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解读与重构 走向空间正义的空间生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解读与重构 走向空间正义的空间生产
  • 胡毅,张京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70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居住区-城市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解读与重构 走向空间正义的空间生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城市住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1

1.1中国当代住区更新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中国当代住区更新的背景与特征2

1.1.2研究意义5

1.2城市住区更新理论研究进展6

1.2.1原因:对政治经济结构变化理论的探讨6

1.2.2过程:对角色关系的模式探讨8

1.2.3结果:对社会空间变化的理论探讨12

1.2.4评判标准:对城市住区更新的衡量15

1.3西方城市住区更新实践进展17

1.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的住区更新:社会住房建设占据主导18

1.3.2市场导向的住区更新与住房私有化(Right-to-Buy)20

1.3.3邻里复兴:由“量”过渡到“质”22

1.3.4当代西方住区更新的主题:住房混合和社会融合22

1.4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23

1.4.1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23

1.4.2三个实证案例的选择与调查基本情况25

第2章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城市住区更新解析28

2.1空间的再定义: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28

2.1.1从福柯的权力空间谈起29

2.1.2列斐伏尔关于社会关系空间的阐释30

2.1.3哈维关于空间与资本积累的逻辑31

2.1.4新马洛杉矶学派的文化空间生产33

2.2对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的理解34

2.2.1列斐伏尔的元理论34

2.2.2哈维对空间三元辩证的定义与再定义35

2.2.3索亚对空间二元化对立的破除36

2.3对住区更新的解读:基于空间生产视角36

2.3.1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住区更新36

2.3.2新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住区更新37

第3章 中国城市住区更新历程的回顾40

3.1计划经济体制中为生产型城市服务的住区更新(1949~1978年)42

3.1.1短缺经济下的住房建设42

3.1.2国家权力下的单位社会:集体化的生产空间43

3.1.3以产权更新为主的住区更新方式43

3.2改革开放初期向生产领域转变的住区更新(1978~1998年)46

3.2.1住房建设由消费领域转变为生产领域46

3.2.2住区空间商品化的萌芽46

3.2.3更新领域逐步向私人资本开放47

3.3市场建构时期资本价值导向的住区更新(1998~2010年)48

3.3.1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48

3.3.2积累空间由单位完全转变为城市50

3.3.3以住区更新为手段的资本逐利51

3.4价值转向:效率与公平的新均衡(2010年至今)51

第4章 文化的空间生产——内城住区更新的实证54

4.1南京老城南的前世今生54

4.1.1抹不去的历史空间:一度的繁华54

4.1.2跟不上的城市步伐:南京市老城南更新改造的“语境”(discourse)55

4.1.3更新前的社区现状:物质空间衰退与社会空间多样56

4.2正在进行时:住区更新面临的资本摧毁60

4.2.1地方政府的更新困境:资金就地平衡之困60

4.2.2国有资本的介入:受限制的资本开发61

4.2.3专家、本地精英和中央政府的多次阻断依旧无法阻止大规模拆迁62

4.2.4居民的集体反抗64

4.2.5协调指挥部门的成立64

4.3参与主体的空间生产关系转变66

4.3.1地方政府:从城市福利的提供者到空间生产的操纵者66

4.3.2开发企业(国有企业):从政府的分支到开发商67

4.3.3居民:从更新的合作者到空间生产的抵抗者68

4.3.4住区本身:功能不断置换以适应资本持续发展68

4.3.5非物的行动者(Non-material):各类政策文件、精英网络(network)和专家知识69

4.4双城记:老城南南捕厅里的“熙南里”(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的思考)70

4.4.1原有空间实践的消亡——被拼贴复制的“熙南里”71

4.4.2空间的表征——文化的符号化72

4.4.3再现的空间——全球化都市的塑造75

第5章 资本的空间生产——城中村住区更新的实证77

5.1城市空间的不平衡发展(Uneven Development)78

5.1.1马克思对资本的空间不平衡发展阐述78

5.1.2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城市空间的不平衡发展78

5.1.3城乡的不平衡发展80

5.2南京江东村的空间更新81

5.2.1村落空间的发展历程81

5.2.2江东村的社会空间生产85

5.2.3住区空间更新:空间生产下推进主体改变88

5.3城乡不平衡的空间生产89

5.3.1资本的不平衡89

5.3.2制度的不平衡94

5.3.3社会空间的不平衡97

5.4新空间的诞生:中产阶层社区99

5.4.1对生产、消费和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生产99

5.4.2资本的回流99

5.4.3新的生产关系与新的空间界限100

5.5小结:中国城市资本不平衡发展的特有属性101

第6章 边缘空间的生产——四个保障性安置住区的实证102

6.1保障性安置住区:再建的边缘空间103

6.1.1安置区从何而来?103

6.1.2四个安置住区:被边缘化的空间105

6.1.3安置住区的社会空间:群体贫困的地域性集中106

6.2日常生活的再生产110

6.2.1就业环境的变化110

6.2.2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114

6.2.3难以建立的邻里归属感118

6.2.4心理空间的变化119

6.3日常生活的重建个案120

6.3.1为了户口120

6.3.2更新到来的那一刻121

6.3.3何处是我家?121

6.3.4“忍受”新的生活121

6.4边缘空间的生产122

6.4.1住区空间的分化与碎化122

6.4.2贫困的极化与再生产123

第7章 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空间正义性危机——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透视125

7.1中国住区更新的空间正义性危机:资本、权力控制的日常生活125

7.1.1 利益参与主体权力的非均衡125

7.1.2资本与权力合谋的空间生产成果128

7.1.3居民日常生活的被剥夺130

7.2空间正义缺失的内在机制131

7.2.1转型初期经济目标导向下社会正义价值观的缺失131

7.2.2制度结构对资本自由市场的强化132

7.2.3受限的权利表达途径135

7.2.4缺少可以沟通平衡的力量:NGO组织136

第8章 走向空间正义的空间生产——建立一个正义价值观的住区更新138

8.1中国当前社会发展转型与走向的研判138

8.1.1全球新自由主义空间生产的广泛影响138

8.1.2城市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空间140

8.1.3空间生产的价值日益凸显141

8.1.4城市发展的转型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调整142

8.2空间正义的理论架构144

8.2.1正义的价值论145

8.2.2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思想148

8.2.3空间正义理论小结154

8.2.4对空间正义的实践探索154

8.3空间正义之于当代中国城市住区更新159

8.3.1空间正义之于城市住区更新159

8.3.2住区更新的空间正义如何实现160

8.3.3中国住区更新的路径选择:渐进的改革164

8.4重构城市住区更新的空间正义165

8.4.1空间正义的前提:更新主体力量的均衡165

8.4.2空间程序正义:公正、独立、执行有效的制度政策171

8.4.3空间结果正义:利益再分配的调节174

8.4.4城市规划:技术工具向利益分配的公共政策转变174

8.4.5寻求住区更新空间正义的实践:经验与教训177

第9章 结论与展望187

9.1主要结论187

9.2研究展望189

主要参考文献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