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像信源压缩编码及信道传输理论与新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全子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91682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数字通信:图像通信;数字图像处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像信源压缩编码及信道传输理论与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JVT/H.264/AVC视频压缩编解码1
1.1 视频压缩编码相关标准2
1.1.1 标准组织介绍2
1.1.2 相关标准介绍3
1.1.3 MPEG-4概述4
1.1.4 H.264概述9
1.2 H.264标准的内容与特点10
1.2.1 编码、解码框架10
1.2.2 类(profile)与级(level)11
1.2.3 H.264码流语法结构13
1.2.4 概念与新技术14
1.2.5 传输与存储15
1.3 H.264算法基础17
1.3.1 变换与量化17
1.3.2 基于空域的帧内预测技术24
1.3.3 帧间预测技术31
1.3.4 熵编码37
1.3.5 去块效应滤波器42
1.3.6 SP和SI片45
1.4 H.264仿真质量评估47
1.4.1 B帧的使用47
1.4.2 参考帧的数目48
1.4.3 率失真优化(RDOpt)的模式选择49
1.4.4 环内滤波器49
1.4.5 CABAC和CAVLC49
1.4.6 运动补偿的8×8子块50
1.4.7 隔行视频编码50
1.5 H.264的新增内容FRExt51
1.5.1 FRExt的新增技术51
1.5.2 新增的类和级51
1.5.3 压缩效率52
1.6 H.264编解码标准的应用55
1.6.1 视频流的应用55
1.6.2 实时视频通信的应用57
1.6.3 广播电视的应用58
小结60
参考文献60
第2章 小波变换与图像压缩基础61
2.1 傅里叶变换的能力及局限性62
2.2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65
2.3 连续小波变换(CWT)及离散小波变换(DWT)68
2.4 分段近似(piecewise approximation)71
2.5 多分辨率分解(MRA)74
2.6 信号编码78
2.7 离散正交小波变换系数的矩阵求法82
2.7.1 分解变换的矩阵形式82
2.7.2 综合变换的矩阵形式86
2.7.3 实例分析86
2.8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组91
2.9 提升92
2.9.1 提升格式92
2.9.2 提升在帧间编码的应用95
2.10 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编码96
2.10.1 二维小波变换97
2.10.2 基本的阈值编码方法99
2.10.3 EZW编码102
2.10.4 SPIHT编码107
小结112
参考文献112
第3章 静态图像小波压缩标准JPEG 2000114
3.1 JPEG 2000的编码、解码结构116
3.1.1 图像数据划分和分片117
3.1.2 水平偏移118
3.1.3 分量变换118
3.1.4 小波变换118
3.1.5 量化119
3.1.6 小波系数量化编码119
3.2 小波域嵌入式比特层编码120
3.2.1 空间小波树120
3.2.2 嵌入式比特层编码121
3.2.3 基于上下文的熵编码122
3.2.4 嵌入式编码的率失真优化126
3.3 小波图像编码器概述128
3.3.1 EZW编码器128
3.3.2 SPIHT编码器129
3.3.3 EBCOT编码器129
3.4 优化截断嵌入块编码(EBCOT)129
3.4.1 位平面的条件编码——tier1132
3.4.2 优化截断位流排序——tier2139
3.4.3 质量层142
3.5 MQ算术编码147
3.5.1 有限精度的算术编码147
3.5.2 二进制算术编码148
3.5.3 MQ算术编码150
3.6 EBCOT量化编码的复杂度考虑156
3.6.1 失真度的查表计算156
3.6.2 EBCOT的优化截断158
3.7 JPEG 2000标准中可变编码参数及其影响159
3.7.1 切片大小159
3.7.2 分量变换160
3.7.3 小波基的选择160
3.7.4 小波分解层数161
3.7.5 量化161
3.7.6 码块大小161
3.7.7 图像渐进性161
3.8 JPEG 2000码流格式162
3.8.1 主标头162
3.8.2 拼接块标头163
3.8.3 拼接块部分标头164
3.8.4 包164
3.9 JPEG 2000文件格式164
3.9.1 标准文件格式164
3.9.2 ADV202的文件格式166
3.10 JPEG 2000的其他特性166
3.10.1 用户感兴趣区域编码166
3.10.2 ROI效果评估167
3.11 JPEG 2000性能仿真167
3.11.1 JPEG 2000静态图像压缩性能仿真167
3.11.2 JPEG 2000运动图像压缩性能仿真170
小结173
参考文献173
第4章 带运动补偿的小波图像压缩176
4.1 分级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177
4.1.1 传统的混合分级编码178
4.1.2 小波视频分级编码179
4.2 运动补偿时域滤波(MCTF)181
4.2.1 整数精度运动补偿时域滤波181
4.2.2 小数精度运动补偿时域滤波183
4.3 MC-EZBC185
4.3.1 运动估计算法186
4.3.2 MCTF滤波186
4.3.3 时域子带帧编码186
4.3.4 性能仿真187
4.4 小波视频压缩的发展方向190
