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东大学百年史 1901-200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东大学百年史 1901-2001
  • 《山东大学百年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2343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8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961页
  • 主题词:山东大学(学科: 校史 年代: 1901~2001) 山东大学 校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东大学百年史 1901-200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 朱正昌 展涛1

第一章 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山东大学应运而诞生(1901~1928)3

第一节 京师大学堂以外最早的官办大学——官立山东大学堂的创办3

第二编 山东医科大学史(1903~2000.7

第三编 山东工业大学史(1949~2000.7

第一编 山东大学史(1901~2000.7

附一:周学熙校长传略9

附二: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10

第二节 山东省立六个专门学校概况28

第三节 私立青岛大学36

第四节 省立山东大学的建立41

附一:王寿彭校长传略46

附二:山东大学大纲47

第一节 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易名国立山东大学50

第二章 国立山大建在海滨青岛,专家名士荟萃蜚声海内(1928~1938)50

第二节 选贤任能,教授治校56

第三节 院系设置,独具特色59

第四节 联系实际教学,大兴研究之风79

第五节 严格的学则,优秀的质量86

第六节 撙节开支,勤俭办学94

第七节 内忧外患,学运迭起99

第八节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停办108

附一:杨振声校长传略110

附二:国立山东大学学则111

第三章 抗战胜利得复校,学潮风起反内战(1938~1949)117

第一节 筹备复校,艰苦创业117

第二节 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124

第三节 重视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128

第四节 进步社团林立,革命活动高涨130

第五节 学潮风起,反对内战133

附:赵太侔校长传略141

第四章 解放区建立新型大学,应急需培育革命干部(1945~1951)144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解放区创办山东大学144

