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方法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方法论研究
  • 陈金钊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529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2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法律-方法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方法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关于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忧思1

一、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市场”问题2

二、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学术背景6

三、技术与经验层面的研究11

第一章 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17

第一节 从法学角度对方法含义的考察18

一、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含义19

二、方法的作用与方法论的分类34

三、所有的法学理论都可以转变为法律方法42

第二节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理论问题44

一、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45

二、法律方法研究的方法论51

三、法律方法论研究的理论难题53

第三节 法律方法论的学科体系58

一、作为方法论的法律哲学:为法治实现提出命题59

二、法律逻辑(学):寻求合法性实现的方法64

三、法律语言(学):捍卫客观性的底线71

四、法律修辞(学):有理说得清的艺术(对合理性的追求)76

五、法律解释(学):限制创造性解释的屏障81

第四节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使命88

一、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在哪里?89

二、法律方法论研究的立场91

三、法律方法论是思维的指南,还是分析的工具?98

四、法律方法论研究的路径:法律方法论的中国化99

第二章 法律方法论的研究现状103

第一节 国外法律方法论研究103

一、国外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兴起103

二、当代法律方法论研究的理论背景105

三、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110

四、国外法律方法论研究的特点124

五、国外“法律方法(论)”的研究用语及其立场128

第二节 中国的法律方法论研究136

一、国内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兴起137

二、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状况138

三、法律方法论研究兴起的条件15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152

第三章 法律方法的体系问题162

第一节 法律发现是一种独立的方法162

第二节 漏洞补充方法的定位(能否单独使用?)168

一、漏洞补充的含义与方法168

二、对漏洞补充的质疑与否定170

三、漏洞补充在法律方法体系中的地位172

第三节 法律论证与法律解释是两种独立的方法175

第四节 逻辑(法律推理)在法治中的作用179

一、法律逻辑的误解与澄清180

二、逻辑的观念182

三、逻辑与法律的关系184

四、法律逻辑的作用184

第五节 法律方法体系的构建186

一、体系构建的难点:逻辑与现实的冲突186

二、基于法律推理模型的法律方法体系189

三、法律方法体系的内容191

第四章 法律发现的方法192

第一节 法律发现的概念192

一、法律产生意义上的法律发现192

二、法律发现与法律适用区分194

三、法律发现与法律解释的交叉196

四、法律发现与漏洞填补的互补197

五、法律发现与法官思维的心理过程198

六、法律发现:寻找裁判规范199

第二节 法律发现的场所:法官法源的形式202

一、法律渊源概说203

二、司法立场的法源理论212

第三节 法律发现的一般原则217

一、主要法源先于次要法源217

二、规则先于原则220

三、下位法先于上位法228

四、特别法先于一般法245

五、程序法先于实体法253

第四节 法律冲突与法律发现技术263

一、原则优于规则263

二、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66

三、新法优于旧法271

第五节 国际条约与法律发现275

一、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的联系论与法律协调发现观275

二、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冲突下的法律协调发现原则277

三、国际条约在国内的实施方式与协调发现的技术模式281

第五章 法律解释的方法284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284

一、混沌的解释及其研究的定位285

二、法律解释的功能:创造抑或说明的辨析293

三、解释的目的与任务:把模糊的文本说清楚294

四、法律解释的场域:法律遭遇案件296

五、解释的主体与权限:法律解释的分类298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原则300

一、法律解释原则的概念301

二、法律解释的根本原则:合法性304

三、法律解释的派生与补充原则:明晰性、客观性、善意等310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方法322

