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 下
  • 《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09741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532页
  • 文件大小:644MB
  • 文件页数:763页
  • 主题词:农村-生物多样性-编目-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781

第八章 分省农业重要特产物分布区点编目781

第十三节 吉林省781

一、鹿茸781

二、人参782

三、林蛙784

第十四节 江苏省786

一、洞庭碧螺春茶786

二、高邮麻鸭787

三、长江河豚788

四、狼山鸡790

第十五节 江西省791

一、江西省农业特产生境概况791

二、江西省食用菌特产生境概况792

三、大余金边瑞香793

四、赣东北大禾谷794

五、赣南脐橙795

六、广昌通心白莲797

七、井冈山野生香菇798

八、南丰蜜橘798

九、南康甜柚799

十、彭泽鲫鱼800

十一、石城茶薪菇802

十二、泰和武山鸡803

十三、万年贡米804

十四、婺源大鄣山茶805

十五、婺源荷包红鲤鱼806

第十六节 辽宁省808

一、鞍山南果梨808

二、辽南苹果(盖州)809

三、细辛810

四、绥中白梨811

五、北镇鸭梨812

六、本溪虹鳟815

七、昌图豁鹅815

八、辽宁绒山羊(盖州)817

九、西丰梅花鹿818

十、柞蚕819

十一、铁岭马820

十二、中华林蛙822

第十七节 内蒙古自治区824

一、鄂尔多斯甘草824

二、河套蜜瓜(华莱士)826

三、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827

四、扎兰屯猴头830

五、内蒙古麻黄831

六、阿拉善肉苁蓉834

七、阿尔巴斯型内蒙古白绒山羊836

八、乌珠穆沁羊838

第十八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839

一、甘草839

二、宁夏枸杞842

三、宁夏滩羊845

四、宁夏西吉彩鲫847

第十九节 青海省849

一、冬虫夏草849

二、珊瑚菌地皮菜850

三、大通马851

四、河曲马852

五、青海湖裸鲤854

第二十节 山东省855

一、菏泽牡丹855

二、莱阳茌梨857

三、平阴玫瑰859

四、日照茶叶861

五、德州西瓜862

六、烟台苹果864

七、章丘大葱866

第二十一节 山西省868

一、汾阳汾州核桃868

二、高平大黄梨870

三、和顺仁用杏871

四、洪洞白莲872

五、稷山板枣874

六、交城骏枣875

七、平陆百合877

八、平顺大红袍花椒878

九、平顺潞党参879

十、平遥长山药881

十一、沁县沁州黄小米882

十二、清徐葡萄883

十三、太谷壶瓶枣884

十四、五台山野生台蘑886

十五、襄汾生地887

十六、应县紫皮大蒜889

十七、垣曲野生猴头890

十八、泽州红山楂891

第二十二节 陕西省893

一、安康桑蚕893

二、关中驴894

三、秦川牛895

四、洋县黑米897

五、紫阳茶898

第二十三节 四川省899

一、贝母899

二、茶叶901

三、川芎902

四、冬虫夏草904

五、汉源花椒906

六、会理石榴908

七、魔芋910

八、青川黑木耳912

九、通江银耳914

十、竹荪914

第二十四节 云南省916

一、红河州草果916

二、文山三七918

三、小粒咖啡919

四、八宝米921

五、大叶茶922

六、云南甘蔗923

七、德宏州野生食用菌924

八、云南烟叶929

九、曲靖野生食用菌931

第二十五节 浙江省934

一、常山胡柚934

二、长兴银杏935

三、黄岩本地早936

四、宁波浙贝937

五、龙井茶938

六、诸暨香榧939

七、塘栖枇杷940

第九章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业区点编目942

第一节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含义与编目的意义942

第二节 极端环境条件下农业发展的研究进展942

第三节 我国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概况943

一、荒漠区域的农业区943

二、高山与高寒农业区943

三、石山农区944

四、严重水土流失地区的农区945

五、其他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区946

第四节 我国极端环境条件下农区发展的一般原则947

第十章 分省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业区点编目949

第一节 甘肃省949

甘肃河西沙漠绿洲农牧区949

第二节 广东省952

清远石灰岩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农业区952

第三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953

一、广西干旱地区953

二、广西石山地区954

第四节 海南省957

海南处于极端生态区的农区综述957

第五节 河北省959

邯郸市曲周县黑龙港流域盐碱区959

第六节 河南省960

河南省风沙土、盐碱土生态区960

第七节 湖南省962

湖南省冷水江市工矿区生态农业962

第八节 吉林省964

吉林省碱质荒漠化地区964

第九节 江苏省967

连云港市水土流失严重农区967

第十节 江西省971

一、江西省处于极端条件生态区的农区概况971

二、鄱阳湖洪涝灾害频发农区973

三、兴国县水土流失农区974

四、余江红壤丘陵农区977

