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
  • 黄铭洪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1135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华南地区;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华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华南经济高速发展区的生态环境1

1.1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的地域概述2

1.1.1 自然地理学概念的珠江三角洲2

1.1.2 经济区概念的珠江三角洲4

1.2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崛起与发展6

1.2.1 广东省经济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6

1.2.2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8

1.2.3 粤港澳经济圈10

1.3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13

1.3.1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的气候13

1.3.2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的环境资源15

1.4.1 水体污染与水土流失30

1.4 广东与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30

1.4.2 大气污染35

1.4.3 土壤污染39

1.4.4 固体废弃物40

2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概论44

2.1 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污染生态学44

2.1.1 生态学44

2.1.2 环境科学45

2.1.3 污染生态学46

2.2 恢复生态学54

2.2.1 恢复生态学的源起54

2.2.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55

2.2.3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框架57

2.2.4 生态学的技术目标——生态恢复59

2.2.5 恢复生态学的实质与内涵60

2.3 污染与恢复生态学62

3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67

3.1 污染物的来源67

3.1.1 环境中重金属的来源67

3.1.2 有机污染物70

3.2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和PTS的污染状况74

3.2.1 金属及其相关化合物74

3.2.2 有机氯农药75

3.2.3 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76

3.2.4 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77

3.3 化学污染物的环境效应79

3.3.1 化学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79

3.3.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81

3.4 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82

3.4.1 重金属对植物根伸长的影响82

3.4.2 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的研究83

3.4.3 底泥-鱼体内PCB同族物分布趋势86

3.4.4 PCB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86

3.4.5 POP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8

3.5 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监测技术89

3.5.1 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89

3.5.2 固相微萃取90

3.5.3 固相微萃取衍生化技术91

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监测技术99

4.1 生物监测技术概述99

4.2 生物指示法100

4.2.1 植物100

4.2.2 微型生物101

4.2.3 水生动物102

4.3 生物测试102

4.4 底泥毒性试验104

4.4.1 底泥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104

4.4.2 底泥毒性试验应用实例106

4.5 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实例110

4.5.1 利用生物体内污染物及其代谢物含量分析进行环境污染监测110

4.5.2 利用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对尾矿场环境质量评估112

4.5.3 污染土壤毒性试验113

4.5.4 利用藻类对污水处理厂产出的生污泥进行毒性测试114

4.5.5 利用生化指标进行环境污染监测115

5 植物的重金属耐性118

5.1 重金属的毒性和植物的耐性118

5.1.1 植物对重金属的反应118

5.1.2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症状和机制119

5.2 高等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的特征119

5.2.2 多金属耐性和共存耐性120

5.2.1 特化耐性120

5.2.3 固有耐性123

5.3 高等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机制124

5.3.1 排斥和富集策略124

5.3.2 逃避、解毒和生化忍耐126

5.4 植物金属耐性的测定129

5.4.1 幼苗的存活率129

5.4.2 生物量129

5.4.3 苗的生长129

5.4.4 根的生长130

5.4.5 花粉管的伸长130

5.4.6 原生质的抗性和膜的损害130

5.5 超富集植物及其金属耐性131

5.5.1 金属超富集植物131

5.4.7 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反应131

5.4.8 其他的生理反应131

5.5.2 金属富集和耐性之间的关系132

6 矿业废弃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136

6.1 矿业废弃物的产生、处置与利用137

6.1.1 采矿废石和剥离表土的处置137

6.1.2 尾矿的处置138

6.1.3 矿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138

6.2 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138

6.2.1 大气污染139

6.2.2 矿山废水污染139

6.2.3 重金属污染140

6.2.5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42

6.2.6 矿山开发对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142

6.2.4 矿山开采对景观的影响142

6.3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原则143

6.3.1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定义143

6.3.2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目标144

6.3.3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过程与措施145

6.3.4 矿业废弃地的原生演替与生态恢复147

6.4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基质改良148

6.4.1 矿业废弃地的基本理化性质148

6.4.2 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50

6.4.3 矿业废弃地的基质改良155

6.5.2 废弃物酸化的预测161

6.5 矿业废弃物酸化的机制、预测与控制161

6.5.1 废弃物酸化的过程与机制161

6.5.3 废弃物酸化的控制163

6.6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物种选择165

6.6.1 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65

6.6.2 豆科植物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167

6.6.3 土壤种子库与废弃地的生态恢复171

6.7 中国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对策175

6.7.1 中国矿业废弃地的现状175

6.7.2 中国矿业废弃地复垦的历史与现状175

6.7.3 我国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理论研究177

6.7.5 新世纪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178

6.7.4 废弃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建设178

7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185

7.1 垃圾处置技术186

7.1.1 概述186

7.1.2 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与综合利用186

7.2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问题188

7.2.1 垃圾填埋场内部的微生物过程188

7.2.2 垃圾渗滤液的环境问题189

7.2.3 填埋气体的环境问题191

7.2.4 垃圾填埋场的其他环境问题193

7.3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194

7.3.1 生物学处理法194

7.3.2 物理、化学处理法200

7.3.3 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201

7.4 已关闭垃圾填埋场的植被恢复204

7.4.1 概述204

7.4.2 影响植物在垃圾填埋场上定居和生长的主要因素205

7.4.3 植被重建209

7.5 我国垃圾填埋的现状及其生态环境问题216

7.5.1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处置现状216

7.5.2 我国的垃圾填埋及其环境污染217

7.5.3 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关闭垃圾填埋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218

8.1.3 湿地处理系统224

8.1.2 陆地或土地应用(处理)系统224

8.1 废水自然处理系统224

8.1.1 池塘/礁湖系统224

8 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224

8.2 湿地系统225

8.2.1 湿地的定义225

8.2.2 湿地的分类225

8.3 人工湿地的组成228

8.3.1 基质/土壤228

8.3.2 植物229

8.4 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制231

8.4.3 生物过程232

8.4.2 化学过程232

8.4.1 物理过程232

8.4.4 湿地过程的限制因子233

8.5 人工湿地研究实例233

8.5.1 实例1: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净化铅/锌矿污水233

8.5.2 实例2: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净化煤渣渗滤液244

9 污水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与资源化253

9.1 污水生物学处理概述253

9.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254

9.2.1 好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254

9.2.2 好氧技术应用——活性污泥法254

9.2.3 污泥资源化与安全问题255

9.3.1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261

9.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261

9.3.2 污水污泥厌氧处理263

9.3.3 厌氧技术在废物资源化的利用263

9.4 有机固体堆肥化技术265

9.4.1 堆肥化基本过程265

9.4.2 堆肥与废物资源化265

9.5 稳定塘266

9.5.1 概述266

9.5.2 稳定塘净化效果研究实例267

9.6 污水处理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微生物消减279

9.6.1 重金属279

9.6.2 有机污染物280

10 展望与对策286

10.1 展望286

10.1.1 经济将继续高速发展286

10.1.2 华南经济高速发展区的主要环境问题286

10.2 对策289

10.2.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289

10.2.2 制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289

10.2.3 某些污染项目治理对策290

10.2.4 探索快速准确的环境污染监测技术293

10.2.5 合作与发展294

附录Ⅰ 广东省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96

附录Ⅱ 广东省1996~2010年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