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
  • 刘永彪,裴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8331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地方金融-金融创新-研究-南京;地方金融-经济发展-研究-南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时空环境1

一、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发展趋势1

(一)复苏态势各异,金融格局分化1

(二)金融服务普及程度缓慢平稳提高6

二、立足本土的金融改革与发展9

(一)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度9

(二)资金价格市场化改革13

(三)完善宏观监管和行业管理17

第二章 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的禀赋优势22

一、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22

(一)人口聚集·城市·金融22

(二)南京的两则聚财传说23

(三)明朝的南京城市金融发展26

(四)太平天国末期保险观念的引入28

(五)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的江南铸币局29

(六)清朝和民国时期南京的典当业33

(七)民国时期南京的近现代金融业36

二、现实基础与资源禀赋47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47

(二)历史文化禀赋和科教文卫优势49

(三)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50

(四)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技经济一体化水平52

三、行业优势与金融生态61

(一)南京金融发展的经济地理和区位优势61

(二)南京金融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62

(三)南京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63

第三章 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科技金融67

一、南京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67

(一)南京科技创新发展历程68

(二)南京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现状69

(三)南京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瓶颈72

二、南京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76

(一)政策“松绑”,打造科技金融的“南京样本”76

(二)“联动驱动”,提升科技金融综合体系建设81

三、南京科技金融的制度创新84

(一)政策扶持85

(二)专营再造87

(三)组织及机制创新88

(四)完善配套保障机制89

四、南京科技金融的实践成果89

(一)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快速发展90

(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92

(三)科技担保业务规模逐步增加93

(四)科技创投发挥引领作用93

(五)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综合型科技金融服务94

(六)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初步搭建94

第四章 加强文化建设的新动力:文化金融96

一、文化金融的发展基础97

(一)文化产业基础较为雄厚97

(二)文化体制发展较为成熟99

(三)政府支持力度较大102

二、文化金融的发展模式111

(一)多元化融资模式逐渐形成111

(二)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112

(三)多层次文化金融体系初步探索116

三、文化金融品牌塑造118

(一)构建特色文化金融体系118

(二)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123

(三)引导金融业自身创新发展124

第五章 惠及草根的普惠金融:小微金融126

一、小额贷款公司129

(一)南京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概况129

(二)南京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经验130

(三)南京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136

(四)南京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138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139

(一)南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运行概况140

(二)南京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成效141

(三)南京融资性担保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143

(四)融资性担保业的未来发展144

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149

(一)小微企业私募债149

(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151

第六章 要素资源汇聚的平台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155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156

(一)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背景156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156

二、南京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实践158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之挂牌上市158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之股权投资164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之要素市场166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展望172

(一)国家的顶层设计思路172

(二)加快南京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180

第七章 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创新的着力点:宁台金融合作184

一、宁台金融合作是双方互利共赢的现实需要184

(一)两岸经贸金融合作的大背景184

(二)南京在两岸金融合作中具有的独特优势186

(三)宁台金融合作的必然性190

二、宁台金融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197

(一)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198

(二)多家台资金融机构布局南京199

(三)宁台金融合作示范载体建设稳步推进200

(四)宁台金融合作交流紧密203

三、宁台金融合作的展望205

(一)利用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平台推进深度合作205

(二)依托江北新区载体争取金融开放政策先行先试205

(三)打造战略高地提升金融合作影响力207

(四)借力宁台金融合作探索两岸产业融合发展210

第八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农村金融212

一、农村金融改革有序推进213

(一)改革历程:逐步推进,不断深化213

(二)改革进展:成效显著,仍需完善216

二、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219

(一)平台搭建:四类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219

(二)服务质量提升:改善支付环境、健全信贷机制223

(三)供需失衡:农村金融服务的突出矛盾226

三、完善南京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230

(一)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230

(二)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232

(三)金融创新与支农服务效率的提升234

(四)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发展236

第九章 城市商业发展的基石:商贸金融238

一、金融助力“中华第一商圈”的形成与发展238

(一)并驾齐驱——新街口商圈与金融集聚区的形成238

(二)协同共进——城市商业圈与城市金融业的发展245

二、金融助力南京商贸升级与新型商贸崛起248

(一)电子商务推动南京经济快速增长249

(二)金融支持助力商贸模式转型升级251

三、消费金融为南京商贸发展注入活力252

(一)消费金融业务促进南京商贸再升级253

(二)消费金融公司抢滩登陆南京市场253

第十章 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创新:城镇化金融255

一、城镇化进程催生金融支持需求255

(一)城镇化概念及现状255

(二)城镇化产生巨大融资需求256

二、南京城镇化金融支持的现状及问题257

(一)南京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257

(二)南京城镇化金融支持的风险259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262

(一)“市政债券+资产证券化”的美国模式263

(二)以“国库公司”为主导的澳大利亚模式265

(三)以“公私合作”为主的英国模式266

四、南京城镇化金融的创新实践267

(一)保险资金入市,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267

(二)发行债券融资,加速南京城镇化建设272

(三)公私合营模式,引进民资助力城镇化274

(四)构建融资体系,全面发展城镇化金融275

第十一章 跨界、颠覆、创新:互联网金融279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缘起与发展279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280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284

二、南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285

(一)政策环境285

(二)发展基础289

(三)南京互联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294

三、南京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296

(一)P2P平台代表——开鑫贷296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苏宁易付宝298

(三)众筹平台——苏宁众筹298

(四)大数据金融模式——莫愁信融299

第十二章 结语:未来南京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思考300

一、南京金融发展的战略导向300

(一)遵循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发展城市金融300

(二)正视面临的挑战,抓住历史性机遇,激活城市优势301

二、南京金融未来发展的潜力与空间306

(一)稳步发展离岸金融业务306

(二)全面推进江北新区建设308

(三)积极开拓港航物流金融310

(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金融313

(五)切实加强互联网金融孵化基地建设314

(六)着力推动城市普惠(民生)金融升级315

(七)与国内外超级和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316

三、打造城市金融航母舰队,壮大南京地方金融实力316

(一)完成紫金投资集团的改革316

(二)优化紫金集团控股子公司的控股模式318

(三)进行海外金融布局319

(四)培育新的地方金融资本319

(五)加快地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320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