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路日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722703454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现代化理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1
第一节 现代化概念1
一、现代化的基本含义1
二、澄清对现代化的各种误区11
第二节 现代化理论的演进历程22
一、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渊源22
二、现代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8
第三节 现代化理论主要派别34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34
二、依附理论48
三、世界体系论33
四、后现代化理论57
五、新发展观63
六、文明冲突论66
七、可持续发展观67
八、全球化理论74
九、生态现代化理论77
十、再现代化理论78
第二章 现代化的价值尺度和指标体系82
第一节 “三个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82
一、社会发展评价的物质文明尺度82
二、社会发展评价的政治文明尺度84
三、社会发展评价的精神文明尺度86
第二节 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88
一、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88
二、现代化指标的流变性89
三、构建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91
第三节 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96
一、箱根指标96
二、贝迪阿·纳思·瓦尔马指标97
三、西里尔·E.布莱克指标97
四、坎特里尔指标99
五、英克尔斯指标100
六、工业国家平均发展指标103
七、世界财富论坛指标104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106
一、我国现代化指标研究的开展和应用106
二、制定统一衡量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必要性109
三、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112
第三章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143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理论143
一、马克思主义对一道难题的百年求解143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发展的诠释152
三、西方“后发展”理论的总体特征与困境158
第二节 “后发展”问题在当代的凸现166
一、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166
二、奠基于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当代实践形态172
三、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180
四、全球化对“后发展”问题的影响187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跨越式”发展可能性新探193
一、“后发展”国家特有的难题193
二、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性”论证202
三、“后发展”问题解决的整体设计20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后发展”理论的贡献217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考察232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思想和运动232
一、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提出232
二、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235
三、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及运动的发展脉络238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245
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必要性245
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形成与完善247
三、中国“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建立251
四、“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提出258
五、综合现代化模式272
第五章 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278
第一节 经济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278
一、经济现代化的含义278
二、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280
三、经济现代化的路径与方法284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代化290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现状296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总体水平296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301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不平衡性310
第三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前景318
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现代化目标318
二、中国未来五十年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分析319
第六章 中国政治现代化研究326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326
一、政治现代化含义的界定326
二、政治现代化的由来与发展331
三、政治现代化的模式333
四、政治现代化的作用340
第二节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变迁与历史必然346
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变迁346
二、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354
三、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的原则376
第七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386
第一节 文化问题概述386
一、文化的内涵386
二、文化的本质规定性389
三、文化的结构与分层392
第二节 文化现代化基本概念和内涵394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界定394
二、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及其衡量397
三、文化现代化与文化创新400
四、文化现代化的特征402
第三节 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407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涵407
二、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现代精神410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要原则和路径418
四、文化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428
第八章 中国首都现代化研究433
第一节 北京现代化的作用和现状433
一、北京城市的特点及首都现代化的作用433
二、北京现代化的研究思路435
三、北京现代化总体水平436
第二节 北京现代化的战略和对策448
一、北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预测448
二、北京地区现代化的特点450
三、北京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51
四、北京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52
五、加快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对策464
第三节 办好奥运会,推动北京现代化进程471
一、加快北京经济现代化进程471
二、推动北京社会现代化的发展474
三、促进北京文化现代化的传播476
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新理念48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基本内涵48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481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487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490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490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97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499
四、正确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精神500
第三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504
一、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504
二、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508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进步511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516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521
第四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524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524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527
三、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4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544
热门推荐
- 2150360.html
- 1950193.html
- 2783564.html
- 2464836.html
- 2455096.html
- 1864159.html
- 3217489.html
- 2372410.html
- 2401165.html
- 3613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3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1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