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节约型社会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节约型社会全书
  • 李庆丰,屈定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871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89页
  • 文件大小:241MB
  • 文件页数:821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国-学习参考资料;资源利用-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节约型社会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节约型社会理论概要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社会3

从“节约”到“节约型社会”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4

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形成过程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意义5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历史背景5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6

节约型社会与国家“十一五”规划7

第二章 中央领导论节约型社会10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点10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讲话要点1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讲话要点11

胡锦涛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开幕式上讲话要点12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话要点话要点13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讲话要点话要点14

温家宝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要点话要点14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要点15

温家宝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要点15

曾培炎在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讲话要点18

曾培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讲话要点18

第三章 专家、学者论节约型社会18

徐匡迪: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消耗,共建节约型社会(摘要)18

院士谈建设节约型社会(摘要)19

魏复盛: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23

刘鸿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化解城市化难题23

杜丹德:鼓励企业投资节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摘要)24

陈吉宁:节约型社会——关键在技术(摘要)24

冯飞: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25

第四章 主流媒体论节约型社会25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25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摘要)26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26

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摘要)27

中国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摘要)28

认清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复杂性(摘要)29

节约型社会遭遇制度性“瓶颈”(摘要)30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相关理论30

生态文明理论30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31

国土资源保护理论32

人与自然和谐理论33

环境资源理论34

资源配置理论35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36

宏观调控理论37

动态比较利益理论37

协调发展理论38

梯度推移理论38

增长极理论39

第二编 节约型社会发展纲要43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理论纲要43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44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背景与现实依据45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制度45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市场经济46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47

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47

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48

“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48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协调发展”49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49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50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0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51

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51

邓小平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5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共精神53

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54

第二章 循环经济建设纲要56

循环经济的意义与特征56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56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有关概念的关系57

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58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59

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9

第三章 小康社会建设纲要6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60

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6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内涵6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63

第四章 中国社会经济全面振兴纲要65

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任务65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新思维65

中国和平崛起的工作重点66

中国社会经济全面振兴的战略重点67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68

中国在新形势下应以负责任的大国作为在世界上的定位69

正确认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地位69

完成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70

第三编 节约型社会制度创新73

第一章 制度创新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制度创新基本含义73

节约型社会需要制度创新73

中国经济发展与推进制度创新7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75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管理制度76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76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78

以经济调控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管理社会78

以法律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管理社会79

以道德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管理社会79

制定和推行一整套深化环境管理的制度80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人口制度82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人口战略82

中国人口五大挑战82

人口迅速增长的后果83

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83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84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84

中国的“人口红利”阶段只剩10年85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85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社会保障制度90

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9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90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91

社会保障发展变化92

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9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93

完善社保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重点94

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是发展方向95

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选择比较95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教育制度97

优先发展教育97

教育和谐与和谐教育98

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和谐的必然选择9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摘要)100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摘要)101

从福利教育走向混合型的多元教育体系102

第六章 节约型社会就业制度105

就业是民生之本105

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选择105

促进扩大就业与启动消费106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06

第七章 节约型社会法律制度107

近十年来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研究述评107

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08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109

建设节约型社会法律不能缺位111

第八章 节约型社会国防制度111

国际安全和军控形势111

国家和区域裁军112

新中国裁军史114

中国控军裁军的基本政策主张115

第九章 节约型社会企业制度119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119

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119

必须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119

矿产资源所有权与矿业权制度121

海洋资源产权制度121

国土资源产权制度122

外国国土资源产权制度实践123

第四编 节约型社会政府建设127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政府职能127

现代意义的政府127

政府就是为社会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关127

政府的基本职能128

政府职能转变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更好环境129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30

政府公共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31

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责权划分合理有效化133

政府转变职能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134

国外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134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政府管理135

中国政府的目标管理135

中国政府的知识管理138

中国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139

政府管理创新职能化140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回顾1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政府职能与政府管理142

“十一五”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43

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进展144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廉洁政府144

