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快速入门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詹友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021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5.0-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快速入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NGINEER功能概述1
1.1 CAD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1
1.2 Pro/ENGINEER功能模块简介2
1.3 Pro/ENGINEER软件的特点9
1.4 瓶塞开启器简介10
第2章 Pro/ENGINEER软件的安装11
2.1 Pro/ENGINEER野火版5.0安装的硬件要求11
2.2 Pro/ENGINEER野火版5.0安装的操作系统要求11
2.3 安装前的计算机设置12
2.4 查找计算机(服务器)的网卡号14
2.5 单机版Pro/ENGINEER野火版5.0软件的安装14
第3章 软件的工作界面与基本设置21
3.1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21
3.2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21
3.3 设置工作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22
3.4 启动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软件22
3.5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工作界面23
3.5.1 工作界面简介23
3.5.2 工作界面的定制27
3.6 Pro/ENGINEER软件的环境设置30
3.7 设置Pro/ENGINEER软件的工作目录31
第4章 二维截面的草绘33
4.1 草绘环境中的关键术语33
4.2 进入草绘环境34
4.3 草绘工具按钮简介34
4.4 草绘环境中的下拉菜单36
4.5 草绘前的准备38
4.6 草图的绘制39
4.6.1 草图绘制概述39
4.6.2 绘制直线40
4.6.3 绘制相切直线40
4.6.4 绘制中心线41
4.6.5 绘制矩形41
4.6.6 绘制斜矩形41
4.6.7 绘制平行四边形42
4.6.8 绘制圆42
4.6.9 绘制椭圆42
4.6.10 绘制圆弧43
4.6.11 绘制圆锥弧44
4.6.12 绘制圆角44
4.6.13 绘制椭圆形圆角44
4.6.14 绘制倒角44
4.6.15 绘制样条曲线45
4.6.16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45
4.6.17 创建点45
4.6.18 将一般图元变成构建图元45
4.6.19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文本46
4.6.20 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47
4.6.21 调色板的使用48
4.7 草图的编辑50
4.7.1 删除图元50
4.7.2 直线的操纵51
4.7.3 圆的操纵51
4.7.4 圆弧的操纵51
4.7.5 样条曲线的操纵与编辑52
4.7.6 平移、旋转和缩放图元54
4.7.7 复制图元55
4.7.8 镜像图元55
4.7.9 裁剪图元56
4.7.10 设置线造型56
4.8 草图的诊断58
4.8.1 着色的封闭环58
4.8.2 加亮开放端点59
4.8.3 重叠几何59
4.8.4 特征要求60
4.9 草图的标注60
4.9.1 草图标注概述60
4.9.2 标注线段长度61
4.9.3 标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61
4.9.4 标注一点和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61
4.9.5 标注两点间的距离61
4.9.6 标注直径62
4.9.7 标注对称尺寸62
4.9.8 标注半径62
4.9.9 标注两条直线间的角度62
4.9.10 标注圆弧角度62
4.9.11 标注周长63
4.10 修改尺寸标注64
4.10.1 移动尺寸64
4.10.2 将“弱”尺寸转换为“强”尺寸64
4.10.3 控制尺寸的显示64
4.10.4 修改尺寸值64
4.10.5 输入负尺寸65
4.10.6 替换尺寸66
4.11 草图中的几何约束66
4.11.1 约束的显示66
4.11.2 约束的禁用、锁定与切换66
4.11.3 Pro/ENGINEER软件所支持的约束种类68
4.11.4 创建约束68
4.11.5 删除约束69
4.11.6 解决约束冲突69
4.11.7 操作技巧:使用约束捕捉设计意图70
4.12 修改整个截面和锁定尺寸72
4.12.1 缩放和旋转一个截面72
4.12.2 锁定或解锁截面尺寸72
4.13 草绘范例173
4.14 草绘范例277
4.15 草绘范例378
4.16 草绘范例479
4.17 草绘范例580
4.18 草绘范例682
4.19 习题85
