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英)木尔兹著;伍光建译;李天纲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5520174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73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7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哲学 第1辑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编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介绍文1
第一章1
(一)内幕之思想世界1
(二)思想是惟一原理1
(三)自然界之历史如何可以明白2
(四)无智识则不能明白3
(五)野蛮部族之历史3
(六)思想入历史有两途4
(七)思想两个字界说不能成立4
(八)内外关系不立界说5
(九)思想有多数意义5
(十)现代思想5
(十一)当代历史之可能及其价值有何程度6
(十二)所谓历史家之客观7
(十三)当代历史所纪载之事实及思想之价值7
(十四)内界思想7
(十五)内隐之思想是奇才异能之作料8
(十六)当代思想历史较为可靠9
(十七)最近的已过时代9
(十八)从父传子之语言文字之改变即是思想改变之证据11
(十九)通俗之语言文字不合于新思想之用及造新字之必要11
(二十)本书宗旨是追寻已往百年间思想之生活12
(二十一)不是政治科学等历史13
(二十二)所书所注意者是转移吾人内界生活之潜力13
(二十三)以制此图画所必需之亲知目见之知识阅历为本书讨论之界限13
(二十四)美国之思想潜力不过略为提及14
(二十五)本书只能讨论德法英三国14
(二十六)此时期之效果是思想一体15
(二十七)福尔特尔15
(二十八)斯密亚当15
(二十九)哥尔利治及威至威士将德国思想灌入英国16
(三十)得斯搭厄尔夫人以德国思想灌入法国16
(三十一)巴黎为科学中心点16
(三十二)英国算学家巴贝治赫瑟尔裴各克输入大陆算学于英国17
(三十三)利比喜化验室18
(三十四)英国表彰法国人孔德哲学于法国18
(三十五)坎斯塔布尔画师在法国之潜力18
(三十六)科学变为各国所共有19
(三十七)思想史可以从语言文字学寻曙光20
(三十八)意思之迁地20
(三十九)歌德21
(四十)德国语言文字之特性21
(四十一)字意之生长22
(四十二)有新思想则有新字22
(四十三)得波那尔学说及米勒玛克斯语言文字学23
(四十四)德国法国如何解说思想二字24
(四十五)历史哲学发起于大陆思想家25
(四十六)德文法文无相当字眼25
(四十七)思想两字之 意义并非英文所独有25
(四十八)喀莱尔是首先以特意义用思想两字26
第二章26
(一)知识进步之两大因子26
(二)本书之目的28
(三)第十九世纪储积知识之功是无可与比28
(四)第十九世纪之功28
(甲)在知识方法28
(乙)在知识之合28
(五)求真不是知识止境不过是学者之态度28
(六)研究科学之术始由伽略牛顿等实行由培根孔德穆勒等定范围29
(七)学术之分散不是外面如此其实则不然30
(八)科学与诗歌之似若分离31
(九)科学与人生之密切关系31
(十)人世实用问题归并为一31
(十一)第十九世纪对于人生之意想有何功用32
(十二)人生利益合一之更深的意想32
(十三)此种合而为一所用之名词不同33
(十四)思想之界说33
(十五)自一七五○年至一八五○年是统习百科时期33
(十六)失去合一思想35
(十七)德国废除百科演讲37
(十八)百科全书不期望39
(十九)本世纪之初年以法国为科学领袖40
(二十)德国反对以玄学教科学42
(二十一)教科书之改良43
(二十二)科学之阐理渐入于哲学途径44
(二十三)研究思想之生活以德国为领袖45
(二十四)由玄学方法变为历史方法之理由46
(二十五)斯宾塞尔为英国之著哲学全部之鼻祖46
(二十六)陆宰全部哲学之界说47
