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关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970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26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探讨3
第一章 中医对心脑血管的理论认识3
第一节 心的基础理论3
一、心的解剖形态3
二、心的生理功能4
三、心的生理特性6
四、心脏和其他脏腑的关系7
第二节 心病的中医诊断证型9
一、心气虚证9
二、心血虚证10
三、心阴虚证10
四、心阳虚证10
五、心阳虚脱证11
六、心火亢盛证11
七、心脉痹阻证11
八、痰蒙心神证12
九、痰火扰神证12
第三节 心病的常用中药13
一、中医对心病的治疗原则13
二、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14
三、心病随证加味16
四、常用中药举例16
第四节 心病的常用方剂32
一、血府逐瘀汤32
二、瓜蒌薤白白酒汤32
三、瓜蒌薤白半夏汤33
四、参附汤33
五、生脉散34
六、炙甘草汤36
七、天麻钩藤饮37
八、苓桂术甘汤37
第五节 心病的中医特色疗法38
一、心悸39
二、胸痹43
三、真心痛48
第六节 脑的基础理论50
一、脑的生成与结构50
二、脑的解剖生理特点51
三、脑的生理功能51
四、脑与脏腑的关系52
五、脑与经络的关系53
第七节 脑病的常用中药54
一、解表药54
二、清热药56
三、理气药59
四、活血化瘀药60
五、化痰药62
六、安神药63
七、平肝息风药66
八、补虚药69
九、开窍药70
第八节 脑病的常用方剂72
一、逍遥散72
二、龙胆泻肝汤72
三、越鞠丸73
四、桃核承气汤74
五、通窍活血汤75
六、羚角钩藤汤76
七、镇肝息风汤77
八、半夏白术天麻汤78
九、四物汤79
十、归脾汤80
十一、左归丸80
十二、天王补心丹81
十三、养心汤82
十四、涤痰汤82
第九节 中医对脑病的特色疗法83
一、眩晕83
二、中风88
三、头痛96
第二章 西医对心脑血管的认识101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解剖101
一、概述101
二、心102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生理学基础108
一、心脏的电生理108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09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111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基础112
一、心脏病理112
二、血管病变114
第四节 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常见检查方法116
一、心电图116
二、动态心电图117
三、心脏X线片117
四、超声心动图117
五、冠状动脉造影118
六、计算机断层扫描118
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118
八、磁共振成像119
第五节 脑血管系统解剖119
一、脑的位置119
二、脑的结构和功能119
三、脑血管的结构与功能120
三、血脑屏障121
第六节 脑血管系统生理学基础122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122
二、脑的血液循环123
第七节 脑血管系统病理学基础124
一、脑血管病的分类125
二、脑血管疾病病因125
三、脑血管疾病病理125
四、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的病理改变127
第八节 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29
一、脑脊液检查129
二、脑电图129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130
四、计算机断层扫描130
五、磁共振成像130
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31
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31
中篇 疾病诊治135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3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
一、动脉粥样硬化135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2
第二节 高血压159
第三节 心力衰竭171
一、急性心力衰竭172
二、慢性心力衰竭174
三、顽固性心力衰竭及不可逆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184
第四节 心律失常191
一、西医191
二、中医192
第五节 心脏瓣膜病217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38
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251
第八节 原发性心肌病260
第九节 特异性心肌病269
一、酒精性心肌病269
二、围生期心肌病270
三、药物性心肌病270
四、克山病270
第十节 心包疾病271
第二章 脑血管系统疾病285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5
第二节 脑出血294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313
第四节 脑动脉硬化322
第五节 脑梗死330
第三章 心脑疾病的自然疗法347
第一节 起居疗法347
一、注意四时天气变化347
二、创造舒适的环境349
三、保持情绪稳定350
四、合理安排休息351
五、选择适宜的饮料352
第二节 按摩疗法362
一、按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原理362
二、常用的按摩手法363
三、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按摩方法364
第三节 运动疗法366
一、运动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平稳血压的机理366
二、适合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方法367
三、特别提醒373
第四节 心理疗法374
一、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心理因素374
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376
三、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疏导377
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381
第五节 饮食疗法386
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386
下篇 研究进展401
