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实训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勤保主编;南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710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实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Pro/ENGINEER系统的基本操作1
1.1 实例1:Pro/E的启动及环境界面简介1
1.1.1 环境界面的进入1
1.1.2 环境界面的内容2
1.2 实例2:输入操作及文件操作2
1.2.1 设置当前工作目录2
1.2.2 文件操作3
1.3.1 定制工具栏7
1.3 实例3:定制用户界面7
1.3.2 在工具栏中增添或取消图形按钮8
1.3.3 用户界面的显示与定制9
1.4 本章小结10
1.5 练习题10
第2章 Pro/ENGINEER的草图设计及基准特征的建立11
2.1 实例4: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及编辑12
2.1.1 进入草绘模式12
2.1.2 绘制基本几何图元13
2.1.3 编辑图形15
2.1.4 编辑尺寸15
2.1.5 使用工具按钮设置图形的显示形式16
2.1.7 关闭当前工作窗口17
2.2 实例5:高级几何图元的绘制及编辑17
2.2.1 进入草绘模式17
2.2.2 关闭意向管理器17
2.1.6 存储图形17
2.2.3 进入高级几何形状菜单18
2.2.4 绘制圆锥曲线18
2.2.5 绘制坐标系18
2.2.6 绘制椭圆圆角曲线19
2.2.8 绘制文本20
2.2.7 绘制样条线20
2.3 实例6:草图的几何约束及尺寸标注21
2.3.1 进入草绘模式21
2.3.2 关闭意向管理器21
2.3.3 绘制草图21
2.3.4 使用几何约束编辑图形22
2.3.5 绘制圆22
2.3.6 镜像图形23
2.3.7 标注并编辑尺寸23
2.4 实例7:基准特征的建立25
2.4.1 进入零件模块25
2.3.8 存储图形25
2.4.2 创建实体26
2.4.3 立体观测27
2.4.4 建立基准平面27
2.4.5 建立基准轴29
2.4.6 建立基准点31
2.4.7 建立基准坐标系32
2.4.8 建立基准曲线34
2.5 本章小结36
2.6 练习题36
3.1.1 建立新文件38
第3章 Pro/ENEINEER的零件设计38
3.1 实例8:拉伸特征的建立38
3.1.2 建立中间支板拉伸特征39
3.1.3 建立底板拉伸特征42
3.1.4 保存44
3.1.5 拉伸特征小结44
3.2 实例9:旋转特征的建立46
3.2.1 建立新文件46
3.2.2 创建旋转特征46
3.2.3 旋转特征小结48
3.3 实例10:扫描特征的建立49
3.3.2 创建扫描特征50
3.3.1 建立新文件50
3.3.3 扫描特征小结52
3.4 实例11:平行混合特征的建立53
3.4.1 建立新文件54
3.4.2 创建平行混合特征54
3.4.3 平行混合特征小结56
3.5 实例12:旋转混合特征的建立59
3.5.1 建立新文件59
3.5.2 创建旋转混合特征59
3.5.5 旋转混合特征小结63
3.5.3 将旋转混合特征属性由Open修改为Closed63
3.5.4 再将属性由Smooth/Closed修改为Straight/Open63
3.6 实例13:切削特征的建立65
3.6.1 建立新文件65
3.6.2 用拉伸方法创建增材特征65
3.6.3 利用拉伸切削特征创建φ90圆柱面66
3.6.4 利用旋转切削特征创建φ60圆柱面67
3.6.5 利用拉伸切削特征创建通槽68
3.6.6 创建切削特征小结69
3.7.2 用拉伸方法创建增材特征70
3.7 实例14:孔特征的建立70
3.7.1 建立新文件70
3.7.3 创建中间直孔特征71
3.7.4 以草绘孔特征创建左侧台阶孔72
3.7.5 以标准孔特征创建右侧台阶孔73
3.7.6 创建孔特征小结74
3.8 实例15:圆角特征的建立76
3.8.1 建立新文件76
3.8.2 用拉伸方法创建增材特征76
3.8.3 创建等半径圆角特征77
3.8.4 创建全圆角特征78
3.8.5 创建变半径圆角特征79
3.8.6 圆角特征小结80
3.9 实例16:倒角特征的建立81
3.9.1 建立新文件81
3.9.2 用拉伸方法创建增材特征81
3.9.3 创建45xd的倒角82
3.9.4 创建d1xd2的倒角83
3.9.5 创建项角倒角(Corner Chamfer)84
3.10 实例17:抽壳特征的建立85
3.9.6 倒角特征小结85
3.10.1 建立新文件86
3.10.2 用拉伸方法创建增材特征86
3.10.3 利用拉伸切削特征创建实体86
3.10.4 创建抽壳实体87
3.10.5 抽壳特征小结88
3.11 实例18:肋特征的建立90
3.11.1 直线型肋特征实例90
3.11.2 旋转型肋特征实例92
3.11.3 肋特征小结93
3.12.2 用旋转方法创建增材特征94
3.12 实例19:拔模特征的建立94
3.12.1 建立新文件94
3.12.3 创建拔模特征95
3.12.4 创建等半径圆角特征96
3.12.5 创建抽壳实体97
