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必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郁保生主编;刘娟,郜文辉副主编;谢雪姣,石晓理,邹旭峰,戴维编委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4768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伤寒(中医)-中医学院-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必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总论1
第一节 《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历史沿革1
一、《伤寒论》的学术地位1
二、《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1
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2
第二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2
一、《伤寒论》学术渊源2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2
第三节 《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3
一、《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3
二、《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3
三、《伤寒论》与温病学的关系4
第四节 伤寒的涵义及六经病的传变4
一、伤寒的涵义4
二、六经病的传变4
第五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5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5
二、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6
第六节 《伤寒论》的治则治法7
一、伤寒的基本治则7
二、伤寒的治法7
下编 各论8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8
概述9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10
一、太阳病提纲10
二、太阳病分类11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14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15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17
一、太阳病经证17
(一)中风表虚证17
1.桂枝汤证。17
2.桂枝汤禁例。22
3.桂枝汤证兼证。23
(1)桂枝加葛根汤证。23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24
(3)桂枝加附子汤证。24
(4)桂枝去芍药汤证。25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26
(6)桂枝新加汤证。26
(二)伤寒表实证27
1.麻黄汤证。27
2.麻黄汤禁例。30
3.麻黄汤证兼证。33
(1)葛根汤证。33
(2)葛根汤证与葛根加半夏汤证。33
(3)大青龙汤证。34
(4)小青龙汤证。35
(三)表郁轻证37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37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39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40
二、太阳病腑证41
(一)太阳蓄水证41
【附】茯苓甘草汤证42
(二)太阳蓄血证43
1.桃核承气汤证。43
2.抵当汤证。45
3.抵当丸证。47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48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48
(一)变证治则48
(二)辨寒热真假49
(三)辨虚证实证51
(四)辨汗下先后53
(五)辨标本缓急54
二、证候分类55
(一)热证55
1.栀子豉汤类证。55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55
(2)栀子厚朴汤证。57
(3)栀子干姜汤证。57
(4)栀子豉汤禁例。58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59
3.白虎加人参汤证。60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60
(二)虚证61
1.心阳虚证。61
(1)桂枝甘草汤证。61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62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63
(4)桂枝加桂汤证。64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64
2.脾虚证。66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66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67
(3)小建中汤证。68
(4)桂枝人参汤证。69
3.肾阳虚证。70
(1)干姜附子汤证。70
(2)茯苓四逆汤证。70
(3)真武汤证。71
4.阴阳两虚证。72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72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74
(3)炙甘草汤证。75
(三)结胸证76
1.结胸辨证。76
2.热实结胸证。77
(1)大陷胸汤证。77
(2)大陷胸丸证。81
(3)小陷胸汤证。82
3.寒实结胸证。83
4.结胸证预后。85
(四)脏结证85
(五)痞证87
1.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87
2.热痞证。88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88
(2)附子泻心汤证。89
3.寒热错杂痞证。90
(1)半夏泻心汤证。90
(2)生姜泻心汤证。92
(3)甘草泻心汤证。93
4.痰气痞证。94
5.水痞证。95
6.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96
(六)上热下寒证97
(七)火逆证98
(八)欲愈候100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102
一、十枣汤证102
二、瓜蒂散证103
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04
第五节 太阳病欲解时105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05
概述106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107
一、阳明病提纲107
二、阳明病的病因病机108
三、阳明病脉证109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111
一、阳明病热证111
1.栀子豉汤证。111
2.白虎汤证。113
3.白虎加人参汤证。115
4.猪苓汤证。116
二、阳明实证117
(一)承气汤证117
1.调胃承气汤证。117
2.小承气汤证。118
3.大承气汤证。120
(二)润导法证125
1.麻子仁丸证。125
(三)导下法127
(四)下法辨证127
(五)下法禁例129
三、阳明病寒证、虚证130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132
一、发黄证132
(一)湿热发黄证132
1.茵陈蒿汤证。132
2.栀子柏皮汤证。133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134
(二)寒湿发黄证135
(三)火劫发黄证136
二、血热证136
(一)衄血证136
(二)下血证137
(三)蓄血证137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138
第五节 阳明病欲解时139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40
概述140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142
一、少阳病提纲142
二、少阳病治禁143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144
一、小柴胡汤证144
二、小柴胡汤禁例151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152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152
二、柴胡桂枝汤证153
三、大柴胡汤证154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155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56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157
七、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58
八、太阳少阳并病刺法159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及预后161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161
【附】热入血室证162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63
概述164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165
一、太阴病提纲165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166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167
一、太阴兼表证167
二、太阴腹痛证168
三、太阴发黄证170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170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170
二、太阴阳复自愈候171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173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173
概述174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175
一、少阴病提纲175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175
三、少阴病治禁177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178
一、少阴病寒化证178
(一)四逆汤证178
(二)通脉四逆汤证179
(三)白通汤证181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181
(五)真武汤证182
(六)附子汤证184
. (七)吴茱萸汤证185
(八)桃花汤证186
(九)正虚气陷证187
二、少阴热化证187
(一)黄连阿胶汤证187
(二)猪苓汤证188
(三)四逆散证(少阴阳郁证)189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190
一、少阴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190
二、少阴三急下证191
三、热移膀胱证193
四、伤津动血证193
第四节 咽痛证194
一、猪肤汤证194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195
三、苦酒汤证195
四、半夏散及汤证196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196
一、正复欲愈证196
二、阳回可治证197
三、正衰危重证198
第六节 少阴病欲解时199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200
概述200
第一节 厥阴病辩证纲要202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203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203
1.乌梅丸证。203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205
3.麻黄升麻汤证。206
二、厥阴病寒证208
1.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208
2.吴茱萸汤证。209
三、厥阴病热证(白头翁汤证)210
第三节 厥热胜复辨213
第四节 四肢厥逆辨215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215
二、厥逆辨治216
(一)热厥216
1.热厥的特点与治疗禁忌。216
2.热厥轻证。217
3.热厥重证。218
(二)寒厥218
1.阳虚阴盛厥。218
2.冷结膀胱关元厥。219
3.痰厥。219
4.水厥。220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221
第五节 辨呕哕下利证222
一、辨呕证222
(一)阳虚阴盛证222
(二)邪传少阳证223
(三)痈脓致呕证223
二、辨哕证223
(一)误治胃寒证223
(二)哕而腹满证224
三、辨下利证225
(一)下利辨证225
(二)实热下利证225
(三)虚寒下利证226
1.阳虚阴盛下利证。226
2.虚寒下利兼表证。227
3.虚寒下利转归。228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229
一、正复可愈证229
二、正衰危重证230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231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231
概述232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233
第二节 霍乱病辨治234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234
二、霍乱治法235
(一)五苓散、理中丸证235
(二)四逆汤证236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236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237
(五)桂枝汤证238
三、愈后调理238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239
第一节 阴阳易证239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240
一、差后劳复辨治24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240
(二)小柴胡汤证241
(三)牡蛎泽泻散证242
(四)理中丸证242
(五)竹叶石膏汤证243
二、差后饮食调理244
热门推荐
- 3481517.html
- 760701.html
- 1988108.html
- 611000.html
- 814771.html
- 1562161.html
- 2457042.html
- 2834371.html
- 1455070.html
- 3465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2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6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3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6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1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3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7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