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史 第四册 志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民国史 第四册 志三
  • 王建朗,荣维木本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史 第四册 志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兵志1

一 概述1

二 国家军事机构4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家军事机构4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军事机构5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军事机构7

三 地方军事机构9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9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10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11

四 国家军队编制14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14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14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军队编制16

五 地方军队编制18

(一)民军编制18

(二)直系军队编制18

(三)皖系军队编制19

(四)晋军编制19

(五)国民军编制20

(六)滇军编制20

(七)川军各军编制21

(八)黔军编制22

(九)东北军编制23

六 准军事组织24

(一)宪兵司令部24

(二)军统24

(三)国防部保密局25

(四)交通警察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系统警察部队25

(五)壮丁队和国民兵团26

(六)蒙古各盟旗保安队26

七 民族区域地方军事组织27

(一)藏军组织27

(二)蒙军组织27

(三)回军组织28

(四)新疆军队组织28

八 边防29

九 军事教育32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军事教育32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教育33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教育35

十 后勤与装备38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后勤与装备38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后勤与装备39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后勤与装备40

附志一:驻华外国军队42

(一)日军42

(二)苏俄国及其他国家驻军45

附志二:伪军46

(一)伪满洲国军46

(二)伪蒙疆军队47

(三)汪伪国民政府军队48

革命军队志52

一 概述52

二 军事机构54

(一)中央军委54

(二)总参谋部56

(三)总政治部57

(四)总后勤部58

(五)军区59

三 军队编制60

(一)工农红军的编制60

(二)八路军、新四军的编制63

(三)人民解放军的编制65

四 地方军事组织68

(一)赤卫队委员会68

(二)武装部68

(三)山西新军68

(四)华南抗日纵队69

(五)东北抗日联军70

五 民兵71

六 军事教育74

(一)工农红军的军事教育74

(二)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教育78

(三)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教育81

七 后勤与装备84

(一)工农红军的后勤与装备84

(二)八路军、新四军的后勤与装备87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与装备90

战争志93

一 概述93

二 辛亥革命战争95

(一)武昌首义及武汉保卫战95

(二)各省响应武昌起义103

三 护国战争与护法战争119

(一)护国战争119

(二)护法战争129

四 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138

(一)直皖战争138

(二)第一次直奉战争144

(三)第二次直奉战争150

五 地方军阀之间的战争154

(一)湘鄂战争154

(二)江浙战争155

(三)浙奉战争158

(四)国民军与奉、直战争160

六 北伐战争166

(一)北伐决策与出师167

(二)两湖战场168

(三)江西战场170

(四)东南战场171

(五)国民军与北伐战争173

(六)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174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176

七 国民党各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180

(一)蒋桂战争180

(二)蒋冯战争182

(三)蒋张桂战争184

(四)蒋唐石战争187

(五)阎锡山筹划反蒋189

(六)蒋阎冯桂中原大战191

八 土地革命战争197

(一)中国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197

(二)“围剿”与反“围剿”战争206

九 抗日战争217

(一)局部抗战217

(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221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223

(四)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228

(五)克服困难,坚持抗战232

(六)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37

十 解放战争241

(一)国民党的战略进攻和共产党的战略防御241

(二)国民党的战略防御和共产党的战略反攻251

(三)战略决战,解放全中国256

外交志266

一 概述266

(一)民国初期267

(二)北京政府中后期270

(三)南京政府初期276

(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282

(五)抗日战争前期287

(六)抗日战争后期293

(七)解放战争时期298

二 外交制度305

(一)外交权力模式305

(二)外交部315

(三)驻外使领馆328

(四)外交人事制度342

三 中美关系349

(一)北洋军阀和北京政府时期349

(二)南京政府初期359

(三)抗日战争时期366

(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82

四 中日关系388

(一)民初政府继承晚清外交格局388

(二)日本出兵山东与迫订“民四条约”390

(三)中国收回山东权益与中日修约交涉396

(四)日本阻挠北伐与统一401

(五)九一八事变与伪满的建立407

(六)日本进逼华北与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转变412

(七)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与秘密和谈417

(八)中国取得抗战胜利423

五 中俄关系426

(一)北洋政府时期对俄外交426

(二)国民政府时期对苏外交446

(三)战后中苏同盟国关系的转轨459

六 中英关系467

(一)扶植袁世凯主政468

(二)西藏问题交涉468

(三)收回威海卫租借地交涉470

(四)中英在广州的较量471

(五)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交涉472

(六)中英“改订新约”交涉473

(七)英国与中日冲突475

(八)英国与中日战争477

(九)中英战时结盟480

(十)盟国间的矛盾和交涉481

(十一)战后香港受降争执484

(十二)英国在华保持“立足点”486

七 中德关系487

(一)承认中华民国政府488

(二)德、日山东之战489

(三)对德绝交与宣战491

(四)两国关系的恢复和发展494

(五)孙中山的联德尝试496

(六)蒋介石与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团497

(七)易货贸易500

(八)两国关系出现波折501

(九)再度绝交与宣战503

八 中法关系507

(一)北洋军阀和北京政府时期507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16

九 中意关系525

十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31

(一)中国与朝鲜的关系532

(二)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536

(三)中国与蒙古的关系538

(四)中国与越南的关系541

(五)中国与缅甸的关系544

(六)中国与印度的关系545

(七)中国与泰国的关系549

(八)中国与尼泊尔的关系551

(九)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551

主要参考书目5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