第5章 零件设计86
5.1 三维建模基础86
5.1.1 基本的三维模型86
5.1.2 复杂的三维模型87
5.1.3 “特征”与三维建模88
5.2 创建Pro/ENGINEER零件模型的一般过程89
5.2.1 新建一个零件三维模型89
5.2.2 创建一个拉伸特征作为零件的基础特征91
5.2.3 在零件上添加其它特征104
5.2.4 保存Pro/ENGINEER文件109
5.3 打开Pro/ENGINEER文件111
5.4 拭除与删除Pro/ENGINEER文件113
5.4.1 拭除文件113
5.4.2 删除文件114
5.5 控制模型的显示115
5.5.1 模型的几种显示方式115
5.5.2 模型的移动、旋转与缩放116
5.5.3 模型的定向116
5.6 Pro/ENGINEER的模型树119
5.6.1 模型树概述119
5.6.2 模型树界面简介120
5.6.3 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121
5.6.4 模型搜索121
5.7 Pro/ENGINEER软件中的层122
5.7.1 层的基本概念122
5.7.2 进入层的操作界面122
5.7.3 选取活动层对象(模型)123
5.7.4 创建新层124
5.7.5 将项目添加到层中125
5.7.6 设置层的隐藏126
5.7.7 层树的显示与控制127
5.7.8 关于系统自动创建层127
5.7.9 将模型中层的显示状态与模型一起保存128
5.8 设置零件模型的属性128
5.8.1 概述128
5.8.2 零件模型材料的设置128
5.8.3 零件模型单位设置131
5.9 特征的编辑与编辑定义133
5.9.1 编辑特征133
5.9.2 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征父子关系135
5.9.3 修改特征的名称136
5.9.4 删除特征137
5.9.5 特征的隐含与隐藏137
5.9.6 特征的编辑定义138
5.10 特征的多级撤销/重做功能140
5.11 旋转特征140
5.11.1 旋转特征简述140
5.11.2 创建旋转特征的一般过程140
5.12 倒角特征143
5.12.1 倒角特征简述143
5.12.2 创建简单倒角特征的一般过程143
5.13 圆角特征144
5.13.1 圆角特征简述144
5.13.2 创建一般简单圆角145
5.13.3 创建完全圆角145
5.13.4 自动倒圆角146
5.14 孔特征148
5.14.1 孔特征简述148
5.14.2 创建孔特征(直孔)的一般过程148
5.14.3 创建螺孔(标准孔)151
5.15 拔模特征154
5.15.1 拔模特征简述154
5.15.2 根据枢轴平面拔模155
5.16 修饰特征158
5.16.1 螺纹修饰特征158
5.16.2 草绘修饰特征161
5.16.3 凹槽修饰特征161
5.17 抽壳特征162
5.18 筋(肋)特征163
5.18.1 轨迹筋163
5.18.2 轮廓筋164
5.19 常用的基准特征166
5.19.1 基准平面166
5.19.2 基准轴170
5.19.3 基准点172
5.19.4 坐标系175
5.19.5 基准曲线176
5.20 特征的重新排序及插入操作178
5.20.1 概述178
5.20.2 重新排序的操作方法179
5.20.3 特征的插入操作179
5.21 特征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180
5.21.1 特征生成失败的出现180
5.21.2 特征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182
5.22 特征的复制184
5.22.1 镜像复制特征184
5.22.2 平移复制特征186
5.22.3 旋转复制特征188
5.22.4 特征的新参照复制188
5.23 特征的阵列189
5.23.1 矩形阵列190
5.23.2 创建“斜一字形”阵列192
5.23.3 创建特征的尺寸变化的阵列193
5.23.4 删除阵列193
5.23.5 环形阵列193
5.24 特征的成组195
5.25 扫描特征196
5.25.1 扫描特征简述196
5.25.2 创建扫描特征的一般过程196
5.26 混合特征199
5.26.1 混合特征简述199
5.26.2 创建混合特征的一般过程200
5.27 螺旋扫描特征203
5.27.1 螺旋扫描特征简述203
5.27.2 创建一个螺旋扫描特征203
5.28 范例1——连杆模型205
5.29 范例2——拉伸特征的应用206
5.30 范例3——旋转特征的应用208
5.31 范例4——孔特征的应用210
5.32 范例5——基准特征的应用(一)211
5.33 范例6——基准特征的应用(二)212
5.34 范例7——特征的成组与阵列216
5.35 范例8——抽壳与扫描特征的应用217
5.36 范例9——混合特征的应用220
5.37 范例10——螺旋扫描特征的应用223
5.38 综合范例226
5.39 习题231
第6章 曲面设计236
6.1 曲面设计概述236
6.2 创建曲面236
6.2.1 曲面网格显示236
6.2.2 创建平整曲面——填充特征237
6.2.3 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237
6.2.4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239
6.2.5 偏移曲面244
6.2.6 复制曲面246
6.3 曲面的修剪249
6.3.1 一般的曲面修剪249