附:李澄之校长传略155

第二节 创建华中建大,培养革命干部157

第三节 创建华东大学,支援革命战争163

附一:韦悫校长传略176

附二:彭康校长传略177

第五章 青岛解放,军管学校,山大新生,蒸蒸日上(1949~1958)180

第一节 青岛解放,山大实行军管整顿180

第二节 山大华大合校成功,师生员工皆大欢喜184

第三节 院系调整,创建综合性大学191

第四节 解放思想,华岗校长亲自上政治大课195

第五节 强大的师资阵容,成功的学术讨论197

第六节 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206

第七节 创办《文史哲》,出版《山东大学学报》212

第八节 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大215

第九节 贯彻“八大”精神,学校稳步前进224

附一:华岗校长传略229

附二:晁哲甫校长传略231

第六章 由青岛迁校济南,遇困难曲折前进(1958~1966)233

第一节 高校体制下放,山大迁至济南234

第二节 权衡利弊确定校址,艰难安排校舍建设237

第三节 健全党政组织机构,加强学校行政管理240

附:1965年山东大学党政机构及其负责人243

第四节 稳定教学秩序,改进教学方法245

第五节 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术空气更加浓厚250

第六节 大力提高师资水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256

第七节 扬长避短,形成新的办学特色262

附一:成仿吾校长传略264

附二:山东大学校歌267

第七章 “文革”十年大动乱,遭受破坏史空前(1966~1976)268

第一节 “文革”兴起,学校一片混乱269

第二节 群众组织夺权,“清队”制造冤案272

第三节 学校一分为三,济南·曲阜·泰安276

第四节 恢复山东大学,结束十年动乱279

第八章 拨乱反正上正轨,改革开放换新颜(1977~1986)285

第一节 重新确立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学校党政群领导机构285

第二节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288

第三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290

第四节 推倒“两个估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92

第五节 针对拨乱反正中的思想状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95

第六节 贯彻中央决定,开展整党工作299

第七节 整顿教学秩序,恢复和加强教学工作303

第八节 迎来科学研究的春天310

第九节 开创高校国际交流的新局面318

附一:吴富恒校长传略323

附二:邓从豪校长传略325

第九章 发展驶入快车道,山大进入“211”(1987~2000.7)328

第一节 加大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328

第二节 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理科科研再创辉煌344

第三节 文科科研,成绩显著355

第四节 从严治校,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360

第五节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决定性的进展365

第六节 进一步精简机关机构,推进干部调整交流368

第七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飞速发展372

第八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再上新台阶380

第九节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84

第十节 深化后勤改革,推动学校建设388

第十一节 山东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398

附:潘承洞校长传略403

第十章 异地办学,探索新路,校地联合,共建分校(1984~2001)407

第一节 高校与地方共建的第一所大学409

第二节 沼泽地上矗立起来的大学城415

第三节 强化教学科研,注重服务地方418

第四节 开展“十个一”工程活动,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427

附:山东大学沿革图433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1903~1952)437

第一节 齐鲁大学医学院438

第二节 山东省立医学院446

第三节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449

附一:聂会东校长传略459

附二:宫乃泉校长传略460

附三:张汇泉院长传略461

附四:尹莘农校长传略463

第二章 院系调整,学校向正规化发展(1952~1956)466

第一节 两校合并,奠定规模466

第二节 学校发展的起步469

第三节 系科调整,完善组织,初见成就473

附:白备伍院长传略480

第三章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走上初步繁荣道路(1957~1966)481

第一节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81

第二节 贯彻“八字方针”,学校调整整顿485

第三节 贯彻《高校六十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489

附:王哲院长传略493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十年风雨(1966~1976)495

第一节 派别林立,群众组织掌权495

第二节 进行“教育革命”,学校两次搬迁农村办学497

第三节 “斗、批、改”全盘否定十七年501

第五章 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正常办学秩序(1976~1982)505

第一节 拨乱反正,推翻“两个估计”505

第二节 整顿党的组织,充实调整领导班子506

第三节 整顿恢复正常的办学秩序508

附:方春望校长传略514

第六章 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发展(1983~1991)517

第一节 健全党政机构职能,推进医学教育事业517

第二节 教学走上正常轨道,提高质量发展规模525

第三节 加强科研管理,深入开展科研工作543

第四节 凭借对外开放机遇,扩展国际交流空间550

第五节 后勤、基建强化管理,科技开发初显效益555

第六节 坚定改革发展方向,思想教育锐意创新559

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创医学教育新局面(1992~2000.7)567

第一节 强化机构职能,加强机构改革567

第二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573

第三节 以重点建设为龙头,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585

第四节 全面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593

第五节 后勤、基建、设备、图书馆等服务工作598

第六节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做好新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602

第一节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10

第八章 附属单位610

第二节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41

第三节 山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50

第四节 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656

附:山东医科大学沿革图660

第一章 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1951)663

第一节 山东工专溯源(六校概况)664

第二节 山东工专的成立671

第三节 学校机构与系科设置673

第四节 艰难创业674

第五节 办学方针的确立与良好校风学风的养成677

第六节 服从国家需要,参加治淮和抗美援朝680

第二章 山东工学院前期发展(1951~1966)683

第一节 山东工专改名为山东工学院683

第二节 工学院初期的机构、系科设置与基本工作684

第三节 “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688

第四节 两次院系调整689

第五节 第一次教学改革693

第六节 政治思想和学生工作696

第七节 两次党代会697

第八节 肃反、整风反右与教育大革命699

第九节 专业增设和科研工作的兴起702

第十节 贯彻“八字方针”和《高校六十条》704

第十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的教学改革71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学校局面713

第三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71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学校工作71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研工作720

附一:丁履德院长传略723

附二:张国中书记传略724

第四章 恢复、整顿时期(1976~1983)726

第一节 深入揭批“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726

第二节 学校工作重心的转移728

第三节 整顿、恢复教学秩序731

第四节 科研工作的振兴733

第五章 改革发展中的山东工业大学(1983~1991)737

第一节 山东工学院改名为山东工业大学737

第二节 领导班子调整与学校改革739

第三节 教学改革与专业调整742

第四节 规模空前的基本建设745

第五节 实验室建设747

第六节 学校中心工作的确立748

第七节 科研工作的转轨749

第八节 党的组织整顿与建设751

第九节 思想政治工作756

第十节 四十周年校庆759

附:刘先志副院长传略761

第六章 步入辉煌的山东工业大学(1992~2000.7)764

第一节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764

第二节 调整专业布局,突出办学特色768

第三节 教学与招生制度改革770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775

第五节 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提出778

第六节 重点学科与学位点建设782

第七节 蓬勃发展的校办产业785

第八节 成效显著的后勤改革788

第九节 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789

第十节 校园文明建设792

第十一节 新校区选定与规划794

第十二节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796

第十三节 “211工程”建设801

第十四节 五十周年校庆807

第十五节 校际合作与国际学术交流810

附:山东工业大学沿革图813

第一章 顺应时代潮流,三校合并谱写新篇章817

第一节 三校合并,强强联合,百年老校蓄势待发817

第四编 新山东大学史(2000.7~ )817

第二节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质性融合825

第二章 部省共建,突出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837

第一节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迈向新世纪837

第二节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845

第三章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853

第一节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854

第二节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857

第三节 学科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861

第四节 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科研工作硕果累累867

第五节 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870

第六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871

第七节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拓新境界876

后记8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