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世丰,张永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0333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物体的表面1
0.2 分散度2
0.3 物质的体态2
0.4 表面现象4
0.5 表面现象的原因5
0.6 表面化学5
0.7 表面化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6
0.8 表面化学在矿冶工程中的应用6
0.9 表面化学对化学工程的意义6
第1章 表面热力学基础6
1.0 引言7
1.0.1 体系与环境(7);1.0.2 性质与状态(7);1.0.3 过程的热与功(8);1.0.4 可逆过程(9)。7
1.1 化学热力学基础10
1.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0);10
1.1.2 热力学第二定律(11);10
1.1.3 热力学函数的关系(14);10
1.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7)。10
1.2 表面能概念18
1.2.1 表面张力(18);1.2.2 表面能(19);1.2.3 影响表面能的因素(20);18
1.2.4 等张比容(25)。18
1.3 几种界面的表面能26
1.3.1 溶液的表面能(26);26
1.3.2 缔合液体的表面能(26);1.3.3 固体的界面能(27);26
1.3.4 液体界面能(27)。26
1.4 表面现象的热力学29
1.4.1 表面熵(29);29
1.4.1 表面熵(29);29
1.4.3 表面现象的热力学原因(31);29
1.4.4 巨表面效应(32)。29
1.4.2 表面焓(29);33
1.5 曲面附加压力33
1.5.1 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33);1.5.2 曲面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及曲率半径的关系(33);1.5.3 毛细管现象(35);33
1.5.4 曲面附加压力效应(36)。33
1.6 表面张力的测定37
1.6.1 毛细管法(37);1.6.2 最大泡压法(38);1.6.3 环法(39);37
1.6.4 其他方法(39)。37
1.7 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39
1.7.1 曲液面饱和蒸气压概念(39);1.7.2 开尔文公式39
1.7.3 毛细管凝结现象(41);39
1.7.4 细微物体的曲面效应(41)。39
1.8 新相难成所致的亚稳状态42
1.8.1 过饱和蒸气(42);1.8.2 过热液体(42);1.8.3 过冷液体与过饱和溶液(43);42
1.8.4 结晶的临界半径(44)。42
1.9 细微物体的特性46
1.9.1 细微物体的蒸气压(46);1.9.2 细粉化学反应(47);46
1.9.3 烟尘爆燃(48);1.9.4 细微物体的碰触聚结(48)。第2章 润湿46
2.0 引言49
2.0.1 润湿现象的概念(49);49
2.0.2 润湿现象在科学技术上的意义(49)。49
2.1 润湿的级别49
2.1.1 粘附润湿(49);2.1.2 毛细管润湿(50);2.1.3 铺展润湿(50);49
2.1.4 可浮性与润湿(51)。49
2.2 粘附功与粘结功52
2.2.1 粘附功(52);52
2.2.1 粘附功(52);52
2.2.3 铺展系数(54);52
2.2.4 影响铺展系数的因素(55)。52
2.2.2 粘结功(53);56
2.3 接触角56
2.3.1 平衡接触角(56);56
2.3.2 接触角的润湿意义(57);2.3.3 接触角的影响因素(59);2.3.4 接触阻滞现象(61)。56
2.4 接触角的测量62
2.4.1 直接测法(62);62
2.4.2 显微测法(62);62
2.4.3 倾板测法(63);62
2.4.4 毛细管测法(64)。62
2.5 润湿热64
2.5.1 润湿热概念(64);2.5.2 润湿热的测量(65);2.5.3 由润湿热求固体表面积(66);64
2.5.4 润湿热与极性的关系(67)。64
2.6 水化膜68
2.6.1 水化膜的形成与特性(68);68
2.6.2 水化膜对固体表面的影响(69);68
2.6.2 水化膜对固体表面的影响(69);68
2.6.2 水化膜对固体表面的影响(69);68
2.6.3 劈离压(71);72
2.6.4 水汽膜(71);72
2.7 润湿与选矿的关系72
2.7.1 泡沫浮选(72);72
2.7.2 表层浮选或粒浮(74);2.7.3 其他浮选(75);72