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官德”之要义144

廉政建设的重点是惩治腐败145

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145

反腐败由风暴式转入制度化146

对政府官员要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146

我国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147

发达国家的反腐败措施148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政府建设149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概念149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149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150

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意义151

政府建设的过程是深化社会服务的过程151

政府公务员建设153

公务员制度法制化154

第五编 节约型社会资源经济159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资源政策159

中国的资源政策159

节约型社会的资源观160

中国的资源节约政策161

我国能源形势的国际比较162

国际资源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63

资源的综合利用164

我国节约资源的行动与实效166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资源战略168

中国的资源产业168

中国的资源战略169

中国资源储备战略169

中国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70

中国资源贸易战略171

中国资源替代战略171

中国资源管理战略172

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172

强化资源管理和保护175

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176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管理176

土地资源与节约土地176

旧的土地无偿使用政策的弊端181

土地有偿使用的重大意义181

让有限土地发挥最大效益182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水资源管理184

缺水形势与节约用水184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已形成流域性开发的格局18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5

水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186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187

水权管理是节水的关键188

加快发展海水利用产业189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矿产资源管理193

矿产资源的涵义及开发利用情况193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195

我国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96

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198

全面整合矿产资源199

第六编 节约型社会生产态经济203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生态战略203

社会发展战略的演变203

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的效率性是统一的204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九大生态战略204

现代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06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生态保护206

生命与自然环境206

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污染207

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211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214

建设环境节约型社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16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217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222

生态文明的定义及特点22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222

生态文明的基本主张223

生态文明的意义224

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225

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225

生态文明社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226

科学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227

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22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228

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229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230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原则230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的四个理念231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231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生态建设233

生态省的建设233

生态县的建设234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236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239

生态工程的建设240

生态道德的建设242

第七编 节约型社会农村经济247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农村发展战略247

中国的“三农”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247

中央先后制定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八个1号文件248

中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的背景与目标248

节约型社会农业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250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八大挑战252

实现我国农村三大战略转型252

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现状25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解析253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向选择256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259

第二章 中国农村科学发展道路259

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59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260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四大方略261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综合配套措施263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65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阶段性成效268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保护269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73

第三章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发展279

生态农业在中国279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85

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286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90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29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95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98

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299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99

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机制307

建设新农村应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3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处理好的关系309

建设新农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311

第八编 节约型社会投资经济315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投资战略315

应重视节约型投资315

投资思想在中国315

现代投资理念316

经济活动中主要投资领域316

投资风险类型及其抗御投资风险的对策317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318

中国社会的投资制度318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研究319

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政策321

西方投资理论的借鉴321

关于消费与投资的统筹问题323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项目管理323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323

项目管理在国外的实践325

投资项目决策(项目经济评价)325

工程投资项目评审工作重点327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房地产开发329

房地产发展与宏观调控问题329

房地产投资的调控与引导329

科学判断房地产形势,正确实施宏观调控331

如何把握房地产调控的度331

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探讨332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333

十五个方面看房地产开发质量334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334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重点工程建设335

南水北调工程335

西电东送337

三峡工程337

青藏铁路338

西气东输339

哈大齐工业走廊340

百色水利枢纽341

苏通大桥342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343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344

国家电网公司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345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345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建筑346

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近一半被建筑“吞噬”346

建筑节能是打破能源瓶颈约束的有效途径346

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节能346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筑节能深入发展347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348

大力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势在必行349

节能住宅的显著优势349

健康住宅的国际趋向35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351

节约型社会居住区的选择352

第九编 节约型社会产业经济355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产业革命355

产业革命意义355

全球文明的五个周期355

第六次产业革命355

我国的产业结构357

产业结构调整358

“十一五”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360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363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产业政策365

产业政策的分类365

产业政策的特点、目标和重点367

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369

实施产业结构政策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371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373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373

传统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374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76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37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四大战略转变379

第十编 节约型社会商务流通经济385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商务流通战略385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385