(二十七)陆宰与赫德之关系49
(二十八)陆宰与洪保德所著之大世界之关系50
(二十九)陆宰之小世界51
(三十)人类心境生活是何物53
(三十一)向来众人皆以为然之方法过时则不适用而为众所抛弃54
(三十二)后一世纪不能尽袭前世纪所创造者以其废弃不用者甚多55
第三章55
(一)遵择路径之必要55
(二)历史分期以当时之大事或大举动得名56
(三)本世纪并无此类中枢举动57
(四)或问思想史是否即是哲学史58
(五)歌德著作包有一世纪间之最深奥思想59
(六)哲学是追维既往60
(七)何时思想可以当哲学解释60
(八)讨论本世纪之思想分作两问题61
(九)理想62
(十)哲学界说62
(十一)本书之分门63
(十二)科学哲学皆不能尽包思想两字之意64
(十三)思想沉埋于当代之艺文与美术中64
(十四)歌德及威至威士振起文风65
(十五)无规则之思想66
(十六)以宗教思想为总括66
(十七)科学求真确求实在是客观的67
(十八)此外尚有切己思想与主观思想在68
(十九)此种思想绝不能得人之同意一致68
(二十)哲学居于科学宗教之间69
(二十一)思想可分三层即科学哲学个人思想是也70
(二十二)哲学是科学宗教之居间调停者70
(二十三)三方面之思想原难以分析71
(二十四)本世纪之前一期为法国科学思想发达时期72
(二十五)第十九世纪之初期英国哲学之情状72
(二十六)歌德之钜制浮士德为此世纪思想之代表73
(二十七)此时期人心扰乱时期并非宁静时期73
(二十八)不安宁之故生于前世纪之革命74
(二十九)第十九世纪思想非革命74
(三十)第十九世纪思想有主张根本改革者有主张复古者74
(三十一)朋斯威至威士哥尔利治诸家之思想受摆伦派之惊扰75
(三十二)第十八世纪著作之破壤精神75
(三十三)革命理想不能实行75
(三十四)本书不是讨论创造及实行于民生之政治历治77
(三十五)研究建设思想不研究破坏思想77
(三十六)达尔文斯宾塞陆宰等之建设思想78
(三十七)真正根本反对派78
(三十八)虚构派之反动79
(三九)先讨论科学界之进步79
(四十)黑智尔思想自然发达之学说80
第一编 科学思想87
第一章 法国之科学精神87
(一)本世纪是科学世纪87
(二)德法两国所谓科学其意义与英国微有不同88
(三)科学与人生之关系89
(四)培根先见及此90
(五)培根哲学之缺点92
(六)牛顿出而改正93
(七)法国哲学家继行培根牛顿之思想94
(八)培根牛顿之比较94
(九)拉普拉斯之功95
(十)法国之科学院97
(十一)大陆所用之算学方法99
(十二)近代之分析术100
(十三)古代之组合术101
(十四)法国科学潜移文学之力103
(十五)英德两国无此潜力104
(十六)巴黎之科学学校105
(十七)革命政府提倡教育106
(十八)康多塞108
(十九)拉卡拿尔109
(二十)师范学校与艺术学校110
(二十一)蒙日之新几何111
(二十二)化学112
(二十三)新算学科学113
(二十四)结晶学114
(二十五)决分学说116
(二十六)拉普拉斯撇开个人问题而收成功121
(二十七)生命科学以个体为中心点122
(二十八)屈费儿动物学之确切研究125
(二十九)屈费儿之为学130
(三十)学院制以屈费儿为最伟大之代表134
(三十一)革命时代与第一帝制时代科学之命运136
(三十二)播传科学知识使普及民间以法国之功为最大140
(三十三)科学通行于文学界与通行于全国之不同141
(三十四)科学通行于文学界之危险142
(三十五)革命时代实行科学普及144
(三十六)拿破仑对于科学之潜力148
(三十七)拿破仑特重算学150
(三十八)拿破仑不以当时发挥哲学之法为然151
(三十九)拿破仑采用统计学之法甚多152
(四十)拿破仑所享之科学荣名得自他人153
第二章 德国之科学精神155
(一)德国诸大学之建设155
(二)大学之发达由于群众155
(三)德国大学在地面之分布160
(四)德国大学制之充分发达161
(五)哲学科162
(六)格丁根大学162
(七)大学与高等学校之关系164
(八)大学为研究科学之教练处165
(九)德国之所谓科学166
(十)此意发生于德国大学制167
(十一)法英两国之所谓科学指确切科学169