一、解释方法的证成及其位阶问题323

二、文义解释的方法330

三、历史(法意)解释的方法343

四、体系解释的方法357

五、社会学解释的方法363

第六章 法律推理的方法377

第一节 法律推理概述378

一、法律推理的力量源泉378

二、法律推理的形式和实质381

三、形式推理的特性及策略选择385

四、法律推理的特点390

五、法律推理的分类393

第二节 演绎推理394

一、多种形式的三段论及其逻辑形式394

二、法律三段论的作用及其问题395

三、三段论推理模式的改进:基于常识的推理模型398

第三节 假说推理400

一、假说推理的定义及法律应用400

二、假说推理的结构与逻辑形式403

三、假说推理的特点及应用405

第四节 合情推理406

第七章 法律论证的方法408

第一节 什么是法律论证408

一、法律论证理论的兴起408

二、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概况411

三、法律论证的特征417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本质419

一、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419

二、法律论证中的论证思维422

三、证明还是论证:对一些误见的检讨425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问题领域429

一、内部证立的能与不能429

二、外部证立的非单调性434

三、法律规范的可反驳性438

第四节 法律论证的原则442

一、一致性原则:论证的最低要求443

二、融贯性原则:论证的整体性要求446

三、可接受性原则:论证的实质合理性453

四、可普遍化原则:论证的形式合理性458

第五节 法律论证的方法463

一、逻辑方法463

二、对话方法470

三、修辞方法475

第八章 利益衡量的方法490

第一节 利益衡量的概念490

一、利益衡量的界定490

二、利益衡量作为一种法律方法的论辩494

三、利益衡量论在国外的发展497

第二节 利益衡量方法的应用504

一、应用的场合504

二、应用的领域508

三、应用的步骤511

四、利益衡量的标准(或依据)516

第三节 利益衡量的艺术526

一、司法是一种裁判艺术527

二、利益衡量是一种司法艺术527

三、利益衡量的艺术:司法个案中的运用分析528

第四节 对利益衡量方法的规制534

一、利益衡量方法的局限性534

二、规制的方法535

第九章 漏洞补充的方法539

第一节 关于法律漏洞的理论问题539

一、法律漏洞的学术背景539

二、法律漏洞产生的原因544

三、法律漏洞的类型548

第二节 为何要对法律漏洞进行补充550

一、法律价值与漏洞补充:个别正义之需求550

二、法律工具主义与漏洞补充:法律为解决纠纷而存在552

第三节 漏洞补充方法的适用554

一、漏洞补充方法述评554

二、漏洞补充的根据557

三、漏洞补充方法的适用原则561

第四节 漏洞补充的艺术563

第十章 通往宪政之路:宪法解释及其方法569

第一节 宪法解释与法治的实现:以原旨主义理论为例569

一、宪法解释是宪法实现的途径570

二、宪法解释的立场:美国原旨主义的解释方法571

三、中国语境下的宪法解释理论583

第二节 宪法作为法源586

一、宪法作为法源的含义586

二、我国宪法作为法源的意义588

第三节 宪法解释及其方法592

一、合宪性解释593

二、宪法解释与哲学解释594

三、宪法解释与合宪性推定595

四、合宪性解释的运用597

第十一章 刑事裁判方法:以定罪判断为例600

第一节 刑事裁判与法律方法602

第二节 刑事裁判方法的特点604

一、紧缩的刑法渊源604

二、严格的刑法解释608

三、有限的论证场域及鲜明的论证局限611

第三节 刑事裁判方法的运用:以定罪判断为例618

一、犯罪构成在定罪判断中的法律方法论意义619

二、定罪判断的思维模式623

第四节 构建定罪判断大前提的法律方法625

第五节 定罪判断小前提的识别和抽象627

第六节 刑事裁判技巧628

一、耐心倾听,取得控辩双方的信任629

二、理性判断,抓住案件重点629

三、避免“自动售货机”式的审判630

四、预测裁判的效果,但要控制好“度”630

五、语言要“讲究”631

六、多点保守632

第十二章 民事裁判方法:以请求权基础理论为例633

第一节 民事裁判方法的基础理论633

第二节 民事裁判方法的一般特征636

一、民法解释的静态特征637

二、民法解释的动态特征640

第三节 民事裁判方法的运行过程643

一、从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到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643

二、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的运行过程646

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规范:克服真伪不明的法律方法652

第一节 证明责任理论的学术背景652

第二节 证明责任规范的方法论意义656

一、证明责任规范的适用前提:真伪不明的不可克服性657

二、真伪不明条件下法律适用的难题659

三、证明责任规范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内容661

四、证明责任规范理论的新发展:操作规则664

第三节 证明责任规范的运用666

一、将证明责任规范判决等同于败诉判决667

二、将法律问题不明当成事实问题不明来处理668

三、实例分析:救助行为中的证明责任判决669

第十四章 环境法解释方法:人本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立场之争674

第一节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环境法解释方法677

一、人本主义视野下的环境法的基本问题677

二、人本主义视野下的环境法解释方法的特征679

第二节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环境法解释方法688

一、生态主义视野下环境法的基本问题689

二、生态主义视野下的环境法解释方法690

第三节 环境法中人本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693

一、案情简况693

二、两种立场对本案结果的影响696

三、环境法解释方法在本案中的运用698

第十五章 国际司法的裁判方法701

第一节 法律方法视野下的国际私法(冲突法)702

一、国际私法是从对冲突规范的解释中产生的法律部门702

二、冲突规范的解释703

第二节 国际司法方法的特性:非中央化法律体系下的法律方法706

一、不成体系的国际法与法律方法706

二、各自为政的国际司法机构与独立的法律适用708

三、多元法律文化的并存对司法的影响709

第三节 国际法渊源与法律方法711

一、国际条约的解释713

二、国际习惯法的确定与法律续造方法721

后记:我们喜欢法律方法论研究7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