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马克思和涂尔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马克思和涂尔干
  • (美)杰弗里·C.亚历山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445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社会学-理论研究;马克思,K.(1818~1883)-社会学-思想评论;涂尔干,E.(1858~1917)-社会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 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马克思和涂尔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 作为解释的一般理论论证:“解读”的关键作用1

第一部分 集体秩序与行动的两可性13

第二章 马克思的早期阶段(1):从道德批判到外在必然性13

1.马克思主义解释中的还原与合并14

2.“早期著作”:从规范的对抗到功利性计算18

2.1 道德批判与诉诸普遍规范:起点18

2.2 自然需要与诉诸个人利益:最初的转变&23

2.3 异化与服从物质秩序:在1844年手稿中对政治经济学的模棱两可的接受33

2.3.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挑战:作为类存在之确证的哲学多元性34

2.3.2 权宜的解决:“自然人”与政治经济学的工具论逻辑36

2.3.3 悬着的线索:异化的主观基础与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问题45

第三章 马克思的早期阶段(2):对道德批判的批判与唯物史观的起源53

1.转变时期53

1.1 对文化“普遍性”的抨击与哲学的终结54

1.2 改变“异化”的地位:在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中对主观性的抨击62

1.3 晚期马克思主义中的残余范畴:无法解释的规范性行动69

2.成熟时期:《共产党宣言》关于合理行动与强制秩序的理论73

3.结语:解释的失误与马克思的真正贡献83

第四章 涂尔干的早期阶段(1):从自愿性道德向作为外在强制之道德的模糊转变97

1.对涂尔干的解释中的还原与合并98

2.涂尔干的早期著作:对自愿性道德之探索的失败104

2.1 社会危机与对作为对策的集体主义之探求106

2.2 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集体主义取向的道德112

2.3 涂尔干关于道德秩序的自相矛盾的观点:理论上的模棱两可与转向反意志主义的决定论119

2.3.1 行动问题:涂尔干对利己主义合理性的模棱两可的批判120

2.3.2 秩序问题:转向集体控制的曲折途径124

2.4 非意愿性道德与涂尔干之最初的社会学142

2.5 结语:机械秩序以及涂尔干与工具论传统的关系146

第五章 涂尔干的早期阶段(2):作为调和工具性秩序与自由之尝试的《社会分工论》155

1.作为机械秩序之矫正的“物质个人主义”:早期社会学论文关于分工的观点158

2.《社会分工论》中的经验发现与理论矛盾162

2.1 第一卷:关于现代性的工具论与规范论的对立166

2.1.1 作为预设问题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转向工具论的个人主义167

2.1.2 作为已经分化的道德共同体的现代性:探求意愿性秩序的最后努力175

2.1.3 向现代工具论的妥协:作为强制力量的非契约团结183

2.2 第二卷:分工的工具性—集体性原因191

2.3 第三卷:涂尔干的批判唯物主义的残余范畴198

3.结语:作为向斯宾塞和马克思复归的《社会分工论》205

第二部分 通向集体秩序的两条不同的途径211

第六章 马克思的后期著作:关于工具性控制之解释的精致典范211

1.历史的发展与革命的滞后213

2.《资本论》论行动和秩序217

2.1 工具性行动与商品形式217

2.2 强制性秩序与资本主义的“规律”221

2.3 虚假意识与反映性的上层建筑231

2.4 服从的真正根源:“看不见的线”—劳动力的物质再生产243

2.5 真正的意识: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工具合理性248

3.后期著作在经验研究中的地位257

4.后期著作在伦理问题上的地位263

5.“社会”决定论:行动和秩序的合并以及马克思关于个人的理论266

第七章 涂尔干的后期著作(1):向作为精神力量之道德的转变274

1.对《社会分工论》的批判:中期阶段以及涂尔干对道德秩序的最初理论重建278

1.1 作为理论批判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281

1.2 《社会主义》和《自杀论》:作为道德和感情的交换与联合286

1.3 涂尔干的变革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原因299

2.使道德精神化:作为意愿秩序之模式的宗教302

2.1 “启示录”:涂尔干对神圣性的研究305

2.2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对其中期著作的影响315

2.3 新理论的巩固:涂尔干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社会学年鉴》的创立325

3.结语:涂尔干无意中的表白332

第八章 涂尔干的后期著作(2):宗教模式与唯心主义社会理论337

1.规范社会:制度的等级339

2.文化与神圣的个人342

3.家庭与职业:特殊主义精神的两个领域348

4.作为超验表象的国家和法律352

5.教育:一种现代制度的宗教性质和历史发展363

6.道德经济学与唯心主义的缺陷374

7.结语:“社会”事实的欺骗性:作为行动与秩序之合并的社会学唯心主义379

第三部分 单维理论及其不满389

第九章 社会学唯心主义古典理论中的模棱两可及其修正:涂尔干与“涂尔干主义”389

1.涂尔干的“次要思想”:理论合并与残余的功利主义391

2.作为范式之修正的“涂尔干主义”:唯心主义的工具化399

第十章 社会学唯物主义古典理论中的模棱两可及其修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428

1.马克思的“次要思想”:作为道德团结和自愿行动之产物的革命430

2.作为范式之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规范化447

3.结语:单维理论的危机与超越它的必要484

注释485

马克思和涂尔干的著作目录667

著者一引文索引675

主题索引6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