2.7.4 润湿与选矿的其他性质关系(76)。72
2.8 润湿在矿冶上的应用76
2.8.1 采油(76);79
2.8.2 冶炼(76);79
2.8.3 合金(77);79
2.8.4 铸造(78)。79
2.9 润湿与一般科学技术的关系79
2.9.4 润湿的其他应用(81)。第3章 液体表面化学79
2.9.1 焊接(78);82
2.9.2 粘合(79);82
2.9.3 防湿(80);82
3.0 引言82
3.1 溶液表面的吸附82
3.1.1 溶液表面吸附的概念(82);82
3.1.1 溶液表面吸附的概念(82);3.1.3 负吸附(83);82
3.1.4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84)。82
3.1.2 正吸附(82);84
3.2 表面活性84
3.2.1 表面活性的概念(84);84
3.2.2 表面活性与组成及结构的关系(86);84
3.2.3 表面活性与溶解度的关系(87);3.2.4 表面活性与浓度的关系(89)。84
3.3 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式89
3.3.1 吸附层的吸附量表示法(89);89
3.3.2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91);3.3.3 电解质溶液表面的吉布斯吸附等温式(93);89
3.3.4 其他的溶液表面吸附等温式(94)。89
3.4 表面活性分子在吸附层及溶液中的排列96
3.4.1 表面活性分子在吸附层的定向排列(96);96
3.4.2 吸附法测定表面活性分子的粗细长短(97);96
3.4.3 表面活性分子在溶液中的胶束(98);96
3.4.4 临界胶束浓度(cmc)(99)。96
3.5 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疏水性101
3.5.1 亲水疏水平衡值(HLB)(101);101
3.5.2 HLB值的计算(101);101
3.5.3 HLB与cmc的关系(102);101
3.5.4 HLB值的适应用途(103)。101
3.6 液面的物理现象及其测量103
3.6.1 表面压(103);103
3.6.2 表面电位(105);103
3.6.3 表面粘度(106);103
3.6.4 表面液滴透镜(106)。103
3.7 液面单分子铺展膜107
3.7.1 单分子铺展膜的状态(107);3.7.2 表面蒸气压及“相变热”(109);3.7.3 扩展膜与混合膜(109);107
3.7.4 表面膜抑制水蒸发的应用(113)。107
3.8 熔体的液面113
3.9 液膜反应115
3.9.1 液面单分子层膜中的反应动力学(115);115
3.9.2 膜中分子取向对液面反应速度的影响(118);115
3.9.3 表面电荷对液面反应速度的影响(121);115
3.9.4 液面反应的平衡(122)。第4章 表面活性剂115
4.0 引言124
4.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25
4.1.1 分子型表面活性剂(125);125
4.1.2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6);125
4.1.3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6);125
4.1.4 两性表面活性剂(127)。125
4.2 泡沫与起泡剂127
4.2.1 泡沫的概念(127);127
4.2.2 起泡剂与消泡剂(128);4.2.3 起泡剂的作用原理(130);127
4.2.4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132)。127
4.3 乳状液与乳化剂134
4.3.1 乳状液概念(134);4.3.2 乳状液的类型(134);4.3.3 乳化剂的作用(136);134
4.3.4 乳状液的破坏(138)。134
4.4 增溶与增溶剂139
4.4.1 增溶概念(139);4.4.2 增溶与乳化及溶解的区别(139);4.4.3 增溶剂的作用(139);139
4.4.4 增溶剂的影响因素(140)。139
4.5 润湿剂与防湿剂141
4.5.1 润湿剂(141);141
4.5.2 渗透剂(142);141
4.5.3 再湿剂(143);141
4.5.4 防湿剂(143)。141
4.6 洗涤与洗涤剂144
4.6.1 洗涤剂的作用(144);144
4.6.2 洗涤剂的性能(144);4.6.3 洗涤剂的种类(146);144
4.6.4 助洗剂(147)。144
4.7 纺织工业用的表面活性剂147
4.7.1 纺织工业用的表面活性剂(147);147
4.7.2 柔软平滑剂(148);147
