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 近代教育学史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 近代教育学史探索
  • 陈桂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2027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 近代教育学史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应运而生的“教”之学:“教授艺术”1

0101 “教育学史”的基本范畴:“教”之学、“教育”之学与“教育学”2

0102 近代教育学的双重起源5

0103 培根虚席以待的“教育学”7

0104 “教”之学的先导:“教”法研究的崛起13

0105 从“教授法”到“教授艺术”:夸美纽斯《大教授论》17

0106英吉利的“教授艺术”研究群体25

二、“教育”之学的前奏:教育观念的更新27

0201 洛克《教育漫话》:教育思想近代化的端倪29

0202 卢梭《爱弥儿》: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丰碑34

0203 裴斯泰洛齐的建树:教育思想领域跨世纪的桥梁43

三、率先脱颖而出的“教育”之学53

0301 契机53

0302 谁得“教育”之学的风气之先?58

0303 《康德论教育学》之道70

0304 投石,问治“教育学”之路80

0305 教育学起跑线上的国际差距83

四、教育科学的曙光87

0401 赫尔巴特构建“教育学”的尝试88

0402 在什么意义上认定《普通教育学》为“科学的”教育学的起点?97

0403 从“教”之学,“教育”之学,到“教育学”104

0404 初上高楼,望断“教育学”的天涯路106

五、作为“应用伦理学”的教育学与作为“应用心理学”的教育学109

0501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教育学(施莱尔马赫)110

0502 作为“应用心理学”的教育学(贝内克)122

0503 伦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127

六、早期的“实践教育学”现象130

0601 漠视“实践教育学”的缘由130

0602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132

0603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39

0604 “实践教育学”的理论问题151

七、教育学的“思辨哲学”脐带153

0701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教育学154

0702 《作为系统的教育学》(罗森克兰茨):“思辨哲学”的教育学标本159

0703 思辨哲学:德意志教育学难以割断的脐带164

八、教育学派的对峙167

0801 赫尔巴特学派的称尊169

0802 贝内克学派的挑战173

0803 赫尔巴特学派动摇的征兆174

0804 “教育学派”现象181

九、各领风骚的教育学研究传统186

0901 法兰西教育学研究传统187

0902 雅科托:《普通教授法》191

0903 英吉利教育学研究传统195

0904 斯宾塞:《教育论》198

0905 贝恩:《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204

0906 美利坚:教育学研究传统在形成中206

0907 德、英教育学研究传统的比较研究(乌申斯基)207

十、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学(一):“社会教育学”与“人格教育学”215

1001 从“个人教育学”到“社会教育学”217

1002 思辨哲学的“社会教育学”(纳托普)221

1003 经验科学的“社会教育学”(贝尔格曼)232

1004 “社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248

1005 “个人教育学”与“社会教育学”的悖论: “人格教育学”249

1006 “精神论的教育学”(布德)250

1007 主情主义的“人格教育学”(林德)253

1008 主要诉诸“艺术”的“人格教育学”与主意主义的“人格教育学”256

1009 “自由精神劳作主义”的“人格教育学”(高迪希)257

1010 “个人教育学”、“社会教育学”与“人格教育学”260

十一、面向新世纪的教育学(二):“解释学的教育学”与“实验教育学”266

1101 “精神科学”,“解释学的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68

1102 “文化教育学”(施普兰格)272

1103 “实验教育学”的崛起277

1104 预示“未来教育学”的“实验教育学”(拉伊)279

1105 同“普通教育学”互补的“实验教育学”(梅伊曼)284

1106 实验科学与思辨哲学交会的“实验教育学”(闵斯特贝尔格)287

1107 “解释学的教育学”与“实验教育学”290

十二、传统教育学的历史命运294

1201 德意志教育学的演变过程295

1202 19世纪德意志教育学的主要特点297

1203 教育学在法兰西302

1204 教育学在英吉利304

1205 教育学在俄罗斯305

1206 教育学在美利坚309

1207 教育学在日本312

1208 传统教育学的终结315

1301 教育学后设理论问题鸟瞰318

十三、近代教育学的后设理论问题318

1302 “教育学”是“教育”之学么?320

1303 作为“教”的“艺术”的教育学取向326

1304 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取向330

1305 关于“教育科学”的百年之争:普遍适当的一般教育学成立的可能性问题334

1306 “哲学的”教育学取向340

1307 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地位问题343

1308 “理论教育学”与“实践教育学”346

1309 教育学的多种可能的选择348

1310 教育学衍生现象——教育学会“消亡”么?350

[附录]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