(十二)德国如何待遇确切科学171
(十三)第十八世纪科学在德国大学尚未获得永久立足地位175
(十四)科学旬报杂志178
(十五)高斯之算学研究179
(十六)科学精神以第十九世纪之第二季乃入于德国大学181
(十七)雅科俾之算学派183
(十八)利比喜初设化学试验室186
(十九)德国科学不分国界187
(二十)利比喜有机物之分析189
(二十一)生物学是德国科学191
(二十二)士来登及司旺之细胞学说193
(二十三)韦柏及米勒195
(二十四)身心学说199
(二十五)确切科学与Wissenschaft(学术)之精神201
(二十六)哲学史学不能不有包罗万有之观念202
(二十七)自然界哲学203
(二十八)哲学与科学相冲突203
(二十九)亚历山大封洪保德205
(三十)柏济力阿斯转移德国科学之潜力206
(三十一)自然哲学与医学208
(三十二)研究科学专为求科学知识起见210
(三十三)古学派哲学派所留赠后人者211
(三十四)德国研究学问之透彻完备212
(三十五)研究与授课并行213
(三十六)科学与哲学之组合214
(三十七)生物学发生于科学及哲学之组合215
(三十八)雷文论米勒216
(三十九)废除命力学说217
(四十)机构观生物学218
(四十一)审察算学原理220
(四十二)思想习惯分为确切历史审察三类221
(四十三)三种思想习惯皆包括于德文Wissenschaft(学术)字意中222
(四十四)学术之道德价值222
第三章 英国之科学精神225
(一)外国之科学组织225
(二)英国之科学机关226
(三)第十九世纪初年之英国科学228
(四)英国科学退步之臆说233
(五)普雷非耳之评论234
(六)巴贝治之评论236
(七)外国对于英国科学之评论238
(八)英国人答覆巴贝治诸君之不满意之论241
(九)建立英国科学提倡会之始基241
(十)英国高等劳心事业之特性242
(十一)学会及大学亦时有偏见243
(十二)傅立叶243
(十三)夫累湼尔244
(十四)普勒刻245
(十五)格拉斯曼246
(十六)英国无集中机关247
(十七)杨氏247
(十八)道尔顿248
(十九)法拉第249
(二十)格林250
(二十一)布尔251
(二十二)巴贝治251
(二十三)英国思想之特性253
(二十四)无科学思想之学校254
(二十五)英国科学有个人特性有求实用趋势255
(二十六)英国此种特性以第十九世纪初年为尤著256
(二十七)英国大学之惟一特色258
(二十八)博学教育之意想259
(二十九)教育与指导组合为一262
(三十)英国之教育机关268
(三十一)皇家学院269
(三十二)曼彻斯特之文学哲学二会270
(三十三)西特堡之陶逊272
(三十四)苏格兰之大学273
(三十五)爱丁堡学会275
(三十六)爱丁堡评论报276
(三十七)剑桥大学之分析学学会277
(三十八)苏格兰大学之生活277
(三十九)都伯林算学派280
(四十)英国对于科学亦有重要之资助282
(四十一)大陆之播传科学知识283
(四十二)英国科学系孤立研究不相闻问283
(四十三)英国人之个人特性286
(四十四)后五十年间之变更287
(四十五)英国研究生物学之功业289
(四十六)勤纳291
(四十七)英国人好自然景物291
(四十八)英国人之个人特性及好自然之特性之组合294
(四十九)怀特297
(五十)地质学会298
(五十一)斯密·威廉299
(五十二)柏尔300
(五十三)历史地理302
(五十四)利克304
(五十五)三国之事业比较306
第四章 以天文观研究自然309
(一)第十九世纪前后两半时期之科学精神309
(二)科学变为各国所共有之时309
(三)各国特性之消灭312
(四)特别之科学意想313
(五)科学哲学313
(六)休厄尔之历史及哲学316
(七)哲学与科学318
(八)领袖之科学意想大抵皆发起于古代320
(九)算学精神322
(十)算学精神何时灌入科学界324
(十一)牛顿所撰之算理325
(十二)吸力公式327
(十三)从此公式发生三种思想328
(十四)错误(或差错)331
(十五)拉普拉斯及牛顿334
(十六)另有相关之事提倡科学334
(十七)只靠瞻测不足以使科学发达336
(十八)实用336
