间43
第四章 中国青年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46
第一节 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46
一、青年人口总体上受教育水平较高46
二、青年人口出生年代越晚受教育状况越好47
三、青年男性人口受教育状况略好于女性48
四、城市青年受教育状况明显好于农村青年49
五、青年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50
第二节 青年人口劳动就业状况51
一、青年人口就业率状况随年龄变化性别差异明显51
二、绝大部分青年人口在25岁前就业52
三、青年人口的非农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口53
四、青年不在业率低于总人口53
五、青年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54
第三节 青年人口流动状况55
一、近二成青年人口在流动56
二、青年是流动人口的主体56
三、流动青年具有高度的年龄选择性57
四、流动青年性别比较低59
五、青年人口流动主要发生于省内59
六、务工经商是青年流动的主要原因60
第五章 中国青年人口发展趋势62
第一节 预测数据与方法62
第二节 青年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63
第三节 青年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趋势65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73
第六章 中国青少年儿童1985—2005体质健康状况和对策研究73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73
一、研究背景73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74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74
一、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呈现持续增长74
二、青少年儿童身体机能状况不容乐观76
三、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状况76
第三节 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讨论与对策80
一、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健康问题80
二、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仍普遍存在81
三、城乡儿童青少年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82
四、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83
第七章 当代中国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85
第一节 相关调查情况85
第二节 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基本状况86
一、城市青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改善86
二、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86
三、城市青少年儿童肺活量持续下降88
四、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有所下降89
第三节 城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90
一、超重及肥胖已成为大中城市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之一90
二、城市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91
第八章 中国农村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分析95
第一节 农村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基本状况95
一、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低于城市95
二、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97
第二节 农村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面对的挑战100
一、农村学生微量营养素普遍缺乏,贫困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100
二、经济转型期更需要关注营养过剩问题102
第九章 中外青少年儿童生长水平比较研究104
第一节 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概述104
第二节 中日两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比较105
一、中日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差异105
二、中日青少年儿童生长速度的比较108
第三节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比较109
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趋势112
第十章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114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114
一、研究目的114
二、研究方法115
第二节 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发展状况与趋势对比分析117
一、身高117
二、体重121
三、维尔维克指数124
四、BMI指数127
第三节 城乡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发展状况与趋势对比分析131
一、握力131
二、肺活量133
第四节 城乡学生运动素质指标发展状况分析136
一、体前屈136
二、立定跳远137
三、50米跑138
第五节 城乡学生各项身体指标均值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对比分析142
一、身体形态142
二、身体机能146
三、运动素质147
第六节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建议148
一、政府角度148
二、学校角度150
三、社会角度151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55
第十一章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与展望1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情况155
一、基本概念155
二、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情况156
第二节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157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表现157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160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160
第三节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162
一、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162
二、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时代变化趋势163
第四节 对未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建议164
一、对未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164
二、对未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建议168
第十二章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告174
第一节 研究假说、量表的选用和样本的构成174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说174
二、关于量表的选用175
三、样本的构成和学生基本情况178
第二节 量表的计分方法及信度和效度检验179
一、量表的计分方法179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182
第三节 数据分析结果188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188
二、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197
三、高中生压力源的现状分析206
四、高中生的应付方式现状分析214
五、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217
第四节 假说检验与分析220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221
二、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221
三、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224
四、高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226
五、高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229
六、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232
第五节 研究结论233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233
二、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233
三、高中生压力源的状况233
四、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234
五、假说检验234
第十三章 “青春热线”咨询案例研究235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方法235
一、青春热线及其服务简介235
二、案例抽样的思路及研究方法236
三、案例总体描述237
第二节 咨询主题的相关分析240
一、呈上升趋势的校园问题240
二、发展为重的职场问题244
三、扑朔迷离的情感与亲密关系247
四、自我探索青年时期的自我提问250
五、关于“性”问题的咨询分析254
六、子女教育成为家庭难题256
七、精神心理疾病的电话求助分析258
八、应激与心理危机260
第三节 青年心理问题的干预建议261
一、教育预防为主,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的多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体系261
二、心理健康基础在童年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心前移262
三、广泛开展同辈教育和关怀264
四、在学校与家庭之外,搭建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支持网络,大力发展服务青少年的公益机构266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青年人口数据资料271
附录之一 青年人口状况数据资料271
1.青年人口数量和比重271
2.青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272
3.青年人口空间构成274
4.青年人口的流动与迁移280
5.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283
6.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286
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288
8.青年人口死亡状况289
附录之二 青年教育状况数据资料293
1.青年人口数量和比重293
2.各级各类学校数295
3.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296
4.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97
5.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98
6.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99
7.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300
8.研究生和留学生数301
9.技工学校和学生数302
10.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303
11.各地区按城乡分普通中学学校及在校学生数303
附录之三 青年劳动就业状况数据资料305
1.经济活动状况305
2.行业分布状况306
3.职业分布状况311
4.未工作状况314
附录之四 青年公民参与状况数据资料316
1.共青团组织基本情况316
2.青年使用互联网状况318
后记319
热门推荐
- 2525112.html
- 2378871.html
- 531486.html
- 1867273.html
- 160856.html
- 1025122.html
- 2937886.html
- 1322700.html
- 532427.html
- 238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8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3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2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4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2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2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7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