4.7.3 抗静电剂(149);147
4.7.4 匀染剂与固色剂(150)。147
4.8 浮选与捕收剂150
4.8.1 浮选药剂(150);150
4.8.2 捕收剂及其捕收原理(151);4.8.3 捕收剂的选择原则(155);150
4.8.4 离子浮选剂(157)。150
4.9 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158
4.9.1 絮凝剂(158);158
4.9.2 软化剂(160);158
4.9.3 润滑剂(161);158
4.9.4 金属熔体表面活性剂(161)。第5章 固体吸附气体158
5.0 引言163
5.0.1 吸附与吸收及化学反应(163);163
5.0.2 固体吸附气体的吸附量(164);163
5.0.3 吸附剂与吸附质(164);5.0.4 吸附的实际意义(165)。163
5.1 吸附平衡与吸附阻滞166
5.1.1 吸附作用(166);166
5.1.2 吸附与脱附(168);166
5.1.3 吸附的影响因素(169);166
5.1.4 吸附阻滞(170)。166
5.2 吸附热与吸附熵171
5.2.1 积分吸附热(171);171
5.2.2 微分吸附热(172);5.2.3 吸附等量线(172);5.2.4 吸附熵(173)。171
5.3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174
5.3.1 物理吸附(174);174
5.3.2 化学吸附(175);174
5.3.3 吸附等压线(176);5.3.4 吸附位能线(177)。174
4.4 吸附等温线与经验吸附等温式178
5.4.1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178);178
5.4.2 Ⅰ类吸附等温线(179);178
5.4.3 胡南得理胥的经验吸附等温式(180);5.4.4 胡式的推广(180)。5.5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181
5.5.1 兰缪尔的动力学吸附理论式(181);181
5.5.2 兰式的适用范围(182);181
5.5.3 兰式常数的意义(184);181
5.5.4 兰式对混合气体及有离解的吸附应用(184)。5.6 吸附热与吸附面积分数的关系186
5.6.1 吸附热与吸附面积分数的线性关系(186);186
5.6.2 吸附速与脱附速度(186);186
5.6.3 捷姆金吸附等温式(187);5.6.4 胡式的推导(188)。5.7 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189
5.7.1 BET二常数式(189);189
5.7.2 BET三常数式(190);5.7.3 BET式的推导(191);189
5.7.4 BET式的修正(195)。5.8 吸附的热力学理论195
5.8.1 哈金斯—朱腊吸附等温式(195);195
5.8.2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用于固体吸附气体(197);195
5.8.3 开尔文的毛细管凝结理论式(198);195
5.8.4 吸附势理论(199)。5.9 固体吸附气体的应用200
5.9.1 BET法测定吸附比表面积(200);200
5.9.2 测定吸附比表面积的其他方法(203);200
5.9.3 吸附法测定微孔体积(203);5.9.4 其他应用(205)。第6章 吸附气体的反应6.0 引言207
6.0.1 多相反应的吸附理论(207);207
6.0.2 多相催化反应概念(208);207
6.0.3 固体吸附气体反应概念(208);207
6.0.4 液面吸附气体的反应(209)。6.1 固体与吸附气体的反应209
6.1.1 固体与吸附气体的反应类型(209);209
6.1.2 固体与吸附气体的反应动力学(209);209
6.1.3 生成固体膜的反应(211);6.1.4 固体分解生成气体的反应(213)。6.2 没有控制步骤的吸附气体反应214
6.2.1 连串反应的处理(214);214
6.2.2 稳态法处理(215);6.2.3 稳态法处理可逆的吸附气体反应(215);214
6.2.4 近似处理(216)。214
6.3 反应步骤控制的吸附气体反应217
6.3.1 吸附气体的单分子反应(217);217
6.3.2 吸附气体的双分子反应(219);217
6.3.3 吸附气体与外面气体的反应(222);6.3.4 可逆性反应(223)。217
6.4 吸附步骤控制的反应224
6.4.1 简单的吸附步骤控制反应(224);224
6.4.2 一般的吸附一种气体步骤控制反应(224);224
6.4.3 吸附两种气体的吸附步骤控制反应(225);224
6.4.4 扩散步骤控制的固体表面与气体反应(226)。224
6.5 多相催化反应226
