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明与未来 兼论火在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道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7575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火-关系-社会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明与未来 兼论火在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2
一、人类及其文明的概念2
(一)人类及其文明是世界演进发展的千万种事物之一2
(二)人类及其文明又是世界上特有的事物,即它拥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特定性3
二、人类文明的定义4
三、论证和分析的基本方法5
第一章 火创造了人类及人类文明7
一、谁创造了人7
二、火创造了“人”9
(一)火的物性让类人猿必须站立起来9
(二)火创造人经历了三个阶段10
(三)火的使用对人类自身发展进化有着重大意义11
三、火文明证据之一:火创造了不同的器具文明时代12
(一)石器、木矛时代12
(二)陶器时代13
(三)青铜器时代13
(四)铁器时代14
(五)蒸汽和电器时代15
四、火文明证据之二:火是人类文明中最广泛的崇拜15
(一)火是人类最早、最普遍的信仰与崇拜16
(二)拜火教是人类最早和最古老的社会性宗教17
五、火文明证据之三:龙是最古老、最典型的火文明符号与图腾18
(一)龙就是火的形状以及古人手持火把围猎和追驱百兽的情形18
(二)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
六、火文明证据之四:各种塔、寺、庙、楼、金字塔等都是源于对火种的保存和崇拜的遗物20
(一)塔是保存火种的产物20
(二)托塔天王(文化)是人类火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21
(三)司(托)塔部落和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与形成23
(四)托塔天王与楔形文字的起源24
(五)金字塔、寺、庙等的历史渊源以及宝塔镇河妖24
七、火文明证据之五:火技术的进步与火文化的传承发展26
(一)取火方法和技术的进步26
(二)使用火的技术和文化27
八、火文明证据之六:火推动了社会产业的形成与分工28
(一)火创造了猎人时代28
(二)火推动了农业种植文明的出现与形成29
(三)家禽饲养的出现和畜牧业文明的形成与分工29
九、火文明证据之七:火决定了古人的迁徙和不同肤色人群的形成30
第二章 人类及其文明的起源地论证33
一、论证的基础、前提和法则33
二、自然火发生与能够被古猿利用的环境条件分析35
三、中国的江淮地区是火创造人的唯一地区36
四、地球海陆板块非对称性分布的原因、证据及其决定37
(一)物质宇宙存在变化的基本情形38
(二)太阳系的动力之源及其运行变化44
(三)地球非对称性海陆结构形成的过程及证据47
(四)亚洲是最早生物生命的摇篮的证据49
五、文明事物自身存在的充分性和必要性51
(一)唯一拥有人工取火的创造发明51
(二)北京山顶洞人考古发掘证明51
(三)火文明文化遗产丰富完整51
(四)文明遗址及其数量的充分性和必要性52
第三章 文明发展的阶段和历程54
一、总论54
(一)人类文明诞生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55
(二)人类文明(距今5万年至今)的主要阶段55
二、人类形成时期(距今100万年—20万年)55
三、盘古准文明时期(距今20万年—6万年)56
(一)盘古是人类最早、最悠久的文明意识和符号56
(二)“三皇五帝”与史前文明57
四、燧皇文明时期(距今5万年—2.6 万年)60
五、巢皇文明时期(距今2.6 万年—2.2 万年)61
六、娲皇文明时期(距今2.3 万年—1.2 万年)62
(一)娲皇文明与母系社会的形成62
(二)女娲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63
(三)生育崇拜和上帝的产生64
(四)娲皇文明时期的主要文明事项与标志65
(五)娲皇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66
七、伏羲—神农文明时期(距今1.2 万年—1万年)67
(一)伏羲—神农文明的形成67
(二)伏羲—神农文明的主要表现68
(三)伏羲氏是人类文明的始祖69
八、四帝(黄帝、炎帝、赤帝、白帝)文明时期(距今1万年—5500年)与最早人类四大文明中心72
(一)黄帝及黄河文明73
(二)炎帝及长江文明73
(三)赤帝与淮河文明74
(四)白帝与济水文明74
九、“四帝”征战与域外后三大文明中心(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距今4500年—公元1500年)76
(一)希腊文明76
(二)罗马文明77
(三)玛雅文明77
(四)赤帝为何成了蚩尤77
(五)炎黄子孙和少数民族概念的形成78
(六)灿烂辉煌的“四帝”文明(距今1万年—5500年)79
十、有史文明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至今)81
(一)奴隶制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476年)82
(二)封建制文明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911年)82
(三)资本制文明时期(16世纪产业革命开始至今)83
十一、生态文明时期(2012年至今)84
第四章 华夏文明的特征和基本内容86
一、文明的价值基础特征与内容86
(一)哲学是文明的基础,决定着文明的价值形式86
(二)天人合一、阴阳一体、生克变化、对立统一哲学观的基本内容88
(三)华夏哲学的传承发展与价值的统一性92
(四)“孔孟之道”和“管韩之道”是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观98
(五)毛泽东思想与精神是对华夏哲学价值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101
二、精神信仰文化的基础特征和内容103
(一)上天、上帝、帝为最高神103
(二)悠久古老的“天帝”“上帝”的信仰精神与崇拜文化104
(三)最高神崇拜和多神信仰107
(四)火崇拜图腾的多样性107
(五)祖先神灵化和祖先崇拜以及神灵崇拜108
(六)悠久完备的祭祀文化109
三、星相、历法文化的基础和内容114
(一)星相文化的产生与形成114
(二)星相文化的星神“星官”制度115
(三)星相文化与星期制的起源117
(四)星相文化与“阴阳五行”理论形成与发展119
(五)星相文化与历法的产生与发展120
(六)星相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23