第十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979

一、额济纳绿洲生态区979

二、鄂尔多斯高原干旱荒漠草原农牧区983

三、准格尔强烈土壤侵蚀区986

第十二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988

一、西吉县黄土高原干旱农牧区988

二、盐同香山干旱农牧区990

第十三节 青海省993

一、互助高原河谷半干旱农区993

二、湟中高原河谷半干旱农区995

三、门源高原河谷半干旱农区998

四、青海省西部盐碱化严重区域999

第十四节 山东省1000

一、东营市重盐碱地农牧区1000

二、石油开采加工业对东营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1003

第十五节 山西省1004

一、晋西北风沙侵蚀农区1004

二、朔州朔城区盐碱区生境1006

三、山西沿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农区1008

四、运城盐湖区盐池1009

第十六节 四川省1010

四川贡嘎山极高山高寒农区1010

第十七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14

吐鲁番典型干旱荒漠绿洲农牧区概述1014

第十一章 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中的农区1020

第一节 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中的农区编目的含义和重要性1020

一、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中的农区编目的含义1020

二、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中的农区编目的重要性1021

第二节 生态区与过渡带编目研究进展1021

一、早期发展1021

二、现代发展1022

三、我国研究进展1023

第三节 国际上对农区中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编目的关注程度1025

一、国际关注的背景1025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1026

第四节 我国农区中的重要典型生态区1026

一、东北三江平原农垦区1027

二、长白山区域1027

三、大兴安岭区域1028

四、锡林郭勒草原1029

五、冀北山地1030

六、太行山地区1030

七、汉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区域1031

八、武夷山区域1032

九、海南岛五指山区1033

十、东南沿海滩涂湿地区域1034

十一、云贵高原及大娄山和武陵山区域1035

十二、西双版纳地区1036

十三、广西西部石灰岩区域1037

十四、横断山南段区域1038

十五、藏东—川西高原区域1039

十六、祁连山区域1040

十七、新疆天山西段—伊犁河谷区域1041

十八、荒漠草原与荒漠区域1042

第十二章 分省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中的农区1046

第一节 甘肃省1046

一、陇中黄土高原北部过渡带农牧区1046

二、秦安干旱区集雨节灌农业1049

第二节 广东省1050

顺德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工程1050

第三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1054

一、恭城瑶族自治县“猪—沼—果”生态区1054

二、广西岩溶生态区1055

三、兴安县稻田养禾花乌鲤鱼生态区1059

第四节 贵州省1060

贵州省处于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的农区概况1060

第五节 海南省1062

海南五指山重要典型生态区1062

第六节 河北省1064

一、河北省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1064

二、冀北山地地区1066

三、冀东山地过渡带农牧区1068

四、唐山迁安“围山转”生态系统工程1070

第七节 河南省1071

一、博爱竹林生态系统过渡带1071

二、马尾松林生态系统过渡带1073

三、太行山猕猴种群自然保护区过渡带1075

第八节 黑龙江省1076

一、黑土地带1076

二、漠河县极北寒温带农区1078

三、五大连池保护区1079

第九节 湖北省1080

一、长江三峡库区兴山县生态环境1080

二、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1082

第十节 湖南省1083

一、慈利县岩溶山地生态区1083

二、南县低洼稻田生态农业区1084

三、祁阳县红壤小流域治理区农业概述1085

第十一节 吉林省1086

长白山生态区1086

第十二节 江西省1088

一、赣南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农区1088

二、赣州“猪—沼—果”生态系统工程1089

三、山丘与湖泊过渡带农区1090

四、平原与红色丘陵过渡带农区1092

第十三节 辽宁省1093

一、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1093

二、盘锦西安生态养猪场1094

三、蛇岛生境1096

第十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1097

一、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生态区1097