6.5.1 多相催化作用(226);226
6.5.2 多相催化剂的分类(227);226
6.5.3 多相催化剂的添加剂(229);226
6.5.4 催化毒物(230)。226
6.6 多相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231
6.6.1 催化的吸附因素(231);6.6.2 催化的能量因素;6.6.3 催化的空间因素(232);231
6.6.4 催化的电子因素(232)。231
6.7 金属催化剂233
6.7.1 金属催化剂概念(233);6.7.2 金属催化剂的电子因素(233);233
6.7.3 d带空穴(234);233
6.7.4 金属催化剂的因素(235)。233
6.8 半导体催化剂236
6.8.1 半导体能带(236);6.8.2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237);6.8.3 半导体催化剂(238);236
6.8.4 半导体催化剂的选择(239)。236
6.9 非导体催化剂239
6.9.1 非导体催化剂概念(239);6.9.2 质子酸中心催化剂机理(240);239
6.9.3 分子筛结构(241);6.9.4 分子筛的催化作用(241)。第7章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239
7.0 引言242
7.0.1 同时吸附溶剂和溶质的复杂性(242);7.0.2 对电解溶液的吸附复杂性(243);242
7.0.3 温度影响的复杂性(244);7.0.4 通过水化层的吸附复杂性(244)。242
7.1 固体自非电解质溶液的吸附245
7.1.1 溶液的表观吸附量表示法(245);245
7.1.2 固体自稀溶液中的吸附等温式(245);7.1.3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等温线(246);245
7.1.4 表观吸附等温线的分析(248)。245
7.2 特性吸附原则250
7.2.1 表面能原则(250);7.2.2 吸附热原则(251);7.2.3 溶解度原则(251);250
7.2.4 相似性原则(252)。250
7.3 固体自电解质溶液的吸附253
7.3.1 固体自电解质溶液的吸附原则(253);7.3.2 固体吸附电解质的类型(255);7.3.3 极性吸附(255);253
7.3.4 当量吸附(256)。253
7.4 吸附荷电离子引起的附加压力256
7.4.1 荷电离子的吸附压力(256);7.4.2 荷电附加压力对表面能的影响(259)。256
7.5 双电层260
7.5.1 双电层简史(260);260
7.5.2 双电层的现代认识(263);7.5.3 固体表面带电的原因(265);260
7.5.4 双电层的电位(266)。260
7.6 电动电位及电动现象267
7.6.1 电解质离子的本质及浓度对电动电位的影响(267);7.6.2 溶液的pH值等外因对电动电位的影响(269);7.6.3 电动现象(271);267
7.6.4 电动电位的测定(273)。267
7.7 交换吸附277
7.7.1 交换吸附的原则(277);7.7.2 交换吸附的质量作用定律(279);277
7.7.3 溶液的pH值对交换吸附的影响(281);7.7.4 其他杂质离子对交换吸附的影响(282)。277
7.8 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应用283
7.8.1 净化水液(283);283
7.8.2 分离溶质(284);283
7.8.3 色谱分析(284);283
7.8.4 其他应用(285)。283
7.9 电毛细管现象285
7.9.1 电毛细管静电计(285);285
7.9.2 电毛细管曲线(286);7.9.3 吸附电位(287);285
7.9.4 表面电荷密度(289)。第8章 胶体化学285
8.0 引言291
8.0.1 晶体与胶体(291);8.0.2 分散体系(291);8.0.3 胶体化学概念(291);8.0.4 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292)。291
8.1 分散体系与溶胶的分类292
8.1.1 分散体系的相态分类(292);8.1.2 分散体系的分散质粒度分类(293);292
8.1.3 高分子溶液(294);8.1.4 溶胶的分类(294)。292
8.2 溶胶的形成与净化295
8.2.1 溶胶形成的条件(295);8.2.2 分散法形成溶胶;8.2.3 聚集法形成溶胶(296);295
8.2.4 溶胶的净化(296)。295
8.3 溶胶的通性与浊度分析297
8.3.1 溶胶的基本性质(297);8.3.2 溶胶的穿透性及扩散性(297)。297
8.3.3 溶胶的光性质(297);8.3.4 浊度分析(298)。297
