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
  • 肖吕宝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797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诠释学的形成1

第二节 诠释学与刑法解释学6

一、法的确定性与刑法理论的多元性6

二、法学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10

三、法学理论中的人应当是关系的人12

第三节主、客观违法论与刑法解释16

第一章主、客观违法论之争19

第一节 主观违法论19

第二节 客观违法论26

第三节 客观违法论的演变31

第四节 客观违法论之评说37

一、法律规范为社会现象40

二、刑法规范不仅是裁判规范,而且亦为行为规范44

三、结果无价值与二元无价值在刑法解释上的差异54

四、法益的形式60

第五节 我国法学界对于违法的认识图式70

一、我国违法观的历史发展演变70

二、我国刑法学界及法理学界对于违法的认识路径77

三、我国法学界对传统违法构成的质疑85

小结89

第二章 刑事违法的独立性及判断90

第一节 各国犯罪论体系对违法性的处理方式及判断路径90

一、法国刑法理论关于违法的概念及其判断91

二、英美刑法理论关于违法的概念及其判断96

三、德日刑法理论关于违法的概念及其判断99

第二节 三种犯罪论体系的异同100

一、三种犯罪论体系的优劣100

二、三种犯罪论体系的相同点104

第三节 我国刑法理论对违法性的判断路径109

一、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犯罪构成要件排列顺序之争109

二、粗浅的评议114

三、违法性判断层次独立性之提倡125

小结129

第三章 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危害行为法律性质之界定及其法律意义131

第一节 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危害行为法律性质之界定131

一、责任能力理论地位之争议131

二、规范评价与价值评价137

三、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危害行为的法律性质145

第二节 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能否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的比较研究150

一、大陆法系学者对“不法侵害”的理解150

二、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的危害行为与正当防卫153

三、我国刑法学者对“不法”的理解及无责任能力之人与正当防卫的关系158

小结166

第四章 故意与过失的规范化诠释167

第一节主、客观之间的故意过失167

一、行为的主观化与客观化167

二、故意与过失在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的演变171

三、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故意与过失认定的客观化180

四、我国刑法理论中故意认定客观化之提倡190

五、过失认定标准的客观化195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的层位200

一、犯罪故意包含违法性认识,但不需要从个人角度来进行判断201

二、个人不具有违法性认识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内容207

小结209

第五章 共同犯罪成立要件解析210

第一节 各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211

一、德、日与意大利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211

二、法国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成立条件213

三、英美法系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216

四、俄罗斯与中国刑法理论关于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218

第二节 主观违法论导致共同犯罪处罚论上的间隙221

一、“实行犯”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221

二、间接实行犯性质之扩张227

三、扩张性的间接实行会导致量刑上的不合理234

第三节 主观违法论导致量刑上的不合理241

一、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为主犯时242

二、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为从犯、胁从犯时244

小结245

第六章 教唆犯新释247

第一节 教唆犯与共同犯罪人、间接正犯之间的关系247

一、教唆行为的性质及其刑事可罚性247

二、教唆犯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262

三、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表现形式272

第二节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284

小结287

余论288

主要参考文献295

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