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
  • 孔钢城,王孙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6382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校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1

一 视角1

二 概念4

第二节 发展转型与动力10

一 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10

二 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17

三 关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22

四 关于大学发展动力的研究29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和框架34

第二章 MIT:以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工程技术学院38

第一节 MIT的建立38

一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38

二 19世纪中叶学院模式41

三 MIT的建立49

第二节 作为高等技术学院的MIT55

一 全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55

二 科学与技术之争66

第三节 本章小结76

第三章 MIT: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78

第一节 MIT早期的科学研究发展78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MIT外部环境分析81

一 20世纪初至二战前的美国社会环境状况81

二 20世纪上半叶的科学技术发展82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学校的缓慢发展84

第四节 康普顿科学立校理念的确立87

第五节 MIT向理工研究型大学的转变88

一 学校管理机构的调整88

二 推动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89

三 二战——MIT科学研究崛起的助推器98

第六节 MIT向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变革109

一 二战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环境状况109

二 遴选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110

三 跨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111

四 更新教育理念与发展一流文科120

第七节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MIT132

第八节 本章小结135

第四章 MIT: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137

第一节 MIT的创业传统137

一 根源于学校文化的创业基因137

二 “技术计划”137

三 MIT教师关于咨询工作的讨论140

四 MIT专利政策的制定145

五 二战项目合同制的确定150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MIT外部环境分析155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环境状况155

二 二战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157

第三节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兴起与发展157

一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兴起与发展158

二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创造源泉160

第四节 “贝杜法案”对创业型大学模式的影响166

一 “贝杜法案”颁布的背景166

二 “贝杜法案”的主要内容168

三 “贝杜法案”对美国大学的重大影响170

四 “贝杜法案”对MIT的影响175

第五节 本章小结177

第五章 MIT:创业型大学特征与回归工程178

第一节 MIT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178

一 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178

二 师生创业活动的繁荣179

三 MIT创业生态系统182

第二节 MIT创业型大学的运行特征186

一 各类跨学科组织大量出现186

二 学校技术管理组织197

三 知识生产模式和技术转移模式的变化200

第三节 大学—产业界—政府三者互动关系204

一 MIT与产业、政府的早期互动204

二 大学—产业界—政府三者关系的模式分析208

三 MIT三螺旋模式下三者角色定位211

第四节 回归工程:不同类型大学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215

第五节 本章小结215

第六章 MIT:发展转型的理念驱动与利益相关者分析218

第一节 MIT的教育理念218

一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219

二 刘易斯报告的教育原则220

三 “学生生活和学习工作组”报告的教育原则222

第二节 MIT发展转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224

一 MIT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群体期望224

二 MIT发展转型的内部利益相关者驱动226

三 MIT发展转型的学校外部利益相关者235

四 MIT利益相关者评价246

第三节 本章小结247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248

第一节 主要结论248

第二节 对中国大学发展的启示251

参考文献257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