8.4 溶胶的粘度与动力性质299
8.4.1 溶胶的粘度(299);8.4.2 布朗运动(301);299
8.4.3 沉降平衡(304);299
8.4.4 沉降速度(305)。299
8.5 溶胶的电性质与结构306
8.5.1 溶胶的双电层(306);8.5.2 溶胶的电动现象(307);8.5.3 胶粒的结构(308);306
8.5.4 溶胶的双电层作用(310)。306
8.6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结311
8.6.1 溶胶的稳定性(311);8.6.2 电解质对溶胶聚结的影响(311);311
8.6.3 DLVO理论(313);8.6.4 溶胶聚结的外因(317)。311
8.7 高分子溶液与流变性317
8.7.1 高分子溶液的通性(317);8.7.2 高分子溶液的盐析(320);317
8.7.3 高分子物质对溶胶的保护及敏化作用(321);8.7.4 流变性质(322)。317
8.8 液态粗散体系324
8.8.1 悬浊体(324);8.8.2 沉降分析(325);324
8.8.3 乳状液(327);324
8.8.3 乳状液(327);324
8.8.4 泡沫(327)。328
8.9 气溶胶与凝胶328
8.9.1 气溶胶(328);328
8.9.2 凝胶与胶凝(329);328
8.9.3 凝胶中的扩散与反应(330);328
8.9.4 固态分散体系(331)。第9章 固体表面化学328
9.0 引言332
9.0.1 固体概念(332);9.0.2 固体表面(332);332
9.0.3 固体表面能(333);332
9.0.4 固体表面现象(335)。332
9.1 固体表面的研究方法335
9.1.1 表面分析仪及显微镜(335);9.1.2 表面组成及结构的分析谱仪(337);9.1.3 表面晶体结构分析(339);9.1.4 吸附的红外光谱分析(339)。335
9.2 固体表面膜340
9.2.1 吸附膜(340);9.2.2 化学反应生成物膜(340);9.2.3 钝化膜(342);340
9.2.1 吸附膜(340);9.2.2 化学反应生成物膜(340);9.2.3 钝化膜(342);340
9.2.4 镀膜(345)。347
9.3 表面处理347
9.3.1 磨光及抛光(347);347
9.3.1 磨光及抛光(347);9.3.3 油漆(348);347
9.3.4 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350)。347
9.3.2 着色(348);351
9.4 摩擦与粘附及润滑351
9.4.1 摩擦(351);9.4.2 粘附(352);9.4.3 润滑(353);351
9.4.4 固体润滑剂(354)。351
9.5 机械强度与表面性能的关系354
9.5.1 机械强度与表面能(354);9.5.2 强度受表面活性剂的影响(355);9.5.3 气氛对机械强度的影响(356);9.5.4 金属衰败(357)。354
9.6 颗粒堆与孔隙357
9.6.1 颗粒粒度(357);9.6.2 颗粒堆的体积与孔隙度(358);9.6.3 颗粒堆的渗透(360);9.6.4 孔隙的测量(363)。357
9.7 烧结365
9.7.1 烧结过程(365);365
9.7.2 烧结机理(367);365
9.7.3 烧结温度的影响(368);365
9.7.4 杂物对烧结的影响(370)。365
9.8 活化与煅烧372
9.8.1 活化(372);372
9.8.1 活化(372);9.8.3 煅烧活化与烧结的关系(374);372
9.8.4 杂质与煅烧活化的关系(376)。372
9.8.2 煅烧(373);376
9.9 固体与凝体的反应376
9.9.1 固体参与的反应(376);9.9.2 固体与液体的反应(377);376
9.9.3 固体与固体的反应(378);9.9.4 固体间反应的研究方法(380)。习题及答案382
参考文献395
热门推荐
- 2003616.html
- 392080.html
- 38236.html
- 3890785.html
- 1690271.html
- 1570795.html
- 1920041.html
- 3465204.html
- 3506102.html
- 2467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6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8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6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5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