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 阿庆喜,闫爱国,王海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691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

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作用2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品格2

(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客观要求5

(三)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8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10

(一)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零星式传播11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式传播15

(三)建党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结合式传播22

三、马克思主义运用与创新的中国化26

(一)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创新27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创新30

(三)改革开放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创新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毛泽东思想38

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8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38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4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特点50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5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5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55

(三)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60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74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74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77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81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8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83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83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8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8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8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8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90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92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9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9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9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9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100

(四)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10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03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104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106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111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13

(一)统一战线113

(二)武装斗争120

(三)党的建设126

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131

(一)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131

(二)“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37

(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142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4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改革理论147

一、当代中国的两次改革147

(二)社会主义建设前期改革的主要特点152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的走向154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思路159

(一)经济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60

(二)政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65

(三)文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70

(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173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173

(二)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8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8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拓展——邓小平理论184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184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184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思想脉络187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199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199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201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208

(一)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08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4

(三)邓小平理论是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225

一、毛泽东的发展观225

(一)不迅速发展就要被开除球籍225

(二)从以苏联为榜样到以苏联为鉴戒227

(三)“大跃进”运动与“四个现代化”战略230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232

(一)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232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233

(三)“两手抓”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36

三、江泽民发展思想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238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38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40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44

(四)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247

(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4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程2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5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26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27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27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27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28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28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28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289

四、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96

(一)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96

(二)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9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305

(一)革命时期毛泽东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0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305

(二)改革时期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10

(三)江泽民、胡锦涛在新世纪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312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内涵313

(一)实事求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313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识过程的主体状态317

(三)求真务实: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322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26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前提327

(二)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哲学基础331

(三)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各个方面33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34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42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342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44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进执政党的建设347

(一)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347

(二)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351

三、巩固执政地位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65

(一)江泽民、胡锦涛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66

(二)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的转变368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371

四、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7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73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任务和特点377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381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381

(一)发展观的历史变迁382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385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389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39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12

(一)和谐社会41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14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417

(四)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关系418

参考文献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