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 (美)约瑟夫·F. 辛基著;潘功胜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685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银行财务管理简介3

第一章 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概述3

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功能3

第二节 金融服务公司和金融服务业3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分类4

第四节 银行持股公司:占统治地位的组织形式6

第五节 媒介与脱媒、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10

第六节 银行业的“衰退”13

第七节 银行监管的作用16

第八节 监管的辩证法18

第九节 银行业务的风险18

第十节 金融服务竞争的各个方面及监管的作用21

本章小结22

附录 银行与产业关系模型23

第二章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和银行业务风险26

第一节 引言26

第二节 银行从货币交换者到信息处理者的进化26

第三节 受监管的公司--银行27

第四节 作为投资组合的银行:双向资金租借和风险控制28

第五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来源28

第六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运用34

第七节 银行资本(净资产值)40

第八节 银行收入的来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41

第九节 银行成本: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42

第十节 银行的损益表43

第十一节 银行财务报表及其透明度47

本章小结50

第二部分 战略、财务管理与银行业绩衡量55

第三章 银行价值、业绩的会计模型及经济学模型55

第一节 引言55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中的现代财务56

第三节 公司经济学模型及折现的现金流56

第四节 真实收益和调整价盈比基础上的折衷模型57

第五节 经济学模型、市场效率和“领头羊”57

第六节 价值、收益的市场衡量尺度与股权的市场价值58

第七节 隐藏资本及股权方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61

第八节 阅读银行财务报表和比率分析63

第九节 银行总业绩:风险--收益方法65

第十节 股权收益率模型66

第十一节 银行风险和资产收益率的变化74

第十二节 银行的风险指数76

第十三节 其他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率77

第十四节 从银行历史业绩得出的决策教训79

本章小结79

附录A 按银行规模进行的股权收益率分解分析(1985-1995)80

附录B 隐藏资本和统计市场价值会计模型(SMVAM)83

第四章 价值和风险管理: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战略及策划85

第一节 引言85

第二节 公司目标:价值管理85

第三节 商业银行和价值最大化86

第四节 各种管理动机86

第五节 经济附加值(EVA)和管理者补偿87

第六节 财务管理和现代公司战略90

第七节 第一银行、信孚银行和花旗银行的理念99

第八节 银行业和铁路综合症103

本章小结104

第五章 资产负债管理(ALM)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105

第一节 引言105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表协调财务管理三步曲105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变量107

第四节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质量的衡量尺度:净利息利润率及其波动性107

第五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两方面:会计观点和经济观点109

第六节 利率风险、银行风险曲线和金融合同中的内含期权117

第七节 对冲利率风险的表外技术121

第八节 证券化从资产负债表中移走利率风险126

第九节 现实中的资产负债管理127

第十节 收益曲线形状、预期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132

本章小结133

附录A 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非金融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134

附录B 债券定价、凸度、持续期和“负凸度”136

第六章 信用风险和贷款功能:理论和实践141

第一节 引言141

第二节 正确和谨慎的管理为银行创造价值142

第三节 通过贷款审查衡量信用风险和贷款质量143

第三部分 银行业的投资组合风险及其管理--理论和实践144

第四节 金融合同中的贷款人--借款人代理问题和激励问题148

第五节 预期违约率149

第六节 把信用风险作为一项担保业务来管理154

第七节 监控技术和借款人信息连续统一体157

第八节 银行的贷款功能和违约风险的一般模型158

第九节 投资组合思考:投资组合风险升水和分散化收益160

第十节 贷款定价、相互影响和风险调整收益162

第十一节 用于预防、鉴定和处理问题借款人的贷款功能165

第十二节 信用文化和银行的书面贷款政策167

本章小结168

附录 问题贷款策略和问题贷款的预警168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管理172

第一节 引言172

第二节 银行流动性和1987年的股市崩溃172

第三节 信心的作用173

第四节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历史透视174

第五节 流动性需求和风险176

第六节 现代流动性问题:从篮球赛到救援行动177

第七节 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权衡179

第八节 银行流动性的功能182

第九节 负债管理:银行负债的构成和成本182

第十节 衡量银行流动性188

第十一节 流动性管理的动态性191

第十二节 流动性管理的子集:储备关寸管理196

第十三节 流动性管理的三个方面198

第十四节 负债管理的风险202

第十五节 对负债管理策略的再思考:大则不倒、流动性危机、赌博银行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的角色203

