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原科学技术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原科学技术史
  • 王星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148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原科学技术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原地区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石器时代)1

第一节 中原的自然环境和科技知识的萌芽1

一、中原的自然环境1

二、中原史前文化和科技知识的萌芽1

第二节 劳动工具的制造3

一、石器的制造3

二、骨、角、蚌器的制造12

第三节 原始农业与采集、渔猎技术14

一、史前中原地区的农业科技14

二、采集、渔猎技术15

第四节 原始手工业技术16

一、原始的纺织技术16

二、陶器的制作技术17

三、原始的建筑技术18

四、铜器的出现及冶铜技术的起源21

第五节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22

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22

二、物理化学知识的萌芽24

三、数学知识的萌芽25

四、生物学知识的萌芽27

第六节 医药与卫生保健的起源28

一、医药的起源28

二、卫生保健的起源29

第二章 中原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周时期)30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中原的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30

第二节 农牧生产技术31

一、以种植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31

二、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32

三、蚕桑业33

四、畜牧业及其生产技术34

第三节 青铜器及其冶铸技术38

一、青铜器及其合金成分39

二、型范的制造工艺40

三、青铜器铸造技术41

第四节 手工业技术43

一、陶瓷技术43

二、建筑技术44

三、玉器和骨、角、牙器的制造47

四、纺织和染色技术49

五、酿酒技术50

六、车、舟制作技术51

七、漆器制作技术54

第五节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55

一、天文学55

二、数学57

第六节 物候学和地学知识的积累58

一、《夏小正》和物候知识58

二、地形、地图和气象学知识59

第七节 初期医药学60

一、巫和医的分化60

二、对疾病的认识60

三、卫生保健61

第三章 中原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62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与中原地区的科技62

一、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62

二、社会时局与科学技术62

第二节 中原地区的农业科技63

一、铁农具和畜力使用的普及和推广63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64

三、大型农田水利的兴建65

四、园圃业、畜牧业、蚕桑业、渔业65

第三节 早期冶铁技术的初步发展66

一、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技术的开端66

二、早期初步发展的炼铁技术66

三、铁器铸造技术与再加工工艺67

第四节 墨子及其科技贡献70

一、墨子及《墨经》70

二、墨子的科技贡献72

三、墨子的科技思想74

第五节 《吕氏春秋》反映的农耕技术及农业思想76

一、吕不韦及《吕氏春秋》76

二、《吕氏春秋》反映的农耕技术77

三、《吕氏春秋》反映的农业思想80

第六节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82

一、天文学的进步82

二、数学的进步83

第七节 医学的发展84

一、职业医生和医学专著的出现84

二、《黄帝内经》与中医理论的奠基85

第四章 中原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88

第一节 中原地区农业的发展88

一、中原地区的作物88

二、中原地区的农具90

三、中原地区的土壤耕作技术95

四、中原地区的农田水利97

第二节 中原地区中医药学体系的形成102

一、秦汉时期中医药学体系的形成103

二、张仲景及其中医药学成就106

第三节 中原地区的数学与天文学110

一、张苍的科学成就110

二、偃师东汉灵台遗址119

三、张衡及其科学成就122

第四节 王景治河的科学措施及成就134

一、秦汉时期河患与治理概况134

二、王景其人138

三、王景治河措施和成就139

四、王景治河与黄河安流141

第五节 汉代的冶铁技术142

一、中原地区冶铁起源与发展概况142

二、汉代中原地区的冶铁遗址144

三、冶铁鼓风技术的进步——水排的发明156

第五章 中原传统科学技术持续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158

第一节 中原地区天文学的持续发展158

一、陈卓与三家星官的定纪158

二、张子信的天文学新发现169

三、一行的天文学成就173

第二节 中原地区医药学的新成就183

一、皇甫谧与针灸学的发展183

二、孟诜在食疗本草学上的开拓187

第三节 《南方草木状》的植物学成就190

一、《南方草木状》的作者及其生平190

二、《南方草木状》的成书时间及内容193

三、《南方草木状》的植物学成就197

第四节 中原地区地理学的新进展198

一、裴秀与制图六体198

二、《大唐西域记》的史地学成就204

第五节 中原地区建筑发展的新方向209

一、石窟寺209

二、佛塔215

第六节 中原地区的陶瓷烧造技术220

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的陶瓷220

二、唐三彩的烧造技术及成就223

第六章 中原地区传统科学技术鼎盛时期(宋元时期)227

第一节 中原地区的植物学与农学227

一、《离骚草木疏》的植物学成就227

二、畅师文与《农桑辑要》的农学价值229

第二节 中原地区的天文学234

一、天文仪器的制造及水运仪象台234

二、历法的编撰与成就239

三、登封观星台244

第三节 中原地区的医药学247

一、《本草图经》的本草学成就247

二、针灸学的新发展249

三、张从正的医学思想254

四、滑寿中医药学的贡献257

第四节 中原建筑学集大成之作——《营造法式》261

一、《营造法式》编撰经过及其作者261

二、《营造法式》的版本与内容263

三、《营造法式》的建筑学成就265

第五节 指南针、火药与活字印刷术应用268

一、指南针268

二、火药273

三、印刷术281

第六节 瓷器的烧制技术287

一、汝窑287

二、钧窑290

第七章 中原传统科学技术缓慢发展时期(明清时期)293

第一节 明清时期中原的植物学293

一、朱橚与《救荒本草》293

二、吴其濬与《植物名实图考》300

第二节 明清时期中原的医药学309

一、《普济方》的编撰309

二、李中立对中医药物鉴别的贡献312

三、医学史家李濂及其成就316

四、《王氏医存》的医学成就321

第三节 明清时期中原的数学与天文325

一、朱载堉的科学成就325

二、李子金的数学成就334

三、杜知耕的数学成就340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中原的地学350

一、明清时期中原地方志的修纂350

二、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山水志360

三、《滇南矿厂图略》的矿物学成就369

第八章 中原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1840~1949年)371

第一节 西方科学技术思潮引入河南371

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371

二、传教士在河南与西方科学技术思潮的引入373

第二节 留学浪潮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376

一、晚清时期留学浪潮的兴起376

二、晚清时期河南留学状况377

三、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建立381

第三节 河南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近代科技教育的兴起387

一、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发展388

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推动下的河南高等教育发展394

三、河南本科高等教育的开端——中州大学的诞生396

四、各专门学校的创办与近代科技教育的兴起402

第四节 近代河南实业的兴起及发展405

一、军工406

二、机械制造407

三、矿业408

四、交通工程409

五、医疗卫生410

六、纺织411

七、其他轻工业412

第五节 近代河南主要科研机构与著名科学家415

一、科研机构415

二、科研队伍417

参考书目435

后 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