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人才思想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祥浩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3596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人才思想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3
第四篇 隋唐人才思想3
第一章 隋唐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3
一、隋唐大一统王朝的重建和衰亡3
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与发展6
三、儒学正宗地位的恢复8
第二章 王通11
一、用贤必统以仁义公恕11
二、君子有道,小人无道13
三、“达天下之道而公其心”的人才理想16
第三章 李世民18
一、“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19
二、“但问堪否,不论亲疏”20
三、因材授任,用直去谗22
四、教知民生疾苦24
第四章 魏徵27
一、求而则有,不求则无28
二、既用不疑,重在信任30
三、善有六正,恶有六邪32
第五章 刘知几34
一、史才须有三长34
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37
第六章 陆贽39
一、致理之本,在于得人39
二、“求才贵广,考课贵精”42
三、“听言考实”,良莠可分44
四、“驱驾扰训,唯在所驭”46
五、对中唐选举弊端的分析48
第七章 韩愈52
一、得人始得天下之心52
二、贤者谋道不谋食54
三、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56
四、自荐为求行道58
五、“圣人乃万世标准”的人才理想61
六、学可成才,学必从师63
第八章 李翱66
一、以道为贤66
二、择而必用68
三、忠正可察,奸邪可辨71
第九章 柳宗元73
一、贤者德才兼备73
二、尚贤不尚亲,求智不求贵75
三、观行考智,贤否可辨78
四、任贤用才,“类于梓人”80
五、育才教以中道82
第五篇 宋元人才思想87
第一章 宋元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87
一、政治改革与专制制度的强化87
二、科举制度与取士制度90
三、理学的兴起与发展92
第二章 范仲淹95
一、委人以职,不委人以权96
二、对取士用人制度的改革98
三、以名为教,养育人才100
第三章 李觏103
一、守国在政,行政在人103
二、知人则哲,尧舜犹难105
三、无德而才,犹资盗以兵107
四、才任相当,考能效实109
五、才取其长,用当其宜111
六、非教化则才不成113
第四章 欧阳修116
一、圣贤穷达,皆由势成116
二、淘汰择士,优选择将118
三、用朋党、审毁誉、慎专信、善听言121
四、立按察、行黜陟123
第五章 司马光126
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27
二、以至公之心,求实干之才129
三、随材用人而久任131
四、才德不能两全,舍才而取德134
五、看大义而不看小仁的人物评论136
六、对科举制度的批评139
第六章 王安石142
一、“方今之急,人才而已”142
二、取之之道144
三、任之之道146
四、养之之道149
五、教之之道151
六、作圣之道153
七、对当世取士之道的批评155
第七章 程颢 程颐158
一、受天谓性,禀气谓才159
二、有天下者以亲贤为急161
三、求贤之道,以公不以私163
四、挚诚待士,养贤待用165
五、变化气质,学以成才168
六、尽理、明道、无我的人才理想170
第八章 苏轼173
一、取之欲宽,用之欲狭173
二、君子小人各得其安176
三、才须气扶179
四、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181
五、高世之才,必善自处穷183
六、对诗赋取士的肯定186
第九章 秦观189
一、人才的四德与四品189
二、经术、诗赋、德行三者并存192
三、资历、名望并重,不嫉朋党193
第十章 朱熹197
一、性同才异,理一分殊198
二、进贤退奸,然后有济200
三、立德行,罢诗赋,分年试经取士202
四、患在小人,不患朋党205
五、才德相须,好恶在于所用207
六、设学养才,教以人伦210
七、辨乎天理人欲的人物评论212
第十一章 陆九渊216
一、观人在观其心216
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218
三、反求本心,学以成才220
第十二章 陈亮223
一、人才因事乃见223
二、用才恃心而不恃法226
三、德、智、功兼备为英雄229
四、志节、识度为先的人才评论231
第十三章 叶适235
一、以道德务实为才235
二、以大义为号召,多途求才238
三、任人而不任法240
四、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242
五、所用在于所养244
六、对宋代取士用才制度的分析与批判246
第十四章 许衡251
一、人贵有才252
二、人法相维,不独出己意254
三、教人当知其本有,不教人以本无256
第六篇 明清人才思想261
第一章 明清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261
一、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政治特征261
二、明清的取士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变化264
