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
  • 陈中立,杨楹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61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8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开展思维方式研究是现代化的需要1

绪论 思维方式与现代化1

第一篇 思维方式解析3

第一章 思维方式研究的历史考察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4

一 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简析4

二 在“天赋观念论”顽强表现的背后5

二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与“先验图式”6

三 思维方式研究的前身11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14

一 近代以前的哲学家对思维方式的研究15

第二节 思维方式研究史的建构15

二 近代哲学家对思维方式的研究20

四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人的“认识框框”?22

五 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9

六 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思维方式33

三 黑格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33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思维方式研究的必要性44

二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思维方式的理论前提45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方式本质的揭示50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方式的分类51

五 一个经典案例剖析: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52

第二章 思维方式研究的不同范例56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解释学与科学哲学审视56

一 海德格尔追问“理解何以可能?”57

二 “传统”与“成见”何所指?何所能?64

三 对“理解前结构”和“成见”学说的几点看法69

四 库恩的“范式”论71

第二节 思维方式研究的心理学视角78

一 精神分析学78

二 皮亚杰的“图式”论89

第三章 思维方式的本质、要素与特征108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本质108

一 思维方式的实践本质109

二 思维方式的文化本质117

三 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本质124

第二节 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136

一 内在、直接的因素138

二 外在、间接的因素165

一 时代性177

第三节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177

二 相对稳定性178

三 群体性180

第四章 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181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分类181

一 思维方式的区分181

二 中国理论界对思维方式的划分状况187

三 思维方式类型划分标准189

四 思维方式划分的目的与意义192

第二节 直观类、想象类和逻辑类思维方式193

一 直观类思维方式193

二 想象类思维方式200

三 逻辑类思维方式210

一 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217

第三节 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求“善”、求“价值”的思维方式和求“美”的思维方式217

二 求“善”、求“价值”的思维方式220

三 求“美”的思维方式222

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功能与演变229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功能229

一 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229

二 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242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演变250

一 思维方式演变的条件250

二 思维方式演变的方式252

三 思维方式演变的规律253

一 思维方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267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和形成267

第六章 科学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概念架构267

第二篇 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67

二 给“科学”定位270

三 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276

第二节 社会发展:从传统到现代化281

第七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探讨286

第一节 科学中的思维方式:历史研究的视角287

一 对科学中的思维方式存在和作用的确认287

二 从“范式”到“研究传统”291

三 基旨分析296

第二节 思维的科学方式:批判反思的视角300

一 胡塞尔对思维的科学方式的研究301

二 海德格尔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特征的揭示306

三 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312

第八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规定317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观念知识成分318

一 本体论预设318

二 知识成分326

第二节 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方法评价成分329

一 基本思想工具330

二 认识评价准则337

第九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功能扩展343

第一节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扩展343

一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扩展途径343

二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和绝对化351

第二节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功能表现357

一 指引作用358

二 选择问题360

三 启发作用361

四 评价和辩护363

第十章 认识序列中的科学思维方式365

第一节 常识和科学思维365

一 常识的含义366

二 常识和科学的区别370

三 科学思维是对常识的超越372

四 区分常识和科学两种思维方式的意义378

第二节 哲学和科学思维381

一 科学思维对思辨哲学的拒斥381

二 两种不同水平的理性反映形式386

三 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联结391

四 区分科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意义395

第十一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时代转换403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变化403

一 科学思维方式变化的含义404

二 科学思维方式变化的动力406

三 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变化409

四 转换思维方式的呼声415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419

一 “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419

二 复杂性科学的新视角423

三 复杂性科学与反还原论428

四 对复杂性科学思维方式的评价432

第十二章 科学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38

第一节 科学影响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438

第二节 科学思维方式在社会历史上的两种表现443

一 科学理性443

二 科学主义448

第三节 提高科学意识,加强科学普及453

一 提高科学意识453

二 普及科学文化455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科学改造458

第三篇 思维方式和中国现代化465

第十三章 现代化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新课题465

第一节 现代化:一个时代的主题465

第二节 现代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472

一 社会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式472

二 社会认识活动中思维方式的结构和功能476

三 思维方式的转换482

第三节 现代化与思维方式的变革482

一 中国现代化的背景487

第一节 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危机与变革487

第十四章 探寻中国现代化的思维轨迹487

二 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危机491

三 思维方式的近代革命496

第二节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特色及其作用501

一 毛泽东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501

二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形成502

三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特色505

四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511

第三节 邓小平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514

一 邓小平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514

二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517

三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521

四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伟大意义535

第十五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建构541

第一节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特点542

一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求实性543

二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开放性547

三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创造性549

四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系统性551

五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多维性553

六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前瞻性553

第二节 建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目标和手段554

一 建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目标555

二 检验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手段563

第三节 调整和转换思维方式是一个过程567

一 思维方式调整和转换的一般分析567

二 思维方式调整和转换的内在机制571

第十六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经济发展574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形成5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观57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内涵580

三 从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转换583

第二节 高质优化的发展观584

一 发展质量的认识价值584

二 高质优化发展观的思维定势导向587

第三节 集约经营的发展观588

一 传统经济增长思维方式带来的问题589

二 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思维方式的转换592

第四节 公平效率统一的发展观596

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着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597

二 现代化思维方式要求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599

一 非可持续发展思维定势的局限性601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观601

二 可持续发展思维定势的导向602

第十七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政治民主606

第一节 民主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政治核心607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607

二 树立现代民主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611

第二节 法治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政治基础615

一 法治观念是社会政治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观念基础615

二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620

第三节 人权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627

一 人权观念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627

二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630

三 正确认识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关系631

第十八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文化繁荣634

第一节 传统文化模式的现代转换635

一 中国人在现代化中的二重因素636

二 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637

三 现代化是对传统观念的变革640

第二节 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文明观642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43

二 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维方式644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的解放647

一 人的解放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648

二 人的解放是人的主体意识的树立650

三 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意识的实现654

第十九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实现途径657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657

一 改革开放需要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658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巨大解放660

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的表现667

第二节 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对策673

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673

二 必须不断反思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传统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的批判,更新、优化全民族的思维方式674

三 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不能脱离现代化建设的实践676

四 要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科学地对待其他民族的思维方法和方式677

五 放大思维的背景,减少认识上的局限性678

六 增强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680

七 善于研究和吸收现代科学思维方式680

八 重视事物的定量分析,提高思维的精确性681

九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深度682

后记6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