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学人文丛 陈万雄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莞学人文丛 陈万雄集
  • 陈万雄著;东莞市政协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033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近代-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莞学人文丛 陈万雄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论文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3

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的政治活动和思想3

革命家与启蒙者的双重身份——五四时期的安徽知识分子32

一 运动的发轫33

二 运动的指导力量36

三 启蒙者的角色39

四 革命与启蒙的结合41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45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序言60

孙中山与五四知识分子63

这一代人——新文化运动倡导力量分析81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考89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儒学的兴起89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种精神91

五四新文化的反思95

从新儒家的勃兴说起102

一 反思革命演出不同学派102

二 熊十力谈民主与科学103

三 发现问题等待解决104

吉野作造与五四运动106

评本哲明·许华滋编《五四运动的回顾》121

晚清的白话报125

李大钊与辛亥革命运动136

革命派与清末民初的文学革新运动141

一 胡适白话观念的溯源142

二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145

三 清末革命党人小说戏曲的革新运动152

四 外国文学思潮和作品的译介154

百年庆典岂能忘怀斯人——赵声与辛亥革命158

第二部分 学术杂文165

谈雨果《悲惨世界》最早的中译本165

李大钊的一篇佚文172

读《茅盾回忆录》笔记一则——关于陈独秀的《中国拼音文字草案》176

附录179

《日本新闻五四报道资料集成》介绍180

亲睹苏曼殊的两幅真迹画182

一 《雪蝶倩影》183

二 《白马投荒图》185

华商眼中的日本文明开化——《东洋风土竹枝词》阅后感187

一 记载日本开国前后的变化187

二 《竹枝词》的特色188

三 对东洋风俗少见多怪189

四 西风东渐变化急剧190

五 囿于识见坐失良机192

蔡元培三顾陈独秀193

跋马一浮致丁辅之函——谈熊十力与新儒学195

台静农与晚年的陈独秀——读《台静农先生珍藏书札》(一)199

跋章士钊《将军叹》——赵尔丰与近代政局205

由章可的《人马图》说起211

一 关于章可211

二 近代名媛——母亲吴弱男213

三 外祖父——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215

四 跨过厚厚大红门的章含之216

感受的历史——《另一种童年的告别》代序218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序221

百年纪实与传奇——读《艽野尘梦》224

一 既奇且实 娓娓动人224

二 作者是民初地方小军阀225

三 评价不能简单黑白二分225

四 可供了解西藏问题226

第三部分 书评231

“岩波文库”六十周年点滴谈231

近代革命知识分子的足音——读《陈原散文》234

从陈寅恪到何炳棣——由《仰望陈寅恪》与《读史阅世六十年》两书说起237

一 缘起237

二 蔡鸿生论述陈寅恪237

三 何炳棣史学240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以苦难的生活经历、以不屈的抗争精神而铸炼出生命史学243

读《新时代的历史观》247

第四部分 中国文明散论255

驰骋于中国文明的时空——关于《中国地域文化大系》的编辑构想255

一 多年的愿望255

二 在挫折中形成的构想255

三 建构中国文化的新图像256

四 时空交错多元组合的立体文化史的新构想257

五 让历史知识更动人258

六 十年磨半刃剑259

蒙古高原与游牧文明——《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序260

敦煌的时空263

一 欧亚古文明的互动腹地263

二 中国一体多元的区域文化的重镇265

附录一 敦煌所系的中国文化大事266

附录二 古今映照的敦煌与香港——跨越时空的缘分267

中国历史研究与教育的新图像271

一 问题的引发与思考271

二 更新中国历史的视野271

(一)大汉本位主义和中原王朝序列的历史观念272

(二)政治史导向的中国历史教育272

(三)朝代兴替的编排形成的循环历史273

(四)封闭的国史观273

三 中国文明史的新图像273

四 历史教育的新观念275

(一)日新月异的历史新知识275

(二)趋向图像化的历史教育275

五 《中国地域文化大系》的出版意义276

检定不合格!——军国主义阴魂与修改教科书277

一 右翼势力的抬头277

二 皇国史观与权力相结合278

三 文部省强力介入统制教科书279

四 家永与文部省的官司280

五 “教育敕语”的启示281

六 战争肯定论的泛滥281

七 三岛由纪夫——一心恢复天皇制282

八 江藤淳——另一个战后史284

九 对事件的反省285

儒学在近代中国和日本286

第五部分 读人与读世293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对沈从文先生的片断回忆293

文物历史世界的沈从文——从人性的光辉出发298

附录一 悼从文先生303

附录二 《从文自传》——自然之子304

附录三 《从文口述——晚年的沈从文》——代序306

附录四 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出版说起307

道不远人——我认识的启功先生313

一 我与启功先生的结缘313

二 我想起启老的一些事情316

三 作品岂仅为游戏320

附录一 启功、牟润孙、台静农三先生323

附录二 启功诗词325

附录三 虽古旧亦有可观者焉326

书缘世谊十五年——追忆陈从周先生328

附录一 陈从周与《绍兴石桥》336

附录二 闲情而情不闲——陈从周教授的散文集338

王力先生的三封信340

我读陈原344

一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344

二 始终不渝的理想主义者345

三 救亡与启蒙: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348

四 今天的出版界,重读陈原很有必要349

附录 出版的启蒙导师——敬悼陈原老350

第六部分 承教的感动355

由一封信说起——追忆牟师润孙先生355

德昭师的为学与做人360

一 认真而富启发性的教学360

二 博大而有光辉的史学研究361

三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65

附录 王德昭师抗战时期一些事迹367

粹然一代学者的风范——敬悼严耕望师372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三十年的体验376

附录一 农圃斋主忆农圃道:格局小,气象大——访香港商务总编辑、历史学家陈万雄博士378

附录二 农圃学记382

附录三 农圃四年素描384

《读史观世》序387

从《名家谈》说书缘389

一 与艺林结缘389

二 闲适的阅读感觉390

三 名家的经典390

四 文章的精妙391

幸有明月来相伴392

成人与成才——母亲的角色395

一 当前儿童教育的一些反思395

二 母教:中国社会传统的重要角色395

三 成功的母亲,成功的经验396

四 尾语401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