4.4.1 小波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190
4.4.2 运动预测技术的研究190
小结190
参考文献190
第5章 无线衰落信道195
5.1 无线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及衰落分类195
5.1.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195
5.1.2 无线移动信道的基本衰落类型196
5.2 小尺度衰落中的幅度衰落199
5.2.1 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200
5.2.2 莱斯衰落(Ricean fading)202
5.3 小尺度衰落中的色散203
5.3.1 时间色散204
5.3.2 频率色散207
5.4 小尺度衰落信道模型210
5.4.1 信道模型的数学描述210
5.4.2 统计测试模型214
5.5 抗小尺度衰落的基本方法217
5.5.1 3种典型的系统性能状况217
5.5.2 抗小尺度衰落的基本方法218
小结219
附录A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多径信道模型219
附录B IMT-2000多径信道模型220
参考文献221
第6章 OFDM多载波传输技术223
6.1 OFDM发展简史224
6.2 OFDM的基本原理225
6.2.1 OFDM的系统结构225
6.2.2 OFDM的抗多径原理228
6.2.3 OFDM系统基本参数设计231
6.3 OF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233
6.3.1 分集技术233
6.3.2 同步技术235
6.3.3 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235
6.3.4 峰均功率比抑制技术236
小结237
参考文献237
第7章 OFDM系统中的信道编码239
7.1 信道编码理论基础239
7.1.1 香农信道编码定理240
7.1.2 码重与码距241
7.2 Reed-Solomon(RS)码242
7.2.1 有限域理论243
7.2.2 RS编码245
7.2.3 RS解码246
7.3 卷积码248
7.3.1 卷积码编码248
7.3.2 卷积码解码(Viterbi解码)249
7.4 TCM252
7.5 Turbo码254
7.5.1 Turbo码编码254
7.5.2 Turbo码解码255
7.6 LDPC码257
小结258
参考文献258
第8章 OFDM系统中的同步与均衡260
8.1 OFDM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传输特性260
8.2 OFDM系统中的同步262
8.2.1 相位噪声262
8.2.2 载波频率偏移和多普勒频移263
8.2.3 定时误差(符号同步)264
8.2.4 采样频率偏差265
8.2.5 OFDM系统中的同步技术265
8.3 OFDM系统中的均衡270
8.3.1 时域均衡271
8.3.2 频域均衡274
8.3.3 OFDM系统的二维均衡275
小结276
参考文献276
第9章 OFDM-CDM及CI技术278
9.1 OFDM-CDM系统原理278
9.1.1 OFDM-CDM系统结构278
9.1.2 OFDM-CDM系统特性分析279
9.2 CI技术280
9.2.1 CI信号的概念280
9.2.2 CI信号的特性分析282
9.2.3 CI技术的意义与应用289
9.3 CI技术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294
9.3.1 系统结构及实现方案294
9.3.2 低峰均功率比(PAPR)特性298
9.3.3 系统传输容量和性能的提高302
小结306
参考文献306
第10章 OFDM技术的应用309
10.1 无线宽带局域网标准(802.11a)309
10.2 无线宽带广域网标准(802.16a)314
10.2.1 IEEE 802.16a物理层组成314
10.2.2 模式AL(OFDM)的帧结构316
10.2.3 模式BL(OFDMA)的帧结构318
10.3 Hiperlan 2321
10.4 数字广播322
10.4.1 数字音频广播(DAB)标准322
10.4.2 数字视频广播(DVB)标准324
10.5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标准332
10.6 后三代移动通信334
小结336
参考文献336
第11章 IP-TV技术338
11.1 Internet338
11.1.1 三大网络338
11.1.2 基于IP分组传输的系统设计339
11.2 IP-TV340
11.2.1 传输方式340
11.2.2 播放方式341
11.2.3 数据341
11.2.4 服务器342
11.2.5 协议342
11.3 QoS348
11.3.1 拥塞控制349
11.3.2 差错控制351
11.3.3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356
小结358
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
- 3075494.html
- 601523.html
- 839175.html
- 1946975.html
- 2110066.html
- 1738535.html
- 1040309.html
- 3541596.html
- 2582527.html
- 3713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3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3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