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理论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谷中原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5024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社会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一、社会学的涵义1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6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征与功能7
一、社会学的学科特征7
二、社会学的学科功能10
三、社会学与其他科学11
第三节 社会学的建立15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根源15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17
三、社会学的诞生20
第四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24
一、社会学的自主引进24
二、社会学的外教输入26
三、社会学的中国化27
四、社会学的恢复重建31
第一篇 社会场域篇33
第二章 社会33
第一节 社会的特质33
一、社会的定义33
二、社会的特点37
三、网络社会39
第二节 社会结构44
一、社会结构的定义44
二、社会之形构45
三、社会结构的特性47
四、社会结构的内容48
第三节 社会运行与预防51
一、社会运行51
二、社会预防53
第三章 社区56
第一节 社区概述56
一、社区本义56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57
三、社区的分类与层次58
四、社区研究简介59
第二节 农村社区61
一、农村社区的定义与起源61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与类别61
第三节 城市社区63
一、城市社区的定义与形成63
二、城市社区的类别与特征64
第四节 社区建设65
一、社区发展规划65
二、社区组织建设68
三、社区文化建设70
四、社区服务71
五、城市化71
第四章 社会区域环境74
第一节 社会区域环境的特质74
一、社会区域环境的含义74
二、社会区域环境的特征75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社会功能77
一、西方环境理论77
二、区域环境对社会主体的影响81
三、区域环境对经济的影响85
四、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8
第三节 区域环境建设89
一、树立持续发展观89
二、区域环境建设的途径90
第二篇 社会主体篇93
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93
第一节 个人社会化的定义与理论93
一、个人社会化的定义93
二、个人社会化的特征94
三、西方个人社会化理论97
第二节 施化因素与社会化历程100
一、施化因素100
二、社会化历程103
第三节 个人社会化的意义108
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108
二、对社会运行的作用110
第六章 社会群体112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112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112
二、社会群体的结构113
三、社会群体的功能115
四、社会群体关系116
五、社会群体力量120
第二节 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23
一、社会群体的分类123
二、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25
第三节 小群体研究简介128
一、小群体与初级群体的区别128
二、小群体的分类128
三、国外小群体研究129
四、加强我国小群体研究的社会意义130
第七章 社会角色132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特质132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132
二、社会角色的特征135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137
四、社会角色的意义140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认知与获取141
一、了解角色期望141
二、领悟社会角色142
三、获取社会角色143
第三节 角色扮演143
一、消除角色差距144
二、防治角色失调145
三、适时转变角色关系146
第八章 家庭149
第一节 家庭概述149
一、家庭的定义149
二、家庭的构成要素150
三、家庭的类型151
四、家庭关系152
第二节 家庭建立与稳定154
一、婚姻的缔结154
二、家庭的稳定155
第三节 家庭的历史、结构与功能161
一、家庭的历史形态161
二、家庭结构163
三、家庭的功能166
第九章 社会组织168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168
一、社会组织之释义168
二、社会组织构成要素168
三、社会组织的设置170
四、社会组织的类型171
五、社会组织的功能172
第二节 几种主要社会组织介绍173
一、政治组织与职能173
二、经济组织与职能175
三、文化组织与职能176
四、社会群团组织与职能177
第三节 社会组织管理178
一、国外社会组织管理理论178
二、社会组织管理的意义180
三、社会组织管理方法181
四、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184
五、社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186
第十章 阶级与阶层188
第一节 社会分层188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188
二、社会分层的内涵189
三、社会分层的指标与方法191
第二节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192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92
二、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分层理论194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阶级与阶层分析197
一、中国的基本阶级结构197
二、中国的社会分层199
第十一章 民族204
第一节 民族的特质204
一、民族定义204
二、民族的特征206
三、民族的主体性作用207
四、中华民族概况209
第二节 民族生成与发展210
一、民族的形成210
二、民族的发展212
第三节 民族关系模式213
一、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213
二、民族关系模式214
三、少数民族对民族关系模式的反应217
第三篇 社会行为篇219
第十二章 社会互动219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特质219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219
二、社会互动的特征220
三、社会互动的要素221
四、社会互动的功能222
第二节 西方社会互动理论223
一、符号互动论223
二、拟剧论227
三、社会交换互动论229
四、本土方法论232
第三节 社会互动形式与手段232
一、社会互动手段232
二、社会互动形式235
第十三章 社会流动240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特质240
一、社会流动及其一般致因240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特征243
三、社会流动的类型246
第二节 西方的社会流动研究248
一、索罗金对社会流动的研究248
二、塞普利特和本迪克斯对社会流动的研究250
三、布劳和邓肯对社会流动的研究252
第三节 中国社会流动的现状与意义253
一、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253
二、中国社会流动的趋势263
三、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现实意义265
第十四章 社会生活方式267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267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含义267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类型268
三、社会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269
四、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270
五、社会生活方式的研究及其意义272
第二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274
一、劳动生活方式274
二、物质生活方式275
三、精神生活方式277
四、闲暇生活方式279
第三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建设281
一、建设科学的社会生活方式281
二、建设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283
三、建设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285
第十五章 文化活动286
第一节 文化的特质286
一、文化的含义286
二、文化的基本特征287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291
一、文化的结构291
二、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294
三、文化的功能296
第三节 人类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298
一、文化创造298
二、文化传播300
三、文化建设302
第十六章 社会福利308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特质308
一、社会福利的发展308
二、社会福利的涵义312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功能316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319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模式319
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322
三、现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评价326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328
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328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331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34
第十七章 社会问题及其治理338
第一节 社会问题特质338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338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339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致因与类型340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致因340
二、现阶段中国社会问题的具体成因341
三、现阶段中国社会问题的类型343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治理与社会稳定344
一、社会问题的治理345
二、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346
第四节 中国社会问题实证分析348
一、人口问题348
二、交通落后问题351
三、贫困问题358
第十八章 社会控制364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特质364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364
二、社会控制的作用365
三、社会控制的基本特征366
四、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367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系统构成370
一、社会控制主体370
二、社会控制客体370
三、社会控制手段371
四、社会控制过程374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376
一、越轨行为剖析376
二、消极越轨行为的控制379
第四篇 社会运转篇382
第十九章 社会变迁与可持续发展382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特质382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382
二、社会变迁的致因385
三、社会变迁的形式388
第二节 社会发展391
一、社会发展概述391
二、社会发展计划393
三、可持续发展395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99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399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400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容401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02
第二十章 社会现代化403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的特质403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403
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404
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406
第二节 西方社会现代化理论409
一、古典的现代化理论409
二、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411
三、当代现代化理论41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418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418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策略422
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427
第二十一章 社会全球化430
第一节 社会全球化的表征430
一、社会全球化过程及其表现430
二、社会全球化的含义436
三、社会全球化的基本特征439
第二节 社会全球化的促力与影响440
一、社会主体在推动社会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440
二、交通在社会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443
三、社会全球化产生的社会影响448
第三节 对社会全球化过程的理论总结449
一、社会全球化理论的萌发449
二、社会全球化理论的成型450
三、社会全球化理论的发展452
后记455
主要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
- 2828752.html
- 1076454.html
- 2998336.html
- 3820531.html
- 3349550.html
- 2251071.html
- 3766851.html
- 1772019.html
- 3904221.html
- 529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6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7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7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6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8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1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