二、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部第三纪孑遗植物富集带牧农区1102

第十五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1105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重要典型生态区与过渡带的农区概况1105

二、宁夏六盘山林牧农区1107

第十六节 山东省1109

山东五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109

第十七节 山西省1111

一、长治壶关“林—牧—农”生态区1111

二、昔阳县大寨“林—牧—农”生态区1113

第十八节 四川省1115

雅安过渡带农区1115

第十九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18

一、新疆重要典型农区概述1118

二、新疆重要典型生态区域概述1119

三、阿尔泰山南坡牧林水产区1121

四、喀什三角洲农区1124

五、昆仑山北坡农牧蚕桑区1127

六、天山北坡东部农牧区1130

七、天山北坡西部农区1132

八、天山南坡农区1134

九、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特种经济作物区1136

十、焉耆盆地牧民水产区1139

十一、伊犁河谷农牧林区1141

十二、新疆准噶尔西部山地牧农区1143

第二十节 云南省1146

思茅地区澜沧县景迈古茶园分布点1146

第十三章 农业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1148

第一节 农业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的基本概念1148

一、农业物种引进的含义1148

二、外来入侵物种生态影响的严重性1148

第二节 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1149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某些历史事件1149

二、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入侵1150

三、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与人类的影响1150

四、对待外来物种入侵的不同认识1151

第三节 国际上对外来物种入侵农业环境的关注程度1152

一、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影响的国际指导方针和原则1153

二、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影响的防范策略1153

第四节 我国农业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1154

一、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况1154

二、物种入侵途径1155

三、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农业的影响1156

四、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分布特征1158

五、我国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对策1164

第十四章 分省农业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1167

第一节 福建省1167

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对三都湾区域的危害1167

第二节 甘肃省1169

美洲斑潜蝇的生态影响1169

第三节 广东省1170

一、福寿螺危害1170

二、深圳入侵物种薇甘菊的影响1170

第四节 贵州省1172

紫茎泽兰的生态影响1172

第五节 海南省1173

一、农业物种引进的生态影响概述1173

二、飞机草在海南的种群分布与生态影响1175

三、海口市部分水域的水葫芦分布及生态影响1177

四、美洲斑潜蝇的生态影响1178

五、椰心叶甲的生态影响1179

第六节 河北省1180

秦皇岛市豚草的生态影响1180

第七节 湖南省1182

一、长沙县空心莲子草的生态影响1182

二、长沙县水葫芦的生态影响1183

三、南县龙虾的生态影响1184

第八节 吉林省1185

稻水象甲的生态影响1185

第九节 江苏省1186

沿海滩涂米草的生态影响1186

第十节 江西省1187

一、农业物种引进及其生态影响概况1187

二、进贤县百喜草的生态影响1189

三、空心莲子草的生态影响1190

四、南昌市豚草的生态影响1191

五、湿地克氏螯虾的生态影响1192

第十一节 辽宁省1193

一、美国白蛾1193

二、豚草1195

第十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1196

内蒙古外来植物入侵种概况1196

第十三节 云南省1197

一、保山市紫茎泽兰的生态影响1197

二、华坪县紫茎泽兰的生态影响1198

三、昆明地区紫茎泽兰入侵区1199

四、德宏州紫茎泽兰入侵区1200

五、思茅地区紫茎泽兰入侵区1201

六、紫茎泽兰入侵曲靖1203

七、紫茎泽兰入侵文山1204

八、昆明滇池水葫芦1205

第十五章 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的生境编目1207

第一节 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生境编目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1207

