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及其工程环境效应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润秋,王士天,张倬元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202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南地壳浅表层动力学过程及其工程环境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言1
1.1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关系1
1.2本书阐述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2
1.3主要成果摘要5
2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基本特征研究11
2.1大地构造环境与区域地质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11
川滇菱形断块11
川西北三角形断块14
滇西南构造活动区16
川中断块17
2.2区域地球物理环境与地壳结构特征18
川滇菱形断块区18
滇西南构造活动区20
川西北断块区23
2.3区域地壳应力—形变场的基本特征25
2.4区域地震活动的基本规律27
3滇西北虎跳峡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强震发生条件31
3.1地质背景31
3.2区域构造格架33
3.3虎跳峡地区主要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34
主要断裂特征34
断裂新活动性特征的测试研究39
3.4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43
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43
区域地貌特征48
新生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构造、地貌的发展演化50
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地壳形变特征54
3.5现今构造与强震活动特征59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研究59
丽江大震调查及发震机制分析72
3.6区域应力形变场有限元分析与地震空间迁移反演88
区域应力形变场分析88
地震迁移规律反演97
3.7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99
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性特征及其对工程选址的影响99
区域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101
各比选坝址的稳定性及地震基本烈度问题102
主要断裂挽近期活动对金沙江河床覆盖层沉积的控制作用105
4安宁河开发区断裂新活动性及强震发生机制研究107
4.1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基本特征107
4.2断裂新活动性与地震—构造环境108
断裂新活动性特征108
断层粘滑活动问题的热释光测温研究110
强震—构造环境111
4.3断层新活动特性及强震发生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112
基本思路112
计算模型的建立113
有限元计算成果分析113
离散元分析117
4.4综合评价118
5岷江上游经济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灾害预测研究120
5.1前言120
5.2区域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总体特征120
区域地形地貌总体特征120
区域地质概况121
区域地球物理异常与深部构造特征133
5.3重点研究区段断裂新活动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133
研究概况133
断裂构造格架的总体特征136
主要断裂及其新活动性的基本特征136
新构造运动及产物研究151
5.4研究区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灾害研究155
区域现今地壳运动特征研究155
研究区及邻区地震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163
5.5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形变场有限元分析与未来地震灾害预测167
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形变场有限元分析167
潜在震源区划分与未来地震震级预测173
6大渡河铜街子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研究178
6.1库坝区地质环境条件178
区域地质地貌概况178
库坝区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179
库坝区地应力场及现今构造一地震活动特征181
库坝区水文地质条件183
6.2诱发地震活动的一般特征183
概况183
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点184
诱发地震与水位的关系185
6.3诱发地震的成因机制分析186
诱发地震产生条件的地质分析186
以典型的地震事件及地震活动特征剖析为基础的诱震机制分析190
关于本区水库诱发地震成因机制的主要结论195
6.4模拟研究196
库坝区构造应力—形变场的数值模拟196
蓄水后空隙水压力场的数值模拟199
关于模拟研究的主要结论205
6.5预测评价研究205
7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机制和预测评价研究206
7.1中国水库诱发地震概况206
7.2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机制研究210
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产生条件210
构造型水库地震的诱震机制213
7.3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216
7.4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评价问题219
8中国西南区域形变—应力场特征及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的主要认识结论220
8.1挽近期区域构造应力的演化历史及成因机制220
挽近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历史220
地壳应力—形变阶段220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成因机制222
8.2区域现今形变—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及强震发生的主要模式与机制223
8.3中国西南水电开发中诱发地震的预测评价问题225
9河谷应力场形成及岩体结构表生改造基本规律研究229
9.1典型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分析229
9.2河谷应力场特征及其发育的基本规律237
河谷应力场的区域特征分析237
河谷应力场发育规律分析238
9.3河谷应力场形成及演化分析242
9.4河谷高地应力区的识别—岩芯饼裂现象249
9.5河谷应力场释放与边坡卸荷带形成的基本规律251
卸荷条件下边坡岩体的破裂机理及卸荷带的形成251
卸荷带及其工程和力学含义254
典型边坡卸荷带实例255
边坡卸荷带发育规律分析260
9.6缓倾角结构面表生改造机制分析263
缓倾角结构面的回弹错动改造263
缓倾角结构面的拉裂—贯通改造265
10高应力环境下近水平岩层高边坡时效变形机理分析267
10.1概述267
10.2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概况267
10.3高边坡变形破裂现象及组合模式研究270
坡顶后缘张裂270
坡体深部张裂273