(十九)算学公式有集中之功340
(二十)以算学定物质及力之界说343
(二十一)质量与物重之分别344
(二十二)吸力并非物质之终极特性346
(二十三)吸力与拒力351
(二十四)电力及磁力353
(二十五)放射例354
(二十六)分子作用356
(二十七)天学观宇宙的全体的分子的变象357
(二十八)全体界(即人界)有特别关系359
(二十九)几何学之公理361
(三十)直接测量吸力之为难363
(三十一)以天学眼光看微点变象363
(三十二)毛细管吸力366
(三十三)波斯科维赤推广牛顿公式367
(三十四)库隆之量度371
(三十五)哥斯及韦柏推广其法371
(三十六)德斐及法拉第374
(三十七)安培及韦柏发展天学观378
(三十八)韦柏之根本量度380
(三十九)推展微分术之必要385
(四十)牛顿公式为物理天学根底387
(四十一)牛顿之公式有惟一之普及有惟一之确切389
(四十二)牛顿公式是否终极之例390
(四十三)拉普拉斯之见解391
(四十四)反对天学观393
第五章 以原子观研究自然395
(一)总结上卷395
(二)原子学说398
(三)拉瓦节399
(四)火质学说401
(五)化烧学说402
(六)定比法405
(七)利希脱406
(八)道尔顿408
(九)柏清力阿斯409
(十)原子学说与吸力学说之比较410
(十一)武拉斯吞之预言410
(十二)倍数比例法411
(十三)当量412
(十四)单简之说415
(十五)普牢特之学说416
(十六)同分异性之新发明419
(十七)有机化学420
(十八)利比喜有机化学界说423
(十九)替代说423
(二十)模型学说425
(二十一)第十九世纪中叶化学无一定之学说428
(二十二)原子例之两方面430
(二十三)简便记号431
(二十四)研究类缘之荒废435
(二十五)一八七三年哥布论化学学说436
(二十六)周期例438
(二十七)化学与物理学阐理不同之处439
(二十八)气体冲动学说440
(二十九)亚佛加德罗之理想443
(三十)此学说之埋没445
(三十一)原子学说之发展447
(三十二)巴士特之左右之转发露447
(三十三)原子与分子449
(三十四)朱尔之测算450
(三十五)克劳修司之第一说帖452
(三十六)微点之内部工能453
(三十七)一八六○年科学家承认原子学说为物理学说454
(三十八)马克斯维耳以统计观研究自然455
(三十九)平均学说458
(四十)原子按几何形式之部署459
(四十一)结晶学459
(四十二)结晶例与原子例之相似462
(四十三)同形463
(四十四)多形性464
(四十五)结构化学及实体化学465
(四十六)原子价466
(四十七)原子环467
(四十八)炭为四平面之定体468
(四十九)原子观之短缺469
(五十)爱力说学470
(五十一)实用之潜力471
(五十二)有机化学界说之改变472
(五十三)原子观之评论473
第六章 以力学观研究自然477
(一)古代哲学对于动之意想477
(二)笛卡儿之发展力学观480
(三)海亘史及牛顿481
(四)力学观复兴于第十九世纪481
(五)摆动学说及放射学说484
(六)两说皆主行动皆力学说485
(七)摆动学说有声学先为之所485
(八)牛顿之放射学说487
(九)牛顿亦提倡其他学说488
(十)俾?部卢斯脱拉普拉斯等皆反对光浪学说489
(十一)欧拉为海亘史之继起人489
(十二)杨氏489
(十三)杨氏之光浪相生相克通例491
(十四)有光(或傅光)以太学说491
(十五)布鲁安攻击杨氏492
(十六)夫累湼尔493
(十七)极光又生为难495
(十八)夫累湼尔撰折射说帖497
(十九)杨氏及夫累湼尔介绍横光浪意想501
(二十)光与声有力学的不同之点503
(二十一)以太之性504
(二十二)他种动力学说507
(二十三)气体冲动学说507
(二十四)漩涡508
(二十五)法拉第之研究508
(二十六)以脱性质问题509
(二十七)弹力学说513
(二十八)以太问题可以算学处置之516
(二十九)以太问题亦 可以试验处置之517
(三十)有组合两法之必要517
(三十一)光带分析517
(三十二)由变象而得引线519
(三十三)斯托克斯?士520
(三十四)克希荷夫520
