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先秦哲学
  • 曾仕礼编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276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先秦哲学-哲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哲学、历史和哲学史1

一、哲学和历史1

二、哲学和哲学史3

第二节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7

一、哲学史的研究对象7

二、哲学史的研究任务10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12

一、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12

二、中国哲学史的一般特点14

第四节 学习中国哲学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0

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20

二、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方法22

第五节 先秦哲学24

一、奴隶社会[夏、商、周(至春秋)]的哲学思想24

二、战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哲学思想26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哲学思想的产生29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哲学思想的萌芽29

一、中国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29

二、中国原始人类朴素实在的思想意识30

三、中国原始人类的宗教观念33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哲学思想的产生36

一、夏、商、周时期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据36

二、商、周“天命”思想的产生38

三、夏、商、周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40

四、西周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和五行阴阳思想的发展47

第三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末期)的无神论思潮和朴素辩证法思想52

第一节 春秋时期齐、晋的封建化改革和无神论思潮52

一、封建主义思想先驱——管仲——的改革思想及其政策53

二、晋国两次较大规模的封建化改革56

三、季梁、史嚚的重民轻神思想59

四、子产的社会改良和邓析对刑名思想的发展60

第二节 春秋末期的朴素辩证法思想65

一、晏婴、史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65

二、孙武的朴素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思想67

三、范蠡和计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70

第三节 先秦“百家争鸣”的兴起74

一、“百家争鸣”的社会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75

二、“百家争鸣”的实际内容和主要问题、主要学派76

第四章 孔丘的哲学思想80

第一节 孔丘哲学思想的形成和演变80

一、孔丘其人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态度80

二、孔丘思想的形成和演变82

第二节 孔丘主要的哲学思想83

一、孔丘“与命与仁”的世界观83

二、孔丘“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86

三、孔丘“学思并重”的认识论90

四、孔丘的社会政治观和“循名责实”的正名思想94

五、孔丘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97

第五章 墨翟的哲学思想99

第一节 墨翟其人和《墨子》其书99

一、墨翟其人及墨者团体99

二、《墨子》其书100

第二节 墨翟主要的哲学思想100

一、墨翟以“尚力”来“非命”的世界观100

二、墨翟经验主义的真理观103

三、墨翟“兼以易别”的社会矛盾观106

四、墨翟功利主义的道德观110

五、墨翟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111

第六章 老子的哲学思想113

第一节 杨朱“为我”的思想113

一、道家思想的先驱者113

二、杨朱及其思想的确立113

三、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思想114

第二节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116

一、老子其人116

二、《老子》其书116

第三节 老子主要的哲学思想117

一、老子“以道为本”的宇宙观117

二、“相反相成”和“弱者道之用”的方法论120

三、老子超越感性和理性的神秘直观的认识论123

四、老子“自然无为”的社会政治观125

五、老子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128

第七章 孟轲的哲学思想131

第一节 孟轲其人、其师和《孟子》其书131

一、孟轲其人131

二、孟轲之师子思131

三、《孟子》其书132

第二节 孟轲主要的哲学思想133

一、孟轲“天人合一”的世界观133

二、孟轲“修身养性”和“心之官则思”的认识论136

三、人皆有“善性”的性善论139

四、孟轲的“仁政学说”143

五、孟轲的英雄史观和历史循环论147

六、孟轲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149

第八章 庄周对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151

第一节 庄周其人和《庄子》其书151

一、庄周其人151

二、《庄子》其书151

第二节 庄周主要的哲学思想152

一、“自本自根”的天道宇宙观152

二、庄周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57

三、庄周相对主义的认识论163

四、庄周“与道同体”的人生哲学168

五、庄周倒退的社会历史观176

六、庄周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179

第九章 慎到、宋钘、尹文与晋、齐法家的哲学思想181

第一节 慎到的哲学思想181

一、战国中后期各重要学派的分化181

二、慎到其人182

三、《庄子·天下》所阐述的慎到的哲学思想182

四、《慎子》中慎到的哲学思想184

第二节 宋钘、尹文的哲学思想和许行的“神农之言”187

一、墨家支流宋钘、尹文的哲学思想187

二、许行的“神农之言”189

第三节 晋法家与齐法家的思想发展192

一、晋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2

二、稷下“黄老之学”(齐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8

第四节 屈原的哲学思想和战国中后期的医学“精气说”218

一、屈原和《楚辞》218

二、屈原作品中主要的哲学思想219

三、战国中后期的医学“精气说”223

第十章 名辩思潮的兴起和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230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兴起与惠施的“历物十事”230

一、名辩思潮的兴起230

二、惠施其人231

三、惠施的“遍为万物说”231

四、惠施的“历物十事”233

五、惠施的辩证法与庄周的相对主义236

第二节 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238

一、公孙龙其人和《公孙龙子》其书238

二、公孙龙“离坚白”的哲学观点及其逻辑思想238

三、公孙龙“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的唯心主义世界观242

四、公孙龙“二无一”的方法论243

五、“名为实之谓”和“名实必须相符”的名实观244

第三节 战国时期其他的“辩者二十一事”245

一、何谓“辩者二十一事”245

二、“辩者二十一事”的哲学内涵及其逻辑思想246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和辩学(逻辑思想)250

一、后期墨家和《墨子》一书中的墨家后学250

二、后期墨家思想的社会根源和自然科学条件251

三、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252

四、后期墨家“明是非之分”的“辩学”(逻辑思想)260

第十一章 《易传》和阴阳五行家的哲学思想266

第一节 《易传》的哲学思想266

一、《易传》其书266

二、《易传》中主要的哲学思想268

第二节 阴阳五行家的哲学思想284

一、何谓“阴阳五行家”284

二、阴阳五行家主要的哲学思想284

第三节 邹衍的地理学说和“五德始终”的历史观291

一、邹衍及其地理学说291

二、邹衍“五德始终”的历史观292

三、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影响294

第十二章 荀况的哲学思想296

第一节 荀况其人和《荀子》其书296

一、荀况其人296

二、《荀子》其书296

第二节 荀况主要的哲学思想297

一、“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自然观  297

二、“知有所合”与“道行而志通”的认识论300

三、“名定而实辨”的逻辑思想308

四、人能群,“故最为天下贵”的古代人本主义思想315

五、“人性恶”和“化性起伪”的人性论320

六、对于礼法、王霸、古今和文用等问题的理论概括325

七、荀况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333

第十三章 商鞅与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哲学思想334

第一节 法家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商鞅的思想334

一、商鞅其人和《商君书》其书334

二、商鞅社会进化的历史观335

三、商鞅的变法思想336

第二节 韩非其人和《韩非子》其书339

一、韩非其人339

二、《韩非子》其书340

第三节 韩非的主要哲学思想341

一、“道理相应”的唯物主义天道观341

二、“矛盾之说”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45

三、韩非反“前识”,重“参验”的认识论351

四、“人情者有好恶”的人性论和社会盾观355

五、“世异则事异”的社会进化观358

六、“法、术、势不可一无”的法家统治术360

七、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369

参考文献372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