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 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 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 张宏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53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中央革命根据地-研究-江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 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1

二 学术史回顾4

三 研究时段与相关概念的界定11

四 本文的创新点12

五 理论、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5

第一章 革命序幕:共产党与苏区农村18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民性19

一 原初的营利意识19

二 安逸的“乐土”24

三 山区型权威性格28

第二节 早期江西革命组织的生态分析31

一 江西早期的革命情形32

二 革命组织生态分析35

第三节 地缘革命学: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42

一 理论背景与解释限度44

二 地理环境、社会控制与革命的兴起45

三 封闭性与外向性悖论中的革命传播50

第二章 革命下乡: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盟57

第一节 乡村革命的源起:赣南、闽西革命初期的领导群体57

一 地方素质:乡村暴动的领导群体构成59

二 外部活动:革命思想的产生70

三 在乡下干革命:身份认同与革命的职业化72

第二节 走向乡村:苏俄模式与中国的农民革命77

一 从“强调工人成分”到“农民革命”78

二 “党指挥枪”:强有力列宁主义政党的塑造81

三 “肃反”:作为民众动员的一环85

第三节 革命的“瓶颈”与中共动员模式的形成88

一 革命的“瓶颈”89

二 动员、任务与政令:中共党人的应对92

第三章 环境性情仪式:苏区民众参与的动力机制108

第一节 赤白对立:革命环境的形成109

一 “意识觉醒”中产生“革命精神”110

二 “赤白对立”中形成“革命情势”114

三 “特定场景”中塑造“革命荣耀”119

第二节 农民性格与革命的传播122

一 农民利益即时满足的实利主义123

二 接受革命教化之前的农民具有同质性而导致的简单、好走极端的特质128

三 中国传统农民的人情文化:重人情、轻人性的非理性思维131

第三节 乡下人的革命性:农民仪式与革命“在场”135

一 农民的仪式136

二 革命的“在场”140

三 革命表象与农民行为143

第四章 “边缘化战略”:中共动员与苏区民众的基本利益、社会感情147

第一节 越穷越革命?——革命动员中的贫雇农148

一 “越穷越革命”:中共动员理念中的贫雇农149

二 走向“革命”:贫雇农从观望、质疑到从众的心理进程153

三 政治压力的形成:组织性动员与对立面的控制158

第二节 婚姻自由与中央苏区的妇女动员163

一 政策倾斜:杠杆是这样撬动的164

二 婚姻自由与阶级斗争:积极性孰大孰小?168

三 心理基础与制度保证172

第三节 时刻准备着:小学教育与苏区儿童动员176

一 小学教育——国共两党争取民众的一个重要领域176

二 苏区的小学教育180

三 中共的儿童动员186

第五章 政党战斗力的锻造:走向乡村的党组织建设189

第一节 在“传统”中革命:苏维埃基层党组织建设189

一 中共构建基层政权的设想与现实困境190

二 苏维埃政权与原有的权力体系193

三 苏维埃基层政权的构成趋势198

第二节 民主“下乡”:从《红色中华》看苏区的群众监督204

一 苏区的喉舌——《红色中华》报204

二 群众批评的内容分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205

三 群众监督的制度化条件与作用210

第三节 阶级“再造”:查田运动与中央苏区民众动员214

一 中央苏区阶级基础的困境:查田运动的兴起215

二 查田运动与中央苏区基层组织的重塑218

三 再造阶级基础的动员机制:查田运动与民众革命积极性的契合222

结论与思考:理解农民、理解革命229

一 中共动员的三种模式229

二 实质性问题:“农民性”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231

三 思考与跨越:理解农民、理解革命234

参考文献237

后记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