第一章 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必要性401
一、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401
二、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402
三、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403
第二章 实验动物基本知识406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406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406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409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411
一、温度411
二、湿度412
三、光照412
四、噪声413
五、气流413
六、空气洁净度414
七、居住因素414
第三节 常用实验动物414
一、小鼠414
二、大鼠415
三、家兔416
四、犬417
五、猪418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419
一、动脉粥样硬化症研究419
二、高血压研究419
三、心肌缺血实验研究420
四、心律失常实验研究421
五、动物心电图421
第三章 动物实验设计423
第一节 实验动物设计思路423
一、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伦理原则423
二、实验设计基本类型423
第二节 实验动物选择原则425
一、近似性原则425
二、差异性原则425
三、易化原则426
四、相容和匹配原则426
五、可获性原则426
六、重复性和均一性原则426
七、其他原则426
第四章 动物实验基本方法427
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常用方法427
一、复制动物模型法427
二、在体及离体器官实验427
三、切开、分离和切除方法427
四、生物电,活性观察法428
五、正常动物整体观察法428
六、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法428
七、免疫学观察法428
八、其他方法428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428
一、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428
二、常用消毒液的特点及灭菌方法430
三、动物实验器械灭菌或消毒方法432
第三节 动物标记方法433
一、染色法433
二、耳孔法434
三、烙印法434
第四节 实验动物抓取与固定方法435
一、小鼠的抓取与固定435
二、大鼠的抓取与固定435
三、家兔的抓取与固定436
四、犬的抓取与固定436
第五节 被毛去除方法436
一、剪毛法436
二、拔毛法436
三、脱毛法437
第六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采血部位及方法437
一、大鼠和小鼠的采血方法437
二、家兔的采血方法439
第七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440
一、常用麻醉药品及麻醉方法440
二、常用急救药442
三、麻醉注意事项442
第八节 实验动物处死方法443
一、颈椎脱臼处死法443
二、断头处死法443
三、击打头盖骨处死法443
四、放血处死法443
五、空气栓塞处死法444
六、过量麻醉处死法444
七、化学药物致死法444
八、二氧化碳吸入法444
第五章 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445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45
一、心肌炎模型445
二、心包炎模型445
二、心肌缺血模型446
四、心肌梗死模型447
五、心肌病模型449
六、心律失常模型450
七、高血压模型454
八、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56
第二节 脑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59
一、脑缺血模型459
二、脑出血模型460
三、脑水肿模型460
四、脑血肿模型461
五、腔隙性脑梗死模型461
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61
第六章 常用实验技术463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463
一、PCR基本原理463
二、PCR反应条件选择464
三、PCR反应体系的组成465
四、PCR技术的发展467
五、PCR技术的主要特点469
第二节 蛋白质印迹法470
一、WB分类470
二、操作步骤470
第三节 免疫组化法476
一、基本原理476
二、基本分类476
三、基本要素477
四、基本特点477
五、操作步骤478
六、技术要点478
七、临床应用482
第四节 可视化微循环方法482
一、微循环研究概述482
二、微循环实验动物483
三、常用仪器483
四、主要观察内容483
第五节 细胞培养技术484
一、细胞培养概述484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485
三、细胞培养的无菌环境487
四、细胞培养常用设备487
五、常用培养器皿及清洗消毒488
六、消毒和灭菌489
七、细胞培养用液及培养基(液)491
八、细胞培养中的研究方法494
九、细胞培养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95
第六节 膜片钳技术496
一、膜片钳的基本原理496
二、膜片钳实验方法498
三、膜片钳技术的应用502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505
一、心血管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505
二、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506
参考文献509
热门推荐
- 3392330.html
- 1132197.html
- 3661632.html
- 786613.html
- 772373.html
- 2600349.html
- 2025638.html
- 145797.html
- 2899794.html
- 176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7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5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5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5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9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8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