6.3.2 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250
6.3.3 用“顶点倒圆角”选项修剪面组251
6.4 薄曲面的修剪252
6.5 曲面的合并与延伸操作252
6.5.1 曲面的合并252
6.5.2 曲面的延伸254
6.6 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255
6.6.1 使用“实体化”命令创建实体255
6.6.2 使用“偏移”命令创建实体257
6.6.3 使用“加厚”命令创建实体257
6.7 曲面设计综合范例——电吹风的设计258
6.8 习题271
第7章 装配设计272
7.1 装配约束272
7.1.1 “匹配”约束273
7.1.2 “对齐”约束273
7.1.3 “插入”约束274
7.1.4 “相切”约束274
7.1.5 “坐标系”约束274
7.1.6 “线上点”约束275
7.1.7 “曲面上的点”约束275
7.1.8 “曲面上的边”约束275
7.1.9 “默认”约束276
7.1.10 “固定”约束276
7.2 创建新的装配模型的一般过程276
7.2.1 新建一个装配三维模型276
7.2.2 装配第一个零件277
7.2.3 装配第二个零件279
7.3 允许假设283
7.4 元件的复制286
7.5 元件阵列287
7.5.1 元件的“参照阵列”287
7.5.2 元件的“尺寸阵列”288
7.6 装配体中元件的打开、删除和修改等操作289
7.6.1 概述289
7.6.2 修改装配体中零件的尺寸290
7.7 装配体中“层”的操作291
7.8 模型的外观处理292
7.9 习题296
第8章 模型的测量与分析298
8.1 模型的测量298
8.1.1 测量距离298
8.1.2 测量角度300
8.1.3 测量曲线长度301
8.1.4 测量面积302
8.1.5 计算两坐标系间的转换值303
8.2 模型的基本分析303
8.2.1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303
8.2.2 剖截面质量属性分析304
8.2.3 配合间隙305
8.2.4 装配干涉检查306
8.3 曲线与曲面的曲率分析306
8.3.1 曲线的曲率分析306
8.3.2 曲面的曲率分析307
第9章 模型的视图管理309
9.1 定向视图309
9.2 样式视图310
9.3 剖截面(X截面)312
9.3.1 剖截面概述312
9.3.2 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312
9.3.3 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315
9.3.4 创建装配的剖截面316
9.4 简化表示318
9.4.1 创建简化表示的一般过程319
9.4.2 举例说明“主表示”、“几何表示”和“图形表示”的区别321
9.5 装配模型的分解323
9.5.1 创建装配模型的分解状态324
9.5.2 创建分解状态的偏距线326
9.6 层视图328
9.7 组合视图329
第10章 工程图制作331
10.1 Pro/ENGINEER工程图模块概述331
10.2 设置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环境334
10.3 新建工程图336
10.4 工程图视图338
10.4.1 创建基本视图338
10.4.2 移动视图与锁定视图移动342
10.4.3 删除视图343
10.4.4 视图的显示模式343
10.4.5 创建高级视图346
10.5 尺寸标注350
10.5.1 概述350
10.5.2 创建被驱动尺寸351
10.5.3 创建草绘尺寸353
10.5.4 尺寸的操作355
10.5.5 显示尺寸公差362
10.6 创建注释文本363
10.6.1 注释菜单简介363
10.6.2 创建无方向指引注释363
10.6.3 创建有方向指引注释364
10.6.4 注释的编辑365
10.7 工程图基准366
10.7.1 创建基准366
10.7.2 基准的拭除与删除368
10.8 标注形位公差369
10.9 标注表面粗糙度372
10.10 Pro/ENGINEER软件的打印出图373
10.10.1 概述373
10.10.2 工程图打印预览374
10.10.3 工程图打印步骤374
10.11 工程图制作范例378
10.12 习题392
热门推荐
- 531550.html
- 3184406.html
- 726455.html
- 529437.html
- 2572190.html
- 3256500.html
- 2997927.html
- 923583.html
- 1366104.html
- 2052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4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4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8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6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3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0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