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
  • 吉林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教材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1
  • 标注页数:71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学基础 三年制试用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1

第一节 阴阳在生理上的应用1

第二节 阴阳在病理上的应用2

第三节 阴阳在辨证上的应用2

第四节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3

第二章 脏象4

第一节 脏象的含义4

第二节 脏腑的生理病理4

一、心4

二、肝6

三、脾7

四、肺8

五、肾9

附:1.命门2.胞3.三焦10

脏腑辨证参考表11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12

二、口13

一、鼻13

第四节 脏腑和五官及诸窍的关系13

四、心与肾13

二、心与脾13

一、心与肝13

三、心与肺13

三、舌14

四、目14

五、耳14

六、前阴14

七、后阴14

第五节 脏腑与精、神、气、血的关系14

二、血和循环15

一、气和呼吸运动15

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6

四、水液的代谢16

附:水谷运行16

示意图(图1)16

第三章 经络17

第一节 经络的含义17

第二节 经络功用17

一、经络在生理上的功用17

5.心经病证18

4.脾经病证18

6.小肠经病证18

7.膀胱经病证18

2.大肠经病证18

1.肺经病证18

二、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18

3.胃经病证18

11.胆经病证19

附:奇经八脉的病证19

12.肝经病证19

三、经络在诊断上的作用19

10.三焦经病证19

9.心包经病证19

8.肾经病证19

四、经络在治疗上的作用20

第三节 经络的循行20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和循行20

附:经脉环周示意图(图2)21

1.肺经(图3)21

2.大肠经(图4)22

3.胃经(图5)22

4.脾经(图6)23

5.心经(图7)23

7.膀胱经(图9)24

6.小肠经(图8)24

8.肾经(图10)25

9.心包经(图11)25

10.三焦经(图12)26

11.胆经(图13)26

12.肝经(图14)27

附:十二经脉起止参考表27

二、奇经八脉循行和意义27

2.督脉(图16)28

1.任脉(图15)28

3.冲脉(图17)29

4.带脉(图18)29

5.阴?脉(图19)30

6.阳?脉(图20)30

7.阴维脉(图21)31

8.阳维脉(图22)31

第四章 病因和病机32

第一节 内因32

1.风33

一、六淫之邪33

第二节 外因33

2.寒34

3.署34

4.湿34

5.燥34

2.饮食寒热不适35

三、其他原因35

3.偏食35

1.饮食不节35

二、饮食所伤35

6.火35

第五章 辨证纲要37

第一节 八纲辨证37

一、阴阳37

1.阴证37

2.阳证37

附:表里辨证参考表38

3.半表半里证38

1.表证38

2.里证38

附:阴阳辨证参考表38

3.阴证和阳证的关系38

二、表里38

附:寒热辨证参考表39

3.虚证与实证的关系39

1.实证39

四、虚证39

2.实证39

3.寒证与热证的关系39

2.热证39

1.寒证39

三、寒热39

附:虚实辨证参考表40

第二节 六经辨证40

一、太阳证40

二、少阳证40

三、阳明证40

四、太阴证40

五、少阴证40

二、气分证41

一、卫分证41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41

六、厥阴证41

附:六经辨证参考表41

四、血分证42

附:卫气营血辨证参考表42

第六章 治则43

第一节 标本治则43

一、治本44

二、治标44

三、标本同治44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44

一、正治44

二、里证45

3.补脾养肺法45

2.和解肝脾法45

1.泻下法45

4.交通心肾法45

1.辛温解表法45

一、表证45

第三节 辨证立法45

二、反治45

2.辛凉解表法45

五、虚证46

2.活血化瘀法46

1.理气降逆法46

六、实证46

4.补阳法46

3.补阴法46

2.补血法46

1.补气法46

4.清热解毒法46

3.养阴清热法46

2.清热凉血法46

1.清热泻火法46

四、热证46

2.助阳救逆法46

1.温中祛寒法46

三、寒证46

附录:47

1.中药歌诀47

2.汤头歌诀54

3.经络歌诀65

4.穴位分寸歌诀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