流通业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386

流通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387

积极创造有利于流通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389

“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基本思路389

构建流通战略联盟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393

加快物流产业现代化步伐398

制定战略: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400

商业生态系统与和谐商业400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商务流通管理401

商业管理知识化401

全面质量管理404

营销者与全面质量管理405

推销人员的管理406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市场运行模式407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407

进一步活跃国内商品市场的应对措施408

我国连锁超市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创新408

服务贸易开放及我国的政策建议412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绿色市场416

绿色市场营销观416

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流416

国外绿色营销发展现状417

我国企业构建绿色营销体系的障碍因素分析418

绿色营销法制建设建议422

区际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学思考425

国内外绿色酒店的发展425

第十一编 节约型社会财政税收429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财税体制429

“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429

“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430

“十一五”时期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430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43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税政策434

中国将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43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财税政策变迁435

财税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435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财政436

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的要求436

财政分配状况同和谐社会要求的差距437

和谐社会财政的构建438

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440

中国财政改革方向441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442

政府采购的问题及对策445

地方财政预算的问题445

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对策446

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448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税收450

税收对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的作用450

税收政策的作用450

当前税收工作的任务452

绿色环境税收的概念及种类453

绿色环境税收的产生453

我国绿色环境税收现状454

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454

优惠型和节约型是筹划的基本类型455

“费改税”问题研究综述456

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对策分析457

第十二篇 节约型社会金融经济463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金融改革463

我国当前金融结构改革的背景463

我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463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465

金融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466

金融体制改革七大重点467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银行业发展469

经济全球化下全球银行的发展趋势469

深刻认识银行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471

努力开辟银行业科学发展之路473

积极营造银行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475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进展476

国内银行业改革滞后的表现478

未来中国银行业大规模发展将可能类似于美国479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480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金融市场482

金融市场的含义及分类482

我国金融市场现状483

我国新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483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策略与步骤486

我国融资体制的变革490

银行主导的融资体制与经济增长493

我国的金融监管493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金融生态501

金融生态的内涵及特点501

金融生态环境与和谐社会502

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影响503

当前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评估505

有的放矢推进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507

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政府是关键,法律制度是核心509

第五章 节约型社会保险业512

保险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护航512

我国内地保险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14

我国保险业发展六大挑战516

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0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522

第十三编 节约型社会城市经济529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城市化道路529

城市现代化529

21世纪初中国城市化战略探讨529

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期,五大问题不容忽视53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化解城市化难题531

我国进入城市发展加速期532

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532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532

国外的城市化进程533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城市形象与定位534

城市形象相关概念534

城市形象的重要性534

重视城市形象535

设计城市形象创立名牌城市53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定位研究537

经营城市首先必须找准定位539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城市规划539

城市规划的基本含义539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539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540

中国的国情决定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540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540

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541

城镇各功能区的基本要求542

中国大城市结构性缺陷54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概要543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概要544

新海口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548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城市建设550

城市生态建设550

城市建设六大问题550

城市建设十大弊病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550

当前城市建设与节约背道而驰551

城市建设法制管理551

第五章 节约型城市552

节约型城市的理解552

节约型城市的特点552

建设节约型城市553

建设节约型城市国内背景553

建设节约型城市国际背景554

建设节约型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554

积极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554

第六章 节约型社会生态型城市555

生态型城市的概念555

生态型城市基本理念556

生态型城市特点556

生态型城市建设556

国内生态城市的发展558

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环境559

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积极探索559

城市(或乡镇)生态工业园区560

欧盟国家生态城市建设实践560

第七章 节约型社会其他类型城市561

资源型城市561

和谐城市562

数字城市563

学习型城市565

第十四编 节约型社会区域经济569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56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569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57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573

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57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展望577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区域经济战略部署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578

东部沿海区域战略部署578

西部开发战略582

振兴东北战略589

中部崛起战略594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现状600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602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五大失衡603

