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协商民主研究 宪政主义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协商民主研究 宪政主义视角
  • 戴激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58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民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协商民主研究 宪政主义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目的1

二、基本范畴与研究方法10

第一章 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15

一、民主的基本意涵及其实践形式15

(一)民主的基本意涵15

(二)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主要流派21

(三)民主的基本实践形式: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24

二、协商民主:当代民主范式的新诠释29

(一)协商民主的兴起背景与概念界定30

(二)协商民主的价值:对照其他民主理论44

(三)相关概念之辨析53

三、协商民主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59

(一)协商民主的思想渊源61

(二)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69

四、协商民主是否乌托邦:批评与实施难题82

(一)对协商民主的批评83

(二)协商理想的实施难题91

(三)作为社会学习机制的协商民主:生活需要乌托邦95

第二章 协商民主与宪政理论之互动102

一、民主与宪政:互斥或共容103

(一)民主与宪政关系论说103

(二)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张力108

(三)民主与宪政之间的融合113

二、协商民主对宪政国家的理论贡献120

(一)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120

(二)协调宪法关系: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126

(三)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132

三、宪法对协商民主的促进和保障138

(一)创造和规范公共领域138

(二)规定和保障人权145

(三)转化政治分歧147

(四)凝聚社会共识151

第三章 协商民主的域外实践:历史与现况154

一、早期西方协商民主的形式及其实践155

(一)古代雅典民主的协商方案155

(二)中世纪城市共和国的协商传统158

二、近代西方协商民主的形式及其实践162

(一)英国议会中的协商决策习惯162

(二)美国制宪会议中的协商安排165

三、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的应用路径:方法与程序171

(一)协商民意测验172

(二)公民共识会议176

(三)公民陪审团178

(四)专题小组179

(五)寻找美好未来会议180

(六)欧盟制宪过程中的协商机制182

四、对西方协商民主实践的宪政分析185

第四章 协商民主在中国:理论与实践192

一、协商民主对中国宪政建设的理论价值192

(一)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完善193

(二)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194

(三)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196

(四)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宪法共识196

(五)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8

二、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基础与宪法资源200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基础200

(二)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宪法资源208

三、中国的协商民主形式及其实践:历史与当下216

(一)和合文化与历史传统中的协商政治实践216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0

(三)中国城市的协商民主实践:以上海市静安区“居民议事会”为例227

(四)中国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以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会”为例231

四、对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宪政分析235

五、协商民主实践的反思:现代国家的宪政努力239

(一)中西方协商民主异同点比较239

(二)协商民主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244

(三)理想的协商情境之实现:现代国家的宪政努力249

第五章 协商宪政:转型中国共和方案之研拟257

一、共和国未来宪政路径之选择:一种协商民主的模式258

(一)汉密尔顿难题与中国问题2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现行宪法文本的解读260

(三)协商宪政:作为转型中国共和方案的理论探索265

(四)以最好的方式联合起来:协商宪政的共和意蕴271

二、协商宪政之运行:规范依据、基本原则与制度载体275

(一)协商宪政运行的规范依据275

(二)协商宪政运行的基本原则277

(三)协商宪政运行的制度载体279

三、迈向协商的宪政共和国:值得期许的美好愿景283

(一)国家制度层面协商民主的完善:以政协制度为重点283

(二)社会层面协商民主的推进:以培育公民社会为中心291

(三)加强宪法程序建设:有效协商之基础302

(四)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协商权利之保障309

(五)广泛开展宪法教育:协商公民之养成315

余论332

参考文献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