一、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生境编目的基本含义1207

二、生境对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1207

三、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生境编目的重要性1208

第二节 我国农业重要病虫害生境分布1210

第三节 我国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的生境多样性现状1212

一、东亚飞蝗及发生区域1212

二、水稻重要病虫害和发生区域1212

三、小麦病虫害和发生区域1214

四、棉花重要病虫害与发生区域1217

五、玉米重要病虫害和发生区域1218

六、草地螟1219

七、粘虫1219

八、黄毛鼠1219

九、棉区主要捕食性群落1220

十、稻田生境及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的天敌群落1220

第四节 关于本次重要病虫害及其天敌生境编目调查1221

第十六章 分省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天敌的生境编目1223

第一节 甘肃省1223

一、定西马铃薯晚疫病生境1223

二、陇南小麦白粉病生境1224

三、陇南小麦条锈病生境1226

四、玉米矮花叶病生境1228

五、陇南粘虫生境1229

六、河西棉区蚜虫生境1230

七、陇南七星瓢虫生境1232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1233

一、广西稻瘿蚊生境1233

二、广西农田鼠害生境1234

第三节 贵州省1236

一、贵州省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境概况1236

二、贵州喀斯特山区烟蚜生境1237

第四节 海南省1238

一、海南省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境综述1238

二、海南稀树草原蝗区生境1239

三、水稻三化螟生境1241

四、辣椒青枯病生境1242

第五节 河北省1243

一、稻水象甲生境1243

二、河北湖库蝗区生境1244

三、棉铃虫发生区生境1246

四、小麦蚜虫发生区生境1247

第六节 河南省1249

一、小麦赤霉病1249

二、小麦条锈病1251

三、河南麦区麦蚜1252

四、河南棉区棉铃虫1253

第七节 黑龙江省1255

落叶松毛虫生境1255

第八节 湖北省1256

一、秭归柑橘红黄蜘蛛和炭疽病生境1256

二、鄂东水稻螟虫生境1257

三、枣阳市棉花红蜘蛛生境1259

四、兴山县稻飞虱生境1260

五、兴山县柑橘大实蝇生境1260

六、枝江棉铃虫生境1261

第九节 湖南省1263

一、南县甜菜夜蛾生境1263

二、沅江市棉铃虫生境1264

三、株洲县赤眼蜂生境1265

第十节 吉林省1266

玉米螟1266

第十一节 江苏省1268

农田蜘蛛生境概况1268

第十二节 江西省1270

一、江西省农业重要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境概况1270

二、白菜软腐病区生境1272

三、稻瘟病区生境1273

四、油菜菌核病区生境1277

五、柑橘锈壁虱区生境1279

六、赣北茶毛虫区生境1281

七、三化螟区生境1282

八、棉叶螨生境1285

九、江西蜘蛛区生境1288

十、黑肩绿盲蝽区生境1290

第十三节 辽宁省1291

赤眼蜂生境1291

第十四节 内蒙古自治区1292

一、小麦锈病1292

二、玉米黑穗病1292

三、草地螟生境1293

四、内蒙古蝗虫生境1294

五、内蒙古麦蚜生境1296

六、内蒙古粘虫生境1297

第十五节 山东省1298

一、滨湖蝗区生境1298

二、河泛蝗区生境1300

三、内涝蝗区生境1302

四、沿海蝗区生境1304

五、鲁西北棉铃虫生境1307

六、山东省甘薯黑斑病对生态的影响1308

第十六节 山西省1309

一、大同地区蒙古黄鼠生境1309

二、大同荒草滩土蝗生境1310

三、运城黄河三角飞蝗区生境1311

第十七节 陕西省1313

一、陕西稻瘟病生境1313

二、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生境1315

三、小麦病毒病生境1318

四、陕西小麦锈病生境1320

五、金针虫生境1323

六、棉铃虫生境1324

七、内陆蝗虫生境1328

八、粟灰螟生境1328

九、小麦吸浆虫生境1330

十、陕西粘虫生境1334

十一、陕西省啮齿动物生境1336

第十八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38

一、新疆棉花害虫概况1338

二、新疆棉花地老虎1338

三、新疆棉花蓟马1340

四、新疆棉花盲蝽1342

五、新疆棉花棉铃虫1343

六、新疆棉花蚜虫1344

七、新疆棉花榆叶蝉1347

八、新疆棉花棉叶螨1347

九、新疆棉花黑根腐病1348

十、新疆棉花红腐病1349

十一、新疆棉花黄萎病1350

十二、新疆棉花角斑病1351

十三、新疆棉花枯萎病1353

十四、新疆棉花白粉病1355

十五、新疆棉花棉苗立枯病1355

十六、新疆棉花叶轮纹斑病1356

十七、新疆小麦锈病和抗锈品种概述1357

第十九节 浙江省1360

一、浙江稻区三化螟生境1360

二、浙江沿海稻区稻水象甲生境1361

第十七章 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1362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的含义和重要性1362

一、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的含义1362

二、保护区分类1362

三、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的重要性1364

第二节 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研究进展1364

一、早期进展1364

二、现代进展1365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公约》文件中有关保护区的条款1366

第四节 我国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1367

一、农业部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9

二、农业部门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373

三、农业部门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381

第十八章 分省农业部门的重要自然保护区编目1384

第一节 安徽省1384

安徽宣城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湿地1384