促进城乡经济互渗与交流606

第四章 节约型社会区域经济一体化606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60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阶段608

中国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609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与障碍6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611

第十五编 节约型社会交通运输经济617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交通运输发展617

交通运输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617

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情况618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潜力620

我国交通行业节能领域存在的问题622

交通节能领域的相关国际经验623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政策624

第二章 公路运输现代化627

公路运输的特点627

公路建设628

汽车运输的现代化629

公路运输的公害及其防治630

城市交通规划630

支持小排量汽车的对策631

修建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配套设施对扩大内需的直接作用632

第三章 铁路运输现代化633

高速铁路概况633

当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火车头”634

夯实基础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635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产业638

第四章 水路运输现代化640

水路运输的特点640

中国水运交通信息化640

水运规划强劲支撑行业快速发展641

中国水运管理政策发展趋势643

第五章 航空运输现代化645

航空运输的发展645

航空运输体系及特点645

航空运输业的运营战略革命:低成本航空的兴起、动因及其影响646

用信息化支撑航空物流业发展650

第十六编 节约型社会技术经济657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科技战略657

科技开发战略657

科教兴国战略657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658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技术提出的要求659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660

节约须重视开发和应用节能科技661

第二章 新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产业662

新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662

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663

国际上应用先进技术的典范664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意义666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667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二次资源产业667

高技术的特点与体系667

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668

高技术产业化与城镇化669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671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重大科技成果671

“十五”科技成果对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贡献671

科技部:发挥科技优势,建设节约型机关673

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674

第十七编 节约型社会信息经济679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信息化道路679

信息通信不可或缺679

信息应用大有可为680

信息化要处理好几大关系680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全局的作用683

积极推进信息化685

“十一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要点686

第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687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辩证关系687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68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方式690

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691

企业信息化693

第三章 信息化与农村经济700

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700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701

信息化与农民增收705

以信息化推动城市化705

第四章 信息化与政府建设708

对电子政务的理解708

我国对电子政务的内在需求708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709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712

第五章 信息化风险管理714

信息化建设面临三大风险714

信息化风险产生的原因715

我国信息化风险的特点716

我国应对信息化风险的措施716

第十八编 节约型社会消费经济721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消费理论与政策72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消费政策思路721

实现消费和谐的路径721

我国的消费现状721

市场消费战略理论与政策创新722

西方消费储蓄理论的简单回顾723

借鉴西方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723

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将增加相关产品的需求量724

消费需求不足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的725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增长速度的差距明显扩大725

21世纪日本的市场消费风标725

香港消费分析报告726

澳门消费分析报告727

台湾消费分析报告727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消费行为729

可持续消费729

树立可持续消费观731

小康消费731

绿色消费734

生态消费734

能源消费735

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36

房地产消费737

教育消费737

健康消费738

医疗消费739

信息消费739

信贷消费740

娱乐消费741

第十九编 节约型社会安全经济745

第一章 节约型社会安全发展745

安全发展的内涵与意义745

安全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745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746

安全发展首度出现在五年规划总体目标中747

安全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保障748

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措施750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750

第二章 节约型社会科技兴安战略752

我国的安全生产科技752

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753

科技兴安战略754

“十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与目标755

第三章 节约型社会安全文化756

安全文化的概念756

我国的安全文化756

企业安全文化75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759

安全文化的几大关系762

国外安全文化建设762

第二十编 节约型社会生活方式767

第一章 生活方式革命767

生活方式的涵义及特征767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演变768

什么是现代生活方式770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771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776

第二章 走出生活方式误区777

生活方式疾病——人类头号杀手777

十大不健康生活方式威胁白领健康778

关注男人的不健康生活778

现代的奢侈生活方式要给大众环保让路779

快餐与生活方式780

第三章 科学生活方式培育781

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781

国外十大健康生活方式781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782

年龄食谱指导健康饮食783

健康饮食如何组成783

做什么运动好?784

健康自检的生活方式7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