3.12.6 拔模特征小结97
3.13 实例20:螺旋扫描特征的建立99
3.13.1 建立新文件99
3.13.2 建立六角头拉伸特征99
3.13.4 建立六角头倒斜角旋转特征100
3.13.5 创建螺杆端部倒角100
3.13.3 建立螺杆旋转特征100
3.13.6 创建六角头与螺杆间的倒圆角101
3.13.7 用螺旋扫描特征创建切削螺纹101
3.13.8 螺旋扫描特征小结103
3.14 本章小结104
3.15 练习题107
第4章 三维实体特征的编辑及操作110
4.1 实例21:几何体的镜像111
4.2 实例22:相同参考方式的特征复制112
4.2.1 创建基础特征112
4.2.2 使用相同参考复制圆孔特征113
4.3 实例23:新参考方式的特征复制114
4.4 实例24:镜像方式的特征复制115
4.5 实例25:移动方式的特征复制116
4.5.1 用旋转移动的方式进行特征复制116
4.5.2 使用平移方式进行特征复制117
4.5.3 特征复制小结119
4.6 实例26:相同阵列119
4.6.1 创建基础特征119
4.6.2 在菱形实体底部打孔120
4.6.3 制作孔特征的阵列120
4.7.2 产生孔的旋转阵列特征122
4.7 实例27:一般阵列(旋转)122
4.7.1 创建圆盘及其上的孔特征122
4.7.3 相同阵列小结123
4.8 实例28:变化阵列123
4.8.1 创建基础特征123
4.8.2 在长方体上创建Cut特征123
4.8.3 以Varying方式复制多个特征124
4.8.4 变化形式的特征阵列小结124
4.9 实例29:建立零件模型的参数关系式124
4.9.1 加入圆孔与长方体的关系式125
4.10 实例30:一般特征的重定义126
4.10.1 创建零件模型126
4.9.2 验证关系式126
4.9.3 参数关系式小结126
4.10.2 重定义槽特征的形状127
4.11 实例31:基准特征的重定义128
4.11.1 重定义基准平面方向128
4.11.2 修改筋板位置及其厚度129
4.12 实例32:特征的隐藏、恢复及删除129
4.12.1 隐藏特征129
4.13.1 创建实体特征130
4.13 实例33:特征的调序130
4.12.2 恢复特征130
4.12.3 删除特征130
4.13.2 圆孔特征的调序131
4.13.3 特征调序小结132
4.14 实例34:特征的插入132
4.14.1 创建基础实体特征132
4.14.2 在圆孔特征之前插入加材料的旋转特征133
4.14.3 恢复Shell特征134
4.15 本章小结134
4.16 练习题135
5.1.1 以Extrude方式创建曲面特征137
第5章 曲面特征的建立137
5.1 实例35:用拉伸、旋转、扫描、混合方法创建曲面特征137
5.1.2 以Revolve方式创建曲面特征139
5.1.3 以Sweep方式创建曲面特征139
5.1.4 以Blend方式创建曲面特征140
5.1.5 创建曲面特征小结141
5.2 实例36:用平整方法创建曲面特征142
5.2.1 创建混合曲面特征142
5.2.2 创建Flat曲面特征143
5.3.1 使用扫描的方法创建基础曲面144
5.2.3 平整曲面特征小结144
5.3 实例37:用偏距方法创建曲面特征144
5.3.2 创建偏距曲面特征145
5.3.3 偏距曲面特征小结146
5.4 实例38:曲面倒圆角146
5.4.1 以Extrude的方式创建曲面特征146
5.4.2 创建Round和Fillet特征146
5.5.1 进行曲面的复制147
5.5.2 进行曲面的偏距147
5.5 实例39:曲面的复制147
5.4.3 将曲面模型转换为实体模型147
5.6 实例40:合并曲面特征148
5.6.1 建立曲面特征148
5.6.2 合并曲面特征149
5.6.3 合并曲面特征小结150
5.7 实例41:修剪曲面特征150
5.7.1 产生曲面特征150
5.7.2 用Vertex Round命令将圆弧曲面倒圆角151
5.7.3 以圆弧曲面来裁剪圆柱面的上侧151
5.7.4 以Extrude创建实体,将圆柱面裁剪出一个正三角孔152
5.8.2 延伸曲面特征产生近似的延拓曲面153
5.8.1 创建曲面特征153
5.8 实例42:延伸曲面特征153
5.7.5 修剪曲面特征小结153
5.8.3 延伸到指定的基准面154
5.9 实例43:转换曲面特征155
5.9.1 创建零件实体155
5.9.2 用复制移动的方法转换曲面特征156
5.9.3 用复制旋转的方法转换曲面特征156
5.10 实例44:用曲面替换的方法构建实体特征157
5.10.1 创建基础实体特征157
5.10.3 使用曲面替换实体特征的表面158
5.10.2 使用曲面转换的方法建立曲面特征的镜像特征158
5.10.4 曲面替换小结159
5.11 实例45:用使用面组的方法构建实体特征159
5.11.1 创建基础特征159
5.11.2 在零件上创建一个Extrude曲面特征160
5.11.3 创建Revolve曲面特征160
5.11.4 合并两个曲面特征161
5.11.5 以Merged surface创建Cut实体特征161
5.11.6 曲面特征小结161
5.12 本章小结162
5.13 练习题162
6.1 实例46:装配组件165
第6章 装配设计165
6.1.2 创建零件文件166
6.1.1 设置工作目录166
6.1.3 建立装配文件168
6.2 实例47:装配体的编辑172
