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元与融合 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多元与融合 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
  • 范国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229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家庭教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元与融合 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学校组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

第一节 学校的产生1

一、古代学校的萌芽与产生1

二、作为组织的学校3

第二节 以个别指导为基础的学校组织5

一、我国古代学校组织的发展6

二、西方古代学校组织的发展11

第三节 以学生集体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组织15

一、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特征的学校组织15

二、现代教育运动与学校组织的发展18

三、我国现代学校组织的发展27

四、当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学校发展31

第四节 未来的学校组织35

一、“非学校化”运动35

二、未来的新型学校37

第一章 学校发展的哲学理念44

第一节 哲学理念:现代学校发展的灵魂44

一、学校发展的哲学思考44

二、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45

第二节 学校发展的人力资源观48

一、校长——学校改革发展的引导者48

二、教师——学校教育的主要承载者50

三、学生——学校办学效益的主要体现者54

第三节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目标观55

一、全面发展56

二、健全个性的培养58

第四节 学校发展的系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61

一、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开放系统观61

二、学校发展的价值观63

三、学校发展的伦理观66

第二章 学校发展的系统论思考71

第一节 系统论与学校系统要素分析71

一、系统论——指导学校发展研究的科学理论71

二、学校发展的系统要素分析74

第二节 学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79

一、学枚系统的结构80

二、学校系统的功能81

第三节 发展中的学校系统特征82

一、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功能选择82

二、合理的系统结构84

三、办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86

四、办学效益的提高88

五、广泛的社区参与93

六、畅通的反馈机制93

第四节 学校发展的策略选择94

一、学校发展的整体性95

二、学校发展的综合性97

三、学校发展的动态性97

四、学校发展的分歧性98

五、学校外部环境优化100

第三章 学校发展的法律保障103

第一节 教育法制与学校发展103

一、教育立法103

二、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106

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107

第二节 校长、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11

一、校长的权利与义务111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12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16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118

一、教育法律责任118

二、教育法律救济123

第四节 教育法律建设的未来展望125

一、教育法律体系的日臻完备125

二、严格教育执法制度126

三、加强教育司法建设127

四、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法律文化127

第四章 学校组织的战略管理128

第一节 战略与学校管理128

一、战略和战略管理128

二、学校战略管理的性质和特征130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战略分析131

一、外部分析132

二、内部环境分析136

三、战略分析与选择137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战略实施142

一、建立学校的近期目标143

二、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143

三、有效的学校资源配置系统146

四、培育支持学校战略的文化147

第四节 学校组织的战略评价149

一、一致150

二、协调151

三、可行151

四、优越152

第五节 学校组织发展的一般战略152

一、特色战略153

二、一体化战略154

三、集中战略155

四、集团化发展战略156

第五章 学校发展的社会学分析158

第一节 学校组织与学校发展158

一、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158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学校发展162

第二节 学校发展动力的社会学分析163

一、满足需求——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163

二、参与竞争——学校发展的外在动力166

第三节 学校发展阻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170

一、家养型组织170

二、学校目标的多重性171

三、学校组织结构的特殊性172

第四节 学校与社区的互动175

一、社区与教育175

二、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176

第六章 学校发展的心理学基础180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180

一、学校组织发展中人本管理的内涵181

二、以人为本的必然性182

三、以人为不的学校管理策略185

第二节 学校校长的角色冲突188

一、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分析189

二、校长的角色冲突与调适191

第三节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195

一、情感管理——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196

二、人际沟通——人与人交往的桥梁199

三、校长与教师人际关系的障碍及协调艺术201

第七章 文化视界中的学校发展203

第一节 解读文化:历史语境的位移203

一、文化内涵的演变203

二、组织文化的内涵205

第二节 学校组织文化的审视208

一、学校组织文化的性质208

二、学校组织文化的演变210

第三节 学校发展:组织文化的进化219

一、不同文化的整合219

二、新文化的衍生223

三、学校文化的稳定性与改进225

第八章 学校发展的经济行为分析228

第一节 教育投资与学校发展228

一、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228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投资的政策分析230

三、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232

第二节 国内外教育投资来源与经费筹措方式比较233

一、国内外教育投资的来源比较233

二、国内外教育经费筹措方式比较234

第三节 学校组织发展的经济行为分析237

一、义务教育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237

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义务教育238

三、义务教育的发展环境240

四、教育成本管理244

第四节 中小学办学的案例分析249

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成本个案分析249

二、关于城市中小学发展的思考253

第九章 学校组织环境的生态学分析257

第一节 教育问题的生态学研究257

一、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历史发展257

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260

第二节 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261

一、文化与教育生态261

二、人口与教育生态264

第三节 学校分布的生态学分析269

一、影响学校分布的生态因子269

二、学校类型与学校分布270

三、学校规模与学校分布的生态经济效益272

四、学校分布规划273

第四节 学校组织内部的生态环境分析273

一、学校生态环境概说273

二、校园布局与学校建筑274

三、学校规模275

第五节 教室生态环境分析276

一、教室物理环境要素276

二、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277

三、班级规模278

第六节 学校组织发展的生态意识280

一、教育生态意识的确立与强化280

二、教育生态环境优化281

三、学校发展的生态哲学282

第十章 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控284

第一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思想基础284

一、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认识284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价值定位287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思想方法289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模式291

一、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291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造程序294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模式294

第三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299

一、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行流程299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动力机制300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作功效302

第四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304

一、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持续改进的基本原理304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305

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持续改进的一般过程307

第五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践思考308

一、倡导质量为本的观念308

二、引进ISO9000族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309

三、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310

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311

第十一章 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312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模式312

第二节 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317

第三节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发展策略320

一、目标构建—认同策略321

二、文化维持—创新策略321

三、师生一体化研究—学习策略322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