(三十五)弗光之解说524
(三十六)以太有为弹力之实体说526
(三十七)克尔文之研究527
(三十八)丁铎尔之热学529
(三十九)克尔文爵士之漩涡学说530
(四十)赫尔姆霍斯之研究530
(四十一)在前之漩涡研究533
(四十二)赫尔姆霍斯漩涡理想在英国之潜力534
(四十三)漩涡环学说之为难537
(四十四)电气变象之新学说与法拉第539
(四十五)力线541
(四十六)法拉第之意想有克尔文爵士为之发展545
(四十七)马克斯维耳550
(四十八)马克斯维耳之多数电学著作551
(四十九)马克斯维耳之力线管意想554
(五十)物质之受电状555
(五十一)电速率与光速率相符558
(五十二)同此居间物之弹性扰动559
(五十三)工能学说之效果561
(五十四)各种新学说之推倒天学观562
(五十五)克尔文论以太浪动565
(五十六)电磁学说之欠清晰567
第七章 以物理观研究自然569
(一)总括前文569
(二)天学观原子观动力观皆有缺点569
(三)工能意想570
(四)杨氏首先用此名词572
(五)瓦特始用工率名词573
(六)逢退利创用力工名词575
(七)布拉克拉姆福德德斐576
(八)力之相互关系579
(九)利比喜579
(十)米勒约翰579
(十一)莫儿580
(十二)迈尔582
(十三)朱尔584
(十四)赫尔姆霍斯586
(十五)克劳修司及汤姆孙绍介工能两名词590
(十六)噶尔诺591
(十七)噶尔诺发明可用之热593
(十八)汤姆孙介绍工能虚耗意想594
(十九)傅立叶595
(二十)傅立叶潜移噶尔诺之力596
(二十一)克拉拍郎之图解术598
(二十二)永动不停是绝不可能之事598
(二十三)汤姆孙威廉汤姆孙雅各采用动力之意想600
(二十四)热力学两例603
(二十五)汤姆孙之简要结论607
(二十六)郎肯噍湼亥安608
(二十七)科学革命612
(二十八)赫尔姆霍斯论牵力613
(二十九)位能实能615
(三十)苏格兰学派617
(三十一)汤姆孙及退特620
(三十二)马克斯维耳620
(三十三)法拉第621
(三十四)赫尔姆霍斯论电动力学623
(三十五)阿斯特瓦德之物理化学627
(三十六)工业之工本因子629
(三十七)柏德楼及阿斯特瓦德631
(三十八)阿仑尼阿633
(三十九)格累谟及安德鲁兹634
(四十)电离636
(四十一)喜托夫及柯劳士637
(四十二)迈尔论化学观之改变638
(四十三)阿斯特瓦德之杂志639
(四十四)季布兹640
(四十五)隐能642
(四十六)和斯特曼643
(四十七)赫尔姆霍斯之自由工能645
(四十八)克尔文之可用之工能647
(四十九)阿斯特瓦德之普通化学649
(五十)动力学工能学653
(五十一)机械观之评论656
(五十二)结果659
(五十三)新近原子观之得胜660
(五十四)近日之电学研究662
(五十五)电子665
(五十六)马克斯维耳学说之难点666
(五十七)何谓电荷667
(五十八)拉摩尔博士之地位668
(五十九)原子派发起反对671
(六十)近代之力学解说人为之性质太多672
(六十一)发生哲学问题673
热门推荐
- 3115034.html
- 1673765.html
- 3113873.html
- 3687570.html
- 856867.html
- 1303929.html
- 2984975.html
- 602822.html
- 393804.html
- 3886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1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5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0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5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4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