本章小结204

第八章 银行投资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205

第一节 引言205

第二节 阅读本章前的准备知识205

第三节 积极的投资管理、银行业法令和监管性干预212

第四节 积极投资管理下的银行证券投资组合和实证分析213

第五节 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220

第六节 市政债券的投资组合224

第七节 制定银行的投资政策226

第八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准则230

第九节 可选择的投资策略231

第十节 六个基本的银行投资问题232

第十一节 投资银行业务234

本章小结240

附录A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241

附录B 1986年的税收改革法案246

第九章 非利息收入、证券化和衍生交易249

第一节 引言249

第二节 将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的动机249

第三节 非利息收入作为资产负债表外银行业务的一个征兆250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和联合贷款253

第五节 资产担保证券的风险及其管理260

第六节 衍生业务:套期保值、投机和出售风险管理服务261

第七节 是沼泽地中的鳄鱼吗?262

第八节 衍生交易是银行业的基本业务吗?264

第四节 泡沫、狂热与银行的贷款调整265

第九节 衍生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管理吗?266

第十节 衍生交易的风险268

第十一节 收集衍生交易的信息和衡量衍生交易的风险敞口269

第十二节 对资产负债表外业务(OBSAs)和证券化资产的监管273

本章小结275

附录A 第一银行对利率互换工具的运用275

附录B 美国商业银行的衍生交易活动278

第四部分 管理银行的贷款功能283

第十章 信用风险的管理:商业信贷283

第一节 引言283

第二节 银行商业贷款:资产组合特征与趋势284

第三节 商业贷款功能的成本分析287

第四节 商业票据以及直接金融对间接金融的替代289

第五节 借款人的信息集和监控技术假设290

第六节 还款来源:重要的在于现金流量291

第七节 商业贷款的定价和优惠利率规则:神话与现实294

第八节 商业贷款定价的风险管理方法297

第九节 贷款定价和商业贷款的条款299

第十节 信息猎取者和信息处理者:激励、规则、监控和信贷集中301

第十一节 信用分析和信用分析家的工作302

第十二节 分类模型和经验数据304

第十三节 贷款发放--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10

第十四节 重要的在于贷款的质量311

第十五节 小企业贷款和银行合并:有没有值得关注的原因?313

本章小结314

附录A 现金流量报表和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314

附录B 非金融机构的信贷发放模型318

附录C 银行发放的企业贷款是否有独特之处?320

第十一章 消费者信贷324

第一节 消费者信贷及发展趋势的概述324

第二节 消费者分期偿还贷款:市场份额、贷款类型和贷款条件326

第三节 与银行规模相关的分期偿还贷款与信用卡贷款328

第四节 消费者贷款分析343

本章小结354

附录A 以银行规模为划分基准的消费者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1985-1995)355

附录B 住房抵押债务的特征:趋势与含义356

第二节 游戏者是谁?359

第一节 引言359

第十二章 商业房地产信贷359

第三节 不同规模银行的商业房地产贷款362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商业房地产危机366

