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化经济学
  • 厉以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580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文化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文化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5

第一节 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谈起5

一、文化产品5

二、两个“交易”过程7

三、无论是一个“交易”过程还是两个“交易”过程,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都不会消失10

第二节 文化产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评价15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评价15

二、文化产品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区别18

三、如何评价和看待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20

第三节 文化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23

一、文化产品创作者投入的成本23

二、资源配置效率和文化产品生产单位的资源配置调整26

三、第三种效率概念的提出:X效率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状况28

四、文化产品的溢价问题32

第四节 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效益34

一、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效益的判断和测定34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是否需要对文化产品生产有阶段性的要求36

三、腐蚀人们心灵的因素很多,能简单地归咎于文化产品的负面社会效益吗?38

第二章 文化产业40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产业”?40

一、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40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43

三、文化产业能不能是中性的产业?45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和我们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46

一、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一:高新技术化46

二、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二:规模经济化48

三、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三: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49

四、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四:垄断化51

五、我们对文化产业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52

第三节 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54

一、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54

二、文化产业和居民收入上升过程中的社会购买力57

三、文化产业和社会就业的增长58

四、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赢60

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GDP的新内容61

第四节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4

一、文化产业和群众性的创意、创新、创业64

二、文化产业和城镇化的新阶段65

三、文化产业和社会养老保障72

四、文化产业和绿色经济74

五、文化产业和社会和谐红利的涌现76

第三章 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80

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回顾80

一、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80

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81

三、新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人85

四、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88

五、文化启蒙的意义90

六、文化创新的意义91

第二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94

一、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94

二、“五四运动”的由来及其伟大意义95

三、西学东渐97

四、社会变革的继续探索101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04

第三节 文化启蒙有待继续,文化创新有待深入106

一、新文化运动只是暂时告一段落,它仍继续进行106

二、文化启蒙远未完成108

三、文化创新潮流是不可阻挡的109

四、21世纪中国的新文化靠人民群众继续创新113

五、为什么在文化经济学中必须增添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的内容?119

第四章 文化调节122

第一节 三种调节出现的顺序122

一、经济学的使命:研究资源有效配置122

二、市场调节125

三、政府调节128

四、道德力量调节133

第二节 关于第三种调节的进一步论述136

一、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136

二、社会大动乱时期的实际情形137

三、非交易领域内的调节138

四、三种调节不一定是彼此冲突的,它们更可能是互补的141

五、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管理和行会组织为例144

第三节 效率的两个基础148

一、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148

二、效率的道德基础149

三、超常规效率152

四、道德力量调节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调节155

第五章 文化包容159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159

一、世界的多样性159

二、文化的多元性162

三、一种文化是不是会并入另一种文化?165

四、中国古代文化融合的基础167

第二节 文化包容的内涵173

一、通婚是文化包容的一个重要标志173

二、谋生之道175

三、置产的可能性176

四、仕途177

第三节 文化包容的意义178

一、文化包容是文化融合的前提178

二、以佛教的中国化为例说明文化包容范围的扩大181

三、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打击寺院势力的举措?183

四、民生政策是关键185

五、宗教冲突和民族隔阂的化解187

六、城镇化在文化包容方面的促进作用191

第六章 文化自信196

第一节 文化自信的意义196

一、什么是文化自信?196

二、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198

三、认同和文化自信199

第二节 对人力资本概念的全面了解203

一、人力资本概述203

二、人力资本的累积就是文化的累积206

三、再论文化自信和人力资本的关系208

第三节 培育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210

一、从效率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谈起210

二、伟大的实践:让数以千百万计的农民成为创业者和创新者212

三、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216

第四节 新型的企业家群体220

一、企业家的定义220

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222

三、关于第三次分配的讨论223

四、第三次分配的社会经济意义225

五、第三次分配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228

六、企业文化和企业自信229

第七章 文化制衡234

第一节 道德制衡和文化制衡是同义语234

一、道德制衡的含义234

二、道德制衡的作用236

三、为什么道德制衡就是文化制衡?238

第二节 “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240

一、“经济人假设”的含义240

二、“社会人假设”的含义241

三、“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长期并存244

四、关于家族企业“两本账”的分析246

五、“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并存情况下的文化制衡249

第三节 小业主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均衡252

一、社会的亢进因素和抑制因素252

二、小业主思想的作用254

三、企业家精神的作用257

四、对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的再认识259

第四节 文化制衡的持久性264

一、不同年龄的人对文化的认识差距264

二、不同职业的人对文化的认识差距268

三、对文化制衡持久性的进一步认识273

第八章 文化和管理的最高境界275

第一节 共同命运观的提出275

一、共同命运观的含义275

二、超越利益的考虑277

三、起点公平性和结果公平性281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283

第二节 管理的三个原则288

一、强制原则及其效应288

二、激励原则及其效应289

三、适应原则及其效应291

四、管理的最高境界293

第三节 管理和人297

一、人不是为了生产,生产是为了人297

二、关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化299

三、生活质量提高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301

四、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303

五、对“幸福”的进一步认识305

六、经济学应该是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科学307

七、重温管理学的使命310

第九章 文化和经济持续发展313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313

一、再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313

二、怎样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315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资源配置317

四、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再认识319

第二节 现实原则和宏观经济持续发展321

一、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321

二、多目标问题的提出323

三、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和制度结构分析326

四、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328

第三节 经济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分析333

一、社会心理分析的意义333

二、“社会承受力”的限界335

三、个人偏好和共同行为准则338

四、如何看待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差距?341

第四节 再论文化在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44

一、文化和市场竞争344

二、文化和政府管理347

三、让文化成为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350

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信心352

第十章 文化传承和文化共享355

第一节 文化传承355

一、从韦伯的理论谈起355

二、文化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357

三、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360

四、潜在需求和潜在供给向现实需求和现实供给的转化362

第二节 共享是一种文化365

一、共享的含义365

二、收入分配差距合理性的讨论367

三、社会不安定的累积过程和文化共享369

四、休闲娱乐同样是文化共享的组成部分372

第三节 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374

一、家族企业的继承制374

二、家族企业的管理人或经理人的选择378

三、人力资本奉献和利润共享制度381

第四节 共享作为一个目标将持续存在384

一、文化共享的目标384

二、试论“社会的安全阀”386

三、试论道德重整390

四、试论社会信任重建392

后记395

附录 厉以宁有关文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著作目录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