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国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1475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河道整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本书命题的由来1
1.1中国七大江河防洪系统之考察1
1.2中国七大江河治理中的基本问题9
1.3我的治河观10
第二节 中国江河形成与演变的地质环境10
2.1新构造运动以前中国的古地理环境10
2.2新构造运动与中国阶梯式地势的形成13
第三节 中国江河形成的古气候背景19
3.1季风的形成与演变19
3.2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20
3.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22
3.4第四纪气候背景24
第四节 江河治理地学基础的概念与方法论26
4.1定义与内涵26
4.2河流地学属性的研究方法27
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长江中游治理的地学基础32
第一节 长江的形成32
1.1长江三峡的贯通32
1.2川江的贯通35
1.3金沙江下段之贯通38
1.4金沙江上段之贯通42
1.5江源和江源区之贯通46
1.6长江全河之贯通49
第二节 长江中游的地学环境50
2.1长江中游的地质环境50
2.2江汉-洞庭盆地的新构造运动54
第三节 长江中游的古气候65
3.1长江中游地区更新世与全新世气候65
3.2古气候与长江中游河湖演变68
第四节 江湖关系的演变70
4.1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中期的江湖关系70
4.2中更新世中期至末期的江湖关系71
4.3晚更新世时期的江湖关系73
4.4全新世时期的江湖关系74
第五节 荆江河道的形成与地学特性77
5.1荆江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77
5.2荆江河道的形成78
5.3荆江分流特性80
5.4荆江河道地学特性84
第六节 基于地学基础的长江中游治理思考87
6.1中游蓄泄的地学环境与“蓄泄兼筹、以泄为主”88
6.2遵循江湖关系的演变规律89
6.3开辟荆江分流河道90
6.4关于蓄滞洪区与围垸的地学环境评价93
6.5关于中游河道治理96
参考文献101
第三章 黄河下游治理的地学基础104
第一节 黄河的形成104
1.1古湖盆与水系袭夺104
1.2黄河贯通105
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侵蚀特性108
2.1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堆积109
2.2黄土高原侵蚀的地质记录118
2.3黄土高原全新世的侵蚀特征124
2.4黄土高原的堆积与侵蚀平衡129
第三节 黄河下游的地质环境132
3.1黄河下游地区的构造地质背景133
3.2黄河下游地区的新构造运动135
第四节 黄河下游地区的沉积特性140
4.1第四纪沉积与黄淮海平原建造140
4.2黄河冲积扇141
第五节 黄河下游河道特征153
5.1下游河道的改道与迁徙特性154
5.2下游河道的游荡特性156
5.3下游河道的地上河特性158
5.4尾闾河道的变迁特性160
第六节 黄河下游地区古气候与海侵169
6.1黄淮海平原古气候169
6.2海侵与海岸线的变迁173
第七节 基于地学属性的下游治理启示175
7.1古近代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简述175
7.2现代黄河下游的情况与基本问题179
7.3基于侵蚀特性的黄土高原治理183
7.4基于堆积性河流属性的河道治理185
7.5宽窄相济,未雨绸缪186
参考文献189
第四章 淮河治理的地学基础192
第一节 淮河流域的形成192
1.1早更新世时期(2.50~0.73 MaBP)192
1.2中更新世时期(约0.73M~0.14MaBP)193
1.3晚更新世时期(约0.14M~0.01 MaBP)193
1.4全新世时期(0.01 MaBP至现今)194
第二节 淮河流域的地学属性194
2.1淮河流域的断裂构造及河流响应194
2.2淮河流域新构造升降及河流响应202
2.3淮河流域的沉积209
2.4淮河流域新构造运动的现代特征215
第三节 淮河流域的古气候219
3.1古气候与古植被219
3.2淮河流域的海侵与海退及海岸线变迁222
3.3秦岭-淮河中国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225
第四节 淮河水系地学特性(之一)228
4.1发源于豫西山地河流的地学特性228
4.2发源于黄河冲积扇南翼河流的地学特性229
4.3发源于桐柏山、大别山、江淮丘陵河流的地学特性231
4.4沂沭泗水系232
第五节 淮河水系的地学特性(之二)235
5.1淮河干流的地学特性235
5.2淮河流域湖泊的地学背景243
第六节 黄淮关系及其地学背景248
6.1地质历史时期的黄淮关系248
6.2人类历史时期的黄淮关系253
6.3黄淮关系对淮河水系的影响259
第七节 基于地学属性的治淮启示260
7.1古代治淮方略述要260
7.2近现代治淮方略述要262
7.3关于治淮方略的思考264
参考文献266
第五章 海河治理的地学基础270
第一节 海河流域的地质构造背景270
1.1华北断块的形成与演变270
1.2太行山的形成与演变273
1.3燕山的形成与演变275
1.4渤海的形成与演变278
第二节 海河流域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284
2.1山丘区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285
2.2平原区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288
2.3海河流域的断裂构造298
第三节 海河流域古气候与古河道302
3.1海河流域的古气候302
3.2海河流域的古河道310
第四节 海河流域河流的形成与地学特征318
4.1漳河的形成318
4.2滹沱河的形成321
4.3永定河的形成324
第五节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演变328
5.1海河水系形成的地质地貌背景328
5.2黄(河)海(河)关系332
5.3人类活动对海河水系形成的贡献336
5.4海河干流338
5.5海河流域的湖泊与洼淀338
第六节 基于地学基础的海河治理启示344
6.1历史时期海河治理述要344
6.2基于地学基础的海河流域山区河流治理346
6.3基于地学基础的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治理349
6.4海河流域湖沼洼淀与古河道的利用352
6.5小结355
参考文献357
热门推荐
- 3003964.html
- 1215808.html
- 1873883.html
- 2527434.html
- 3369222.html
- 2502957.html
- 2355280.html
- 2870246.html
- 3681781.html
- 2414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7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7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8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7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8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