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长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彭诗琅,廖隐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086534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8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校长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纵横篇3
第一章 校长概述3
第一节 校长的职责3
第二节 校长的作用5
第三节 校长的地位与权威6
第四节 校长的任职条件8
第五节 校长与教育家11
第六节 校长研究述评13
第二章 校长的角色15
第一节 校长与教师15
第二节 校长与学生16
第三节 校长与职工16
第四节 校长与教代会17
第五节 校长与环境18
第六节 校长与政府20
第七节 校长与社会23
第八节 校长与党委之间24
第三章 校长的机遇和挑战26
第一节 校长的机遇26
第二节 校长的挑战29
第二部分 领导素质篇37
第一章 校长的知识结构37
第一节 专业知识37
第二节 哲学知识38
第三节 教育科学知识40
第四节 心理科学知识41
第五节 管理科学知识43
第六节 知识面问题44
第七节 知识更新问题46
第八节 大、中学校长对知识的看法与比较48
第二章 校长的人格结构50
第一节 条件与人格50
第二节 关于道德标准51
第三节 关于心理素质52
第四节 民主作风与人格54
第三章 校长的能力结构56
第一节 对校长能力结构的不同看法56
第二节 校长决策能力57
第三节 校长实施能力58
第四节 校长交往能力61
第五节 校长组织能力62
第六节 校长认知能力64
第一节 平等待人66
第四章 校长作风、风度66
第二节 诚以待人67
第三节 宽以待人69
第四节 脚踏实地69
第五节 果断敏捷70
第六节 刻意创新71
第七节 百折不回72
第八节 校长作风与校风73
第三部分 领导艺术篇77
第一章 校长领导艺术概述77
第一节 校长领导艺术的本质77
第二节 校长领导艺术的特征79
第三节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80
第四节 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81
第五节 校长领导艺术的产生与发展83
第六节 校长领导艺术的研究目的、对象与内容84
第七节 校长领导艺术的综合运用86
第二章 校长决策的艺术89
第一节 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89
第二节 学校决策的主要内容89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90
第四节 决策的基本程序91
第五节 校长决策艺术93
第三章 校长运用权力的艺术95
第一节 校长运用权力艺术概述95
第二节 校长运用权力艺术的基本原则100
第三节 校长权力的艺术运用104
第四章 校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112
第一节 校长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含义和作用112
第二节 校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116
第三节 校长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运用120
第五章 校长的用人艺术128
第一节 校长用人艺术的含义和作用128
第二节 校长用人艺术的要求、原则和方法130
第三节 校长用人艺术的运用136
第六章 校长运用信息的艺术142
第一节 信息在校长工作中的作用142
第二节 信息流程及搜集信息渠道144
第三节 校长搜集信息的艺术147
第七章 校长掌握时间的艺术152
第一节 教育周期与时间152
第二节 校长运筹时间的艺术153
第三节 校长节约时间的艺术155
第一节 校长运用会议艺术的含义和学校会议的性质类型157
第八章 校长运用会议的艺术157
第二节 学校会议的功用159
第三节 校长运用会议艺术的基本要求163
第九章 校长变革的艺术173
第一节 校长应勇于开创新局面173
第二节 校长要变革思维方式、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175
第三节 校长变革的艺术179
第十章 校长依法治教的艺术182
第一节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义182
第二节 教育法制建设概况及其类别183
第三节 校长依法治教的方法与艺术184
第十一章 校长的风度与修养艺术188
第一节 校长风度的功能188
第三节 校长风度的要求189
第二节 校长风度的特性189
第四节 校长风度的修养艺术191
第十二章 校长的应酬礼仪与艺术193
第一节 校长应酬礼仪的重要性193
第二节 应酬礼仪发展的几个特点193
第三节 校长应酬的礼仪与艺术194
第十三章 校长的语言艺术198
第一节 校长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198
第二节 校长作报告的语言艺术200
第三节 校长同下属和教师个别谈话的语言艺术201
第四部分 管理运筹篇207
第一章 教学管理207
第一节 教学工作管理的意义与任务207
第二节 教学工作管理原则208
第三节 教学工作管理系统211
第四节 教学质量管理213
第五节 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218
校长工具箱227
校长小百科227
第二章 教师管理230
第一节 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230
第二节 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232
第三节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237
第四节 对教师工作的评定240
第三章 学生管理246
第一节 学生管理的意义与任务246
第二节 学生管理组织247
第三节 正确认识学生、科学管理学生248
第一节 教务工作概述253
第四章 教务管理253
第二节 教务工作机构266
第三节 教务工作人员及其素质267
第五章 学校人事管理283
第一节 人事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83
第二节 教职工队伍应有的素质标准284
第三节 合情合理的人事管理工作286
第四节 校长管理人事应有的基本功291
第六章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管理313
第一节 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的任务313
第二节 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的目标315
第三节 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的要求317
第七章 教育经费管理324
第一节 教育投资的基本理论324
第二节 解决教育经费困扰的对策325
第三节 校长对教育经费的管理327
第八章 学校目标管理329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29
第二节 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意义与校长的地位作用332
第三节 学校工作目标体系的设计339
第四节 制定学校工作目标的步骤方法344
第五节 学校工作目标的实施345
第六节 关于学校目标管理的讨论365
校长工具箱370
本钢矿山第一中学学校目标管理实验方法370
第一部分 学校工作目标实施计划372
第二部分 学校工作分级分解目标点377
第三部分 学校工作目标分级分解评价标准384
第一节 学校评估的目的与作用394
第九章 学校评估工作管理394
第二节 学校评估的原则395
第三节 学校评估的范围与标准397
第四节 学校评估的常用方法400
第五节 学校评估的一般步骤407
第六节 督导评估408
附录416
第十章 教育科研工作管理421
第一节 教育科研对学校工作的意义421
第二节 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422
第三节 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简介424
第四节 教育科研的领导和管理441
第十一章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446
第一节 德育工作管理的意义和任务446
第二节 德育工作管理原则448
第三节 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450
第四节 德育质量管理451
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460
第一节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标准460
第二节 体育工作管理的实施462
第三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师资要求466
第四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挥系统468
第十三章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470
第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的意义与任务470
第二节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原则471
第三节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的实施472
第十四章 学校法规管理475
第一节 人治与法治475
第二节 法规管理与思想教育476
第三节 法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479
第四节 学校法规建设的基本原则480
第五节 立法、执法、护法、守法483
第十五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及管理486
第一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概述486
第二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的意义490
第三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管理的实施491
第五部分 领导史鉴篇499
第一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499
第一节 人类教育的起源499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建立507
第三节 六艺教育的形成511
第四节 官学衰落与学术下移517
第五节 士与私学519
第六节 稷下学宫与诸子百家521
第二章 秦汉至隋唐时期525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教育525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535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教育546
第三章 五代至元朝时期563
第一节 五代的教育制度563
第二节 宋代的教育制度564
第三节 元代的教育制度577
第四章 明朝至鸦片战争时期581
第一节 明代的教育581
第二节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591
第五章 中国近代教育605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605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612
第三节 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618
第四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622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教育628
第六节 教育运动和实验及新学制的建立634
第七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642
第八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649
第九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662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672
第一节 接管、改造旧教育672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683
第三节 曲折中发展713
第四节 教育事业的停滞、倒退751
第五节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782
第六节 教育调整和改革799
第七节 振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824
热门推荐
- 2071553.html
- 1482488.html
- 2274045.html
- 2400173.html
- 3787180.html
- 1644381.html
- 1417496.html
- 2083217.html
- 3661873.html
- 1054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5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7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1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