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理性创新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技理性创新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
  • 赵建军,方玉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46790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理性创新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文明3

第一章 文明发展之路3

第一节 文明的起源3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3

二、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8

三、从野蛮走向文明9

第二节 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10

一、文明的表现形态10

二、文明的演进方向10

三、文明的现代转型11

第三节 文明的本质及文明发展理论13

一、文明的界说13

二、几种主要的文明发展理论15

第二章 文明演进中的科学技术2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旨趣20

一、科学的旨趣20

二、技术的旨趣22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联23

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24

五、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5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26

一、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26

二、近代的自然科学技术27

三、现代的自然科学技术29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30

一、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31

二、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31

三、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31

四、高科技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31

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32

第三章 科学技术推进文明的进程33

第一节 时代变迁的科技印迹33

一、科技成为时代划分的标志33

二、科学家、发明家的历史贡献36

第二节 科技源流与文化传统的互动39

一、文化传统对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制约作用39

二、科技源流对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40

三、历史上的科学与宗教44

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46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47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48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49

四、新科技革命50

第二篇 科学技术与理性55

第四章 科学理性55

第一节 西方科学理性的历史呈现55

一、古代西方科学理性的萌芽55

二、近代西方科学理性的形成56

第二节 现代西方科学理性59

一、逻辑理性60

二、历史理性63

第三节 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统一68

一、夏佩尔的科学合理性理论68

二、普特南的科学实在论观点69

三、走向历史的逻辑理性71

第五章 技术理性73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两种研究传统73

一、两种研究传统73

二、两种文化视角75

第二节 技术的本质特性76

一、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77

二、技术的两重性77

三、技术的价值负荷性79

四、技术的相对自主性80

五、技术的文化渗透性82

第三节 技术理性的现代展现及其未来命运82

一、技术理性发展的三个阶段82

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立的表现及缘由84

三、技术理性的未来命运85

第六章 科技伦理理性88

第一节 科技和伦理的冲突88

一、历史上对科技与伦理关系的思考88

二、科技与伦理冲突89

三、科技与伦理冲突的焦点90

第二节 科技理性批判92

一、科技中性论批判92

二、西方现代科技批判思想94

第三节 科技伦理的建构95

一、科技伦理建构的重要问题95

二、科技伦理的特点98

三、当代科技伦理的几个问题100

第三篇 科学技术与方法107

第七章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7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107

一、提出科学问题107

二、发现科学事实108

三、进行理论思维109

四、提出科学假说111

五、构建科学理论111

第二节 方法应用的创造性思维112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12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113

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115

第三节 科学新思维与现代化方法120

一、复杂性思维120

二、随机性过程122

三、系统性运作123

四、TRIZ方法124

第八章 技术研发128

第一节 技术研发的内涵128

一、技术研发的特点128

二、技术研发在技术活动中的作用129

第二节 方案设计与试验130

一、方案设计的涵义及过程130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31

三、方案试验和实施方法133

四、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法134

第三节 技术创新135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135

二、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137

三、技术创新的国际比较139

第九章 工程实施141

第一节工程活动的性质和特点141

一、什么是工程141

二、工程活动的特征143

三、把工程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146

第二节 工程活动的一般过程148

一、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148

二、从事工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50

三、现代工程的巨型化、复杂化152

第三节 工程实施的方法应用153

一、工程决策方法153

二、工程管理方法155

三、工程监理方法156

四、工程评估方法157

五、工程创新方法158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163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运行机制163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63

一、科学技术的三大功能163

二、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166

三、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167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169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169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机制170

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体系173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融合及价值选择177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融合177

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适应性177

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相容性178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179

第二节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180

一、当代大科学观的形成180

二、当代科技应用的“双刃剑”效应181

三、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183

第五篇 科学技术与创新189

第十二章 创新时代与社会发展189

第一节 创新时代的基本特征189

一、数字化、信息化成为知识经济的领头羊189

二、高新技术是制胜法宝191

三、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191

第二节 创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态势195

一、倡导和强化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195

二、世界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美国、日本为例196

三、中国应对创新时代的挑战196

第三节 创新时代与思维方式的变革197

一、科技创新与思维方式变革的互动197

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意识198

三、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应采取的措施198

第十三章 创新战略与人才政策201

第一节 自主创新战略201

一、自主创新201

二、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204

三、自主创新战略的重点内容205

四、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意义207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210

一、知识经济呼唤知识产权战略210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特点211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路径216

第三节 全球人才格局与中国人才战略219

一、人才成为21世纪第一资源219

二、发达国家人才战略221

三、中国人才政策走向222

第十四章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发展之路225

第一节 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及领域225

一、信息技术的突破: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云计算225

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228

三、智慧地球孕育技术革命230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与3D打印引发奇迹231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选择232

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行动232

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235

三、低碳技术与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240

四、绿色发展与治理变革245

五、美丽中国与人民福祉251

第三节 科技支撑下的多元社会体系建设253

一、文化创新与竞争优势253

二、科技文化与休闲人生256

三、科技价值与人文价值融通的和谐社会260

后记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