第二节 甘肃省1385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85

第三节 广东省1389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89

第四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1391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1

第五节 贵州省1392

一、梵净山自然保护区1392

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394

三、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1396

四、威宁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1398

第六节 海南省1400

一、海南省农业部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综述1400

二、大洲岛海洋自然保护区1401

三、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1402

四、海南临高—儋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1404

五、西、南、中沙群岛自然保护区1406

六、西沙东岛白鲣鸟保护区1409

第七节 河北省1411

一、河北省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1411

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1413

三、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1415

四、张家口大海陀自然保护区1418

第八节 河南省1423

吉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423

第九节 黑龙江省1425

一、哈拉海自然保护区1425

二、挠力河自然保护区1427

三、曙光自然保护区1430

第十节 湖北省1431

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431

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32

第十一节 湖南省1433

一、辰溪县龙门溪大鲵自然保护区1433

二、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34

三、攸县麻鸭自然保护区1437

第十二节 吉林省1439

一、九台市土们岭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1439

二、通化市湾湾川自然保护区1441

三、通榆县瞻榆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1442

第十三节 江苏省1443

一、固城湖水域保护区1443

二、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1446

第十四节 江西省1449

一、江西省农业部门重要自然保护区概况1449

二、文公山自然保护区1450

三、吉安赣江鲥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1452

四、鄱阳湖江豚、银鱼、鲤、鲫鱼产卵场保护区1457

第十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1459

一、根河市冷水鱼地方级自然保护区1459

二、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61

三、乌梁素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464

四、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1467

第十六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1472

一、白芨滩自然保护区1472

二、固原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1477

第十七节 青海省1480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480

第十八节 山东省1482

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82

二、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85

三、乐陵小枣保护区1487

第十九节 山西省1488

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1488

第二十节 四川省1490

螺髻山亚高山草甸自然保护区1490

第二十一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93

伊犁黑蜂自然保护区1493

附录1495

附表1 中国栽培作物来源分类名录汇编(典型种)1495

附表2 中国淡水鱼类分区1500

附表3 草原区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502

附表4 草原区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名录1504

附表5 湿地系统中珍稀濒危植物种名录1505

附表6 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和分布1506

附表7 主要纤维作物种类及分布1509

附表8 主要油料作物种类及分布1511

附表9 糖料作物种类及分布1512

附表10 茶树主要优良品种1513

附表11 主要果树种类及分布1515

附表12 中国各地区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1517

附表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518

附表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522

附图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1527

附图2 中国主要山系示意图1527

附图3 中国自然区划1528

附图4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1530

附图5 中国植被区划1531

附图6 中国农业综合区划15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