6.2.1 在零件图中对轴零件进行修改172
6.2.2 在装配图中对轴零件进行修改172
6.2.3 在装配图中对右侧轴套零件的装配状态进行修改173
6.2.4 在装配图中删除轴套零件173
6.3.1 显示系统自行建立的爆炸图174
6.3.2 自行创建爆炸图174
6.3 实例48:装配体的爆炸图174
6.3.3 爆炸图显示设置176
6.3.4 爆炸图的修改177
6.4 本章小结177
6.5 练习题181
第7章 工程图183
7.1 实例49:基本视图的生成184
7.1.1 工程图模块的进入184
7.1.2 编辑配置文件186
7.1.3 绘制基本视图187
7.2.1 辅助视图的生成190
7.2 实例50:辅助视图和细节视图的生成190
7.2.2 细节视图的生成191
7.3 实例51:各种截面图的生成192
7.3.1 全剖视图193
7.3.2 半剖视图195
7.3.3 旋转剖视图196
7.3.4 局部剖视图198
7.4 实例52:尺寸标注及工程图的编辑修改199
7.4.1 尺寸标注199
7.4.2 工程图的编辑修改201
7.4.4 加入中心线(轴线)204
7.4.3 改变视图比例204
7.4.5 进一步编辑尺寸205
7.4.6 剖面线的编辑208
7.4.7 工程图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209
7.5 实例53:尺寸公差的标注210
7.5.1 进入工程图模块210
7.5.2 编辑配置文件210
7.5.3 绘制工程图210
7.5.4 设置公差标准及公差等级213
7.6.1 建立标注基准214
7.6 实例54:形位公差的标注214
7.6.2 标注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公差值为0.03215
7.6.3 标注φ10孔轴线对底面的垂直度公差,公差值为φ0.005217
7.7 实例55: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注释及技术要求的建立219
7.7.1 标注底板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其值为3.2219
7.7.2 标注左侧面的表面粗糙度3.2220
7.7.3 标注右侧面的表面粗糙度221
7.7.4 标注φ10孔的表面粗糙度221
7.7.5 在右上角标注出“其余?”222
7.7.6 在右上角表面粗糙度符号前加注Qi Yu222
7.7.7 建立用文字说明的技术要求224
7.7.8 建立有指引线的注释225
7.8 本章小结226
7.9 练习题227
第8章 模具设计229
8.1 实例56:单分型面的模具设计229
8.1.1 建立模具模型230
8.1.2 设计浇注系统235
8.1.3 设计分型面236
8.1.4 拆模238
8.1.5 产生注塑件240
8.1.6 开模241
8.1.7 拔模检测243
8.1.8 文件列表244
8.2 实例57:带侧向分型结构的模具设计245
8.2.1 建立模具模型文件245
8.2.2 设计浇注系统247
8.2.3 创建分型面247
8.2.4 拆模250
8.2.5 产生注塑件251
8.2.6 开模251
8.3 本章小结253
8.2.7 模具检测253
8.4 练习题256
第9章 数控加工257
9.1 实例58:数控加工的基本操作259
9.1.1 设计被加工零件259
9.1.2 进入Pro/NC的用户界面260
9.1.3 创建加工模型并进行装配262
9.1.4 建立工件坐标系263
9.1.5 定义加工机床264
9.1.6 完成操作(Operation)的定义264
9.1.8 设置加工刀具265
9.1.7 创建NC加工类型265
9.1.9 设置切削工艺参数267
9.1.10 设置退刀平面269
9.1.11 选择加工表面269
9.1.12 模拟演示刀具路径270
9.2 实例59: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272
9.2.1 设计加工零件模型273
9.2.2 创建毛坯并进行装配274
9.2.3 进行加工有关参数的设置275
9.2.4 生成刀具路径277
9.2.5 走刀方向的改变278
9.2.6 刀具接近工件时的方向和切入位置的改变279
9.3 实例60:加工程序代码的产生280
9.3.1 建立设计模型280
9.3.2 建立毛坯281
9.3.3 准备NC加工282
9.3.4 进行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283
9.3.5 模拟演示285
9.3.6 加工程序代码的产生285
9.4 本章小结287
9.5 练习题287
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
- 3375756.html
- 1773672.html
- 3438660.html
- 341111.html
- 3261608.html
- 3264776.html
- 3058063.html
- 299729.html
- 2353988.html
- 2146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6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