三、王学的盛衰与学术思想的变化267
第二章 刘基270
一、君不自强,士多则强271
二、以道求贤,慎其所择273
三、因材授任,舍短用长274
四、教其所不知,引其所不能276
第三章 王守仁279
一、能否致良知,圣愚所由分280
二、荐贤别于自己用人282
三、吉士不可舍,憸人不可用283
四、教以致良知,蓄才以备用287
第四章 王廷相290
一、求贤之方与择将之术290
二、用贤去邪,量才授职293
三、审几察时,同心协恭296
四、博外精内,学变气质298
第五章 李贽301
一、人臣流品302
二、求豪杰于异人之中304
三、因材授任,不废小人306
四、才、胆、识以识为大308
五、独立而不庇荫于人的人才理想310
六、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人物评论312
七、对道学人才的批判315
第六章 吕坤317
一、气不同,才亦不同317
二、全才、真才、成人、君子和凡才319
三、各尽其力,各效所长322
四、贤才邪人,其类可分324
五、君子以才为贵,小人以才为害327
六、协众心以求成功329
七、扶持资质,全在学问331
第七章 黄宗羲334
一、宽其法,开多途以取士335
二、以公用人,革除弊病337
三、择师明学,教以成才339
第八章 顾炎武342
一、取士要用荐举343
二、任人不任法,用才不循资,内外并重345
三、对文人的批评348
四、对科举的批判350
五、对生员制的否定352
第九章 王夫之355
一、材恶累性,材善尽性356
二、“有道则知,无道则愚”358
三、非变革不能兴人才359
四、广开仕途,权归吏部361
五、以道御士而不治士363
六、察前事所已效,审才能之可至366
七、不强物自任,因人以成天368
八、辨正邪、是非、功罪的人物评论371
九、善学则成才,不学则致愚373
十、对历代选举制的批评375
第十章 唐甄380
一、性体才用,尽性尽才380
二、立功为贤,六善为能384
三、以贤进贤,贤才不可胜用386
四、抑尊善任,才尽其用388
五、成败去就,谨于所择,决于心志390
六、天之生人,无不可造者392
第十一章 颜元396
一、实学实干者为才396
二、取三事之人,由乡举里选399
三、务实学,成实才401
四、对程朱陆王虚学误才的批判403
第十二章 章学诚406
一、一代人才,皆时会所成406
二、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408
三、“假年不足懋学”411
第七篇 近代人才思想417
第一章 近代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417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417
二、科举制度的废止与新式学校的勃兴420
三、近代社会思潮与中西学术的汇合423
第二章 龚自珍427
一、九州生气恃风雷428
二、不论资、不制人、高待遇与专其职429
三、对清代摧残人才的批判432
第三章 魏源435
一、心力有大小,人才有高下436
二、求则愈出,置则愈匮438
三、因材授任,不恶小人而恶鄙夫440
四、务本、知变与识机442
第四章 曾国藩445
一、取士欲其广446
二、用士欲其慎448
三、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450
四、教之人才辈出,不教人才消靡453
五、人才高下、视其志趣的人物评论455
第五章 康有为458
一、挽世在人才459
二、热力、变力、智力俱为人才461
三、求用热血之士464
四、破除常格,不次拔擢466
五、政党有害人才468
六、兴学以育才470
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473
第六章 谭嗣同476
一、人才为变法之本477
二、取实学实用之士478
三、设学校、兴学会、办报纸以育人才481
第七章 梁启超484
一、地理决定人才485
二、才智为立国之本487
三、精神重于知识490
四、英雄与时代492
五、变法以革用人弊端494
六、无所谓成,无所谓败496
七、开启民智、绅智、官智以育才499
第八章 严复502
一、用进才进,用废才退503
二、人才者国之桢干505
三、治事与治学分途507
四、以实业教育造实才510
五、对八股取士的批判512
第九章 章太炎515
一、唯革命造就人才516
二、取士不以智能诡法518
三、用人有五术520
四、知识愈进,道德愈退522
第十章 孙中山525
一、人有三系,才力各不相同526
二、人才要懂政治528
三、取士必以考试531
四、用人应该开放533
五、成功在于有志535
六、权能必须相分537
后记541
热门推荐
- 1553791.html
- 1123147.html
- 3285120.html
- 3835934.html
- 431788.html
- 1141105.html
- 2380306.html
- 1925493.html
- 1909514.html
- 1511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1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7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8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9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6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2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