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
  • 银平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845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农村-贫困-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1

一、选题缘起1

二、选题意义5

第二节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8

一、研究范围8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9

第三节 研究框架、创新、存在的困难与不足11

一、研究框架11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存在的困难与不足12

第二章 社会排斥理论与贫困理论文献回顾15

第一节 社会排斥理论及其研究15

一、国外社会排斥理论研究回顾15

二、国内关于社会排斥的研究23

三、本研究关于社会排斥的界定27

第二节 贫困理论及其研究29

一、国外关于贫困的认识与研究29

二、国内关于贫困的认识与研究39

三、国内外反贫困行动政策体系的简要回顾46

四、以往研究的贡献与局限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任务46

第三章 湘赣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特点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因果模型52

第一节 湘赣丘陵山区农村样本概况52

一、江西丘陵山区的农村调查样本概况52

二、湖南丘陵山区的农村调查样本概况58

第二节 湘赣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的特点62

一、湖南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的特点62

二、江西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的特点71

三、湘赣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的共同特点75

第三节 湘赣丘陵山区及我国农村反贫困的成就与不足91

一、农村反贫困的成就91

二、农村反贫困的不足93

第四节 我国农村贫困的因果模型分析103

一、我国农村贫困因果模型建立的基础分析103

二、我国农村贫困的因果模型104

第四章 我国农村贫困成因及社会排斥对农村贫困的影响109

第一节 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及农民个体因素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109

一、我国农村贫困形成的历史性因素109

二、自然条件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111

三、农民个体因素与农村贫困的形成112

第二节 社会排斥的经济维度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形成113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政策体制性排斥对农村的影响11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利润及效率原则对贫困农村的排斥133

第三节 社会排斥的福利制度维度与农村贫困的关系135

一、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农村的缺失与农村贫困的加剧136

二、农村低保制度的缺失与农民抗击风险及反贫困能力的削弱138

第四节 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排斥对农村贫困的影响143

一、农业税取消前,严重不均的城乡居民税负143

二、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足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差异的加剧144

三、农村在医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遭遇的社会排斥149

四、农民负担与农村贫困程度的加剧152

五、强势群体对贫困农民的排斥159

第五节 社会排斥的政治维度162

一、农民应有的话语权丧失与公民权利实现不足162

二、地方政府部门自利性对农村贫困的影响168

三、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及贫困176

四、地方反贫困行动当中决策机制对贫困农民的排斥179

第六节 社会排斥的文化教育及文化观念维度表现及其与农村贫困的关系184

一、义务教育上的巨大差异和社会排斥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偏低185

二、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和社会排斥与城乡间人力资本存量的迥异189

三、高昂的高等教育收费与农民的选择性贫困193

四、观念上的排斥与农村居民社会支持网络的丧失196

五、社会排斥与农村居民贫困亚文化的再生产200

第七节 我国农村社会排斥的特点分析202

一、我国农村社会排斥具有多维度性202

二、农村社会排斥的广泛性与长期性203

三、农村社会排斥的系统性204

四、农村社会排斥的累积性与代际传递性205

第五章 消除社会排斥与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对策与建议207

第一节 深化政策体制改革,消除农村社会排斥,缩减社会代价,增促社会进步208

一、改革向工业与城市倾斜的经济政策,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政策208

二、改革户籍制度,剥离户籍制度所承载的社会福利功能209

三、加大对贫困农村基础教育、医疗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与服务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210

四、努力减轻农民负担,规范收费制度,加大违纪违法惩处力度直至追究刑事责任215

五、加强财富转移支付,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统筹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升贫困农民抗风险的能力216

第二节 制定反贫困法律,确保农村反贫困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19

一、制定反贫困法律,明确反贫困的社会责任220

二、依法规范反贫困工作220

三、建立第三方贫困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220

第三节 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加强贫困农民资产建设,提升农民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的能力221

一、增加农村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促进农民增能224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225

三、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进行资产建设225

第四节 发挥社会工作者及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228

一、充分利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反贫困优势228

二、切实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反贫困功能230

第五节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和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完善反贫困参与、服务、监督与考核机制234

一、树立“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的观念和执政理念235

二、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236

三、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权责观念和社会公共服务意识237

四、改革干部人事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37

五、完善社会参与、建立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机制,保障农民的公民权239

六、树立效率与公平同等重要的意识240

七、加大反贫困意义宣传,树立集体主义贫困观,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240

八、适当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41

第六节 完善国际反贫困合作机制241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和NGO组织的作用进行反贫困241

二、学习别国的反贫困理念和成功经验,调整反贫困战略和经济增长战略242

第六章 讨论与结语244

第一节 不该发生的故事与结局:贫困的副产品244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244

二、贫困代际传递与向上社会流动率低245

三、农民负担与基层政治合法性危机246

第二节 和谐社会、消除社会排斥与农村贫困248

一、和谐社会的要义248

二、社会排斥与农村贫困250

三、教育与反贫困253

四、增强农业基础与反贫困254

五、制度创新与反贫困255

第三节 结语:不是结束的结束258

主要参考文献261

附录一 访问提纲和调查问卷276

附录二 湘赣丘陵山区农村贫困的基本情况285

附录三 调查地人均收入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度与系数表及其他表格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