第六节 基建和土地开发贷款367

第七节 信用分析: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性368

第八节 申请商业房地产贷款应提交的文件370

第九节 商业房地产金融的基本原理371

第十节 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化379

本章小结380

附录A 案例研究:新英格兰银行和商业房地产贷款的管理失策381

附录B 商业房地产贷款危机和花旗银行商业房地产贷款投资组合的数据392

第五部分 银行资本结构--理论、管理和监管399

第十三章 银行资本结构:理论和监管399

第一节 莫迪利安尼-米勒(M M)定理适用于银行吗?399

第二节 最优银行资本与银行价值399

第三节 股权资本的成本404

第四节 资本在银行信心函数中的作用405

第五节 资本充足性问题406

第六节 银行资本结构和会计410

第七节 基于风险的最低资本标准: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412

第八节 花旗集团的资本结构421

第九节 银行资本的组成要素422

第十节 银行资本多少是充足的?425

第十一节 献给银行资本的诗429

本章小结430

第二节 银行股票的市场定价432

第十四章 资本和股息管理432

第一节 引言432

第三节 21世纪的最优资本结构和银行股票价值评估437

第四节 在20世纪80年代银行资本是否被低估了?439

第五节 大银行的市场化股本及市场对银行的评价440

第六节 内部资本自然增长率(g)446

第七节 股息支付率448

第八节 银行股息收益率和股息削减450

第九节 资本的外部来源452

第十节 花旗集团是怎样恢复其资本基础的455

第十一节 通过直接公开发行增加股权资本456

第十二节 资本形成战略456

第十三节 银行持股公司的资本和财务杠杆458

第十四节 银行、投资和资本计划462

本章小结463

第十五章 银行监管的理论、目标和机构467

第一节 引言467

第六部分 监管、存款保险和道德在塑造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中的作用467

第二节 委托--代理人关系:一些开端468

第三节 金融服务业(FSI)中监管的委托人--代理人模型468

第四节 银行监管的目标和监管的最佳程度471

第五节 金融服务的三个层面475

第六节 监管辩证法或斗争模式477

第七节 银行监管的影响478

第八节 地理和产品上的限制:对跨州设行的逐步放开和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逐步突破479

第九节 联邦监管对存款机构的立法混乱484

第十节 FDIC:不要用封面来判断一本书485

第十一节 货币监理署486

第十二节 联邦储备体系488

第十三节 州银行监督局492

第十四节 衍生交易的监督和管理492

第十五节 金融改革493

本章小结494

附录 1863-1996年主要银行法案简史495

第十六章 存款保险、银行破产和储贷协会危机499

第一节 引言499

第二节 存款保险混乱的原因499

第三节 存款保险模式501

第四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起源和运作503

第五节 存款保险的结构缺陷和改革510

第六节 银行破产:隐藏性行为和隐藏性信息514

第七节 储贷协会危机517

本章小结520

第一节 引言名声是至关重要的521

第二节 什么是道德521

第十七章 银行业与金融服务业的道德521

第三节 为什么要研究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的道德523

第四节 商界关于道德的国际性法规:考科斯原则524

第五节 习惯法与金融欺诈526

第六节 市场:效率、失败和信息成本527

第七节 公共管理、信托关系和委托代理模型531

第八节 委托代理关系、无关紧要的影响和信息错误533

第九节 冲突解决534

本章小结536

第一节 银行是恐龙吗?539

第二节 一个描述变化的动态模型与金融创新的过程539

第七部分 金融服务业的中的金融创新、信息技术和企业重组539

第十八章 创新推广、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539

第三节 作为推广过程的创新540

第四节 银行业的技术543

第五节 电子银行成功的例子:自动清算中心(ACH)和自动柜员机(ATM)545

第六节 20世纪的销售终端(POS)和家庭银行:一次失败的尝试?552

第七节 21世纪的因特网和家庭银行:一次繁荣?553

第九节 问题:外包还是不要外包555

第八节 电子数据交换(EDI)和轧差协议555

第十节 技术和社区银行的未来558

第十一节 电子银行业务中金融管理的涵义559

第十二节 作为通讯企业的银行560

本章小结561

第十九章 金融服务业整合:银行兼并、公司重组及未来的银行业结构562

第一节 引言562

第二节 美国的银行合并562

第三节 兼并和价值创造566

第四节 银行并购战略573

第五节 银行兼并的理由/假说577

第六节 分析银行并购的成本-收益理论578

第七节 其他评价方法583

第八节 收购溢价的本质586

第九节 会计方法:购买和利益合并588

第十节 监管者所关心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结构589

本章小结590

附录 股市对兼并宣布的反应591

第一节 银行业和金融服务全球化593

第二十章 国际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593

第二节 全球化,还是美国化?594

第三节 21世纪银行规模的作用594

第四节 对国际竞争的准入限制597

第五节 全球化和系统(信用)风险598

第六节 国际金融业的销售渠道600

第七节 国际银行市场602

第八节 国际银行业的跨国界风险和跨币种风险605

第九节 国家风险607

第十节 外汇风险608

第十一节 从全球角度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ALM)610

第十二节 开办国外办事处的美国商业银行611

第十三节 美国的外国银行617

第十四节 国际银行市场的效率和创新619

本章小结619

附录 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620

后记6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