断层F2,F5,F0变形迹象277
层间滑移迹象278
采掘沉陷变形迹象279
边坡变形破坏组合模式分析280
10.4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281
坝区应力场及边坡整体变形破坏机制的有限元反演分析281
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物理模拟285
10.5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工程环境效应评价288
11顺倾向岩质高边坡时效变形机理及工程环境效应评价290
11.1概述290
11.2边坡地质概况290
11.3边坡典型时效变形特征及模式机理分析292
边坡变形破坏现象292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297
11.4顺倾向边坡的工程适宜性评价298
应变速率分析298
数值模拟分析298
极限平衡模型分析301
12复杂反倾向岩体边坡时效变形机理及工程适宜性评价307
12.1概述307
12.2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概述307
12.3深裂缝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309
深裂缝现象综述及成因类型划分309
卸荷张裂型深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311
构造剪胀型(构造型)深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318
其它类型321
深裂缝发育与岩性、构造及地貌的关系323
12.4深部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324
概念模型的建立324
数值模拟验证328
12.5深部裂缝工程适宜性分析333
13坚硬块状岩体高边坡时效机制及工程适宜评价336
13.1概述336
13.2阶梯状蠕滑—拉裂滑移模式分析336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336
高边坡时效变形现象及模式机制分析338
高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344
高边坡变形体的工程适宜性评价347
13.3滑移—拉裂—剪断型边坡时效变形机理及工程适宜性分析348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348
时效变形破裂现象及机制分析348
软弱结构面时效变形特性的流变学研究351
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和物理模拟研究356
变形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适宜性评价361
14滑坡堵江事件概况365
14.1国外滑坡堵江事件的研究现状365
滑坡堵江事件的识别研究365
滑坡堵江天然堆石坝的研究366
滑坡堵江事件的灾害研究366
天然堆石坝的合理利用和治理367
14.2我国滑坡堵江事件的研究现状367
14.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368
15岷江上游典型滑坡堵江事件研究370
15.1研究区自然地质环境概况370
自然地理370
区域地质构造372
地貌与新构造运动374
15.2 1933年叠溪地震滑坡堵江事件376
1933年叠溪地震概况376
地震崩滑堵江378
地震崩滑堵江的灾害及环境效应385
大、小海子存在着隐患386
15.3花红园滑坡堵江事件387
15.4周场坪滑坡堵江事件389
15.5岷江上游古滑坡堵江事件390
16我国滑坡堵江的时空发育分布规律393
16.1滑坡堵江事件的若干基本概念393
16.2我国滑坡堵江的空间分布规律393
16.3我国滑坡堵江的时间分布规律406
年际分布特征406
月际分布特征407
16.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中国滑坡堵江分布的关系407
17我国滑坡堵江事件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412
17.1按斜坡破坏机制分类412
17.2按滑坡物质组成分类413
17.3按堵江滑坡体积大小分类414
17.4按滑坡堵江状况分类414
18崩滑堵江的成生条件419
18.1崩滑堵江的地质地貌条件419
滑坡堵江的物质条件——易滑地层419
崩滑堵江的地质构造条件421
崩滑堵江的地形地貌条件423
18.2崩滑堵江的诱发条件425
强震诱发崩滑堵江事件425
暴雨诱发滑坡堵江事件428
人类活动诱发滑坡堵江事件429
18.3崩滑堵江的河床水动力条件430
河床条件430
水动力条件433
19崩滑堵江天然堆石坝和堰塞湖的基本特征435
19.1天然堆石坝和堰塞湖的基本特征435
几何特征435
历时特征439
19.2天然堆石坝的稳定性440
天然堆石坝的破坏模式440
天然坝的稳定性浅析442
20崩滑堵江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44
20.1直接灾害及环境效应444
滑坡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44
涌浪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49
滩险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50
20.2间接灾害及环境效应453
淹没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53
次生洪水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54
岸坡变形破坏的灾害及环境效应457
不良地质环境的危害及环境效应458
21滑坡堰塞沉积中的环境信息研究461
21.1古堰塞沉积物特征461
剖面特征461
沉积物的颜色与粒度470
沉积构造471
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474
21.2岷江上游地区环境演化研究477
生物地层特征与气候477
地球化学特征与气候478
沉积物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及其古气候484
碳氧同位素487
末次冰期全气候变化及在我国的反应490
22崩滑堵江灾害预测方法研究494
22.1滑坡堵江危险度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法494
二级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494
滑坡堵江的参评因素分析495
参评因素隶属度的确定496
计算方法498
小结500
22.2溃坝洪水预测500
概述500
溃坝洪水计算501
计算成果507
溃坝洪水的危险性评价519
23崩滑堵江的合理利用和治理520
23.1大型天然水体的合理利用520
水力发电和引水灌溉520
资源开发522
23.2大型天然水体的治理措施522
河床上拱堵江的治理措施522
完全堵江的治理措施523
24结论525
主要参考文献530
热门推荐
- 183075.html
- 236017.html
- 2994996.html
- 2887191.html
- 91736.html
- 3127932.html
- 1513807.html
- 3620139.html
- 1033779.html
- 3013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7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1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4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8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3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3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7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6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