四、大洪水文化的基础和内容124
(一)黄河流域特有的地理环境124
(二)大洪水文化的唯一性125
五、语言文字的基础特征与内容126
(一)文字的形成和最早的坟典126
(二)文字的演进及载体的变迁128
(三)独特的陶瓷文化、青铜文化、图章文化、篆刻文化和书法文化129
(四)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131
六、社会产业的基础与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132
(一)华夏大地是社会产业的基础和源头132
(二)农业种植的起源与育种文明133
(三)农具的发明创造和农田水利建设134
(四)农业文明、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传承135
七、居住村落文明的基础和内容135
(一)从木巢到州城136
(二)从杆栏式建筑到高台村落136
第五章 华夏族群的迁徙139
一、文字是文明的记录者和传承者139
二、猎人时代华夏族群的第一次大迁徙与洞穴文明140
(一)“豫”的本义是“以矛猎象”,代表强大的猎人部落140
(二)“丝绸之路”是人类最早最古老的迁徙大道141
(三)猎人迁徙播种的文明和信息142
三、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大变革引起的华夏族群的第二次大迁徙143
(一)第二次大迁徙的原因与背景143
(二)迁徙的时间、路线和族群143
四、“五帝”征战与华夏族群的第三次大迁徙144
(一)伏羲和神农之间的征战统一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144
(二)黄帝、炎帝、赤帝、白帝之间的大征战与统一和玛雅文明的形成145
五、区域文明冲突导致的族群大迁徙146
(一)匈奴大迁徙146
(二)敕勒(突厥、回纥、高车)大迁徙147
(三)蒙古族群大迁徙149
第六章 语言和文字的文明与发展152
一、语言的概念与发展152
(一)语言的概念与形成152
(二)母语和方言152
(三)方言与语系153
二、文字的概念、产生过程及发展变化154
(一)文字的概念154
(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变化155
三、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58
(一)概念上的不同158
(二)本质上的差异159
四、文字特有的功能和意义160
(一)汉字能够全面、准确地表现事物及其意义160
(二)汉字能够反映事物的结构和关系160
(三)汉字具有开放性和内生性,能够以有限表无限161
(四)汉字具有丰满的表现宽度和丰富的表达能力162
(五)汉字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162
(六)汉字具有稳定的传承性163
(七)汉字还具有很多特殊功能性164
五、汉字文明的插曲164
六、字母语言符号的形成和发展165
(一)字母语言符号的形成及其总体情况165
(二)腓尼基语言字母符号的形成及其地位166
(三)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发展而来168
(四)拉丁字母由希腊字母发展而来169
(五)斯拉夫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发展而来169
(六)婆罗米语言符号的形成与发展170
(七)阿拉伯语言符号的形成与发展174
(八)人类文字和语言符号的发展演进176
第七章 宗教信仰的文明与发展178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与发展178
(一)自然宗教178
(二)社会宗教180
二、华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181
(一)上天、上帝为最高神181
(二)最高神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和谐发展182
(三)火崇拜图腾的多样性183
(四)祖先神灵化以及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183
(五)悠久完备的祭祀文化184
三、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185
(一)宗教信仰的哲学源头和发展历史185
(二)萨满教186
(三)拜火教186
(四)火种塔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动了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与发展187
(五)佛教的缘起189
(六)犹太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190
(七)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将对上帝的崇拜信仰发扬光大192
(八)伊斯兰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把对上帝的崇拜信仰发展为真主安拉之名193
(九)道教是对中国宗教信仰的一种传承和发展194
四、世界各宗教信仰知识介绍195
(一)各宗教信仰崇拜的最高神介绍195
(二)各宗教信仰的教义和遵守的戒律197
五、宗教之间的差异及其历史原因200
(一)最高神位格的差异200
(二)婆罗门教(印度教)特有的“种姓制度”202
六、各宗教的包容性与开放性203
七、宗教信仰的和谐发展——让信仰的光辉照亮人类未来205
热门推荐
- 1309583.html
- 2855286.html
- 2585181.html
- 47145.html
- 1636516.html
- 3319727.html
- 1037393.html
- 533162.html
- 2672123.html
- 1142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2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5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2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9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7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4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6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