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
  • 孙小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142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方法的重要性1

引言1

第一部分2

第一章 科学认识活动概观2

二、方法和方法论3

第一节 关于认识客体3

一、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

二、三类客体的交叉与综合4

三、研究对象与选题6

第二节 关于认识主体7

一、大科学时代的主体系统7

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8

二、科研工作者的个人素养9

第三节 关于认识工具13

一、仪器·观察·实验13

二、思维·数学·理论16

第四节 “主体-工具-客体”系统中的若干问题22

一、认识论方面的几个问题23

二、现代方法论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26

三、两个热点问题28

第二章 已知与未知32

第一节 已知的有限性和未知的无限性32

一、已知——有限的集合32

第二部分32

二、理论体系与探索未知34

第二节 “保护”已知与“保护”未知36

一、“知”的一种解说36

二、保护已知36

三、保护未知37

一、问题的重要性43

第三节 问题——已知与未知的交界43

二、怀疑精神与发现问题44

第四节 驾驭已知和未知的艺术46

一、从已知到未知与从未知到已知46

二、权把未知当已知49

第三章 经验和理论53

第一节 科学经验53

一、科学经验的基本含义53

二、科学经验的主要功能与局限性56

一、查阅文献60

第二节 获取科学经验的基本方法60

二、观察、实验62

三、归纳推理70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内涵、结构与功能71

一、科学理论的特点和结构71

二、科学理论的主要功能74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80

一、建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和原理80

二、发展科学理论的方法论原理83

二、经验和理论是相互渗透的88

第五节 经验和理论的相互关系88

一、经验和理论的划分是相对的88

三、经验和理论是互为补充的89

第四章 部分与整体92

第一节 从部分出发和从总体出发93

一、“瞎子摸象”的启示93

二、从部分认识整体94

三、整体性的研究96

第二节 分析方法与系统方法98

一、以分析为主的科学方法98

二、系统概念与系统方法99

三、系统方法包含和高于分析方法104

四、复杂系统与简化原则108

第三节 战略学的方法论意义110

第三部分118

第五章 语言——科学思维的工具118

第一节 自然语言与科学语言118

一、自然语言的构成119

二、自然语言的缺陷119

三、科学语言121

一、术语122

第二节 科学语言的功能122

二、符号126

三、图表131

四、形式化与计算机135

第三节 科学语言的哲学思考137

一、科学思维与科学语言138

二、科学语言的哲学140

第六章 模型——科学方法的核心145

第一节 科学模型及其两种形式146

一、物质形式的科学模型146

二、思维形式的科学模型151

第二节 建立模型的方法论原则157

一、相似性与简单性的统一158

二、可验证性159

三、多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161

第三节 科学模型的多重功能162

一、科学模型的研究纲领作用162

二、科学研究的间接方法162

三、抽象模型与思想实验163

四、数学模型与计算机实验165

五、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关健166

六、模型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68

第四节 模型的多样性与局限性169

一、模型的多样性169

二、模型方法的局限性171

第七章 创造——科学研究的灵魂174

第一节 科学创造与创造性思维174

一、科学创造的基本含义174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运演机制178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逻辑思维185

一、关于非逻辑思维185

二、联想、类比与想象,灵感、顿悟与直觉190

第三节 科学创造人才的心理品质203

一、关于智力品质204

二、关于非智力心理品质210

第四部分220

第八章 理论的检验、评价与选择220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检验222

一、检验蕴涵223

二、概率确证225

三、否证方法226

四、检验整体观229

五、判决性实验233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236

一、前验评价与后验评价236

二、评价的结构238

三、评价的标准239

四、评价的客观性与历史性241

五、心理与社会因素对理论评价的影响242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选择244

一、历史的回顾244

二、选择标准在使用中的复杂性248

三、影响理论选择的多重因素251

第四节 理论选择的定量尝试256

第九章 科学讨论259

第一节 科学讨论的内涵与外延259

一、科学交流、科学讨论和科学争论259

二、科学讨论的类型与方式260

第二节 科学讨论的历史与发展261

一、古代的科学讨论及其特点261

二、近代的科学讨论及其特点262

三、现代的科学讨论及其发展263

一、科学讨论的主要功能264

第三节 科学讨论的功能与局限264

二、科学讨论的局限性268

第四节 科学讨论的规则与环境269

一、科学讨论的内部环境及其规则269

二、科学讨论的外部环境及其影响270

第五部分274

第十章 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概述274

第一节 古代学者对方法论的贡献277

一、我国先秦诸子的论述277

二、古希腊学者有关方法论的研究成果278

第二节 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确立282

一、实验方法和归纳逻辑的倡导者——F·培根283

二、唯理论与数学方法的带路人——笛卡儿285

三、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伽利略和牛顿287

四、康德对科学认识的哲学批判294

第三节 实证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97

一、实证主义产生的科学背景297

二、实证主义哲学的创立298

三、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300

四、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307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309

第四节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与方法论研究309

二、否证主义的方法论314

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316

四、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关联主义方法论319

第五节 我国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323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323

二、1978年以来的科学方法论研究325

三、关于方法论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327

人名索引330

后记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