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而不同 比较教育的跨文化对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和而不同 比较教育的跨文化对话
  • 王长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9850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比较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而不同 比较教育的跨文化对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文化自觉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之于比较教育意义的发现5

一、比较教育理论之根在哲学 5

二、现代解释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意义的重新发现 7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比较教育理论建设 13

第二章 理想国、理想人、理想教育:与柏拉图的对话16

一、背景:古希腊与柏拉图的早期生活 17

二、柏拉图的游学经历 23

三、学园时期与《理想国》 25

四、柏拉图的思想来源 30

五、柏拉图的一般哲学思想 36

六、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人和理想的教育 40

七、柏拉图的知识观与学习论 45

第三章 追求知识与自由的教育:与印度本土宗教文明的一种对话48

一、吠陀—婆罗门教的产生与变迁 49

二、吠陀—婆罗门教的教育 53

三、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56

四、佛教教育 59

五、印度教与印度教的教育 60

六、印度本土宗教对教育的影响 61

第四章 “和而不同”:比较教育发展的主题与方向66

一、“和而不同”的经典比喻 67

二、孔子的“和而不同” 68

三、“和而不同”的英译比较 70

四、对“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解释 72

五、“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医发展的个案 74

六、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基本意义 75

七、结语 96

第五章 有因有革: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基本方式103

一、中国传统哲学因革观的解读 103

二、阿尔特巴赫依附论主要观点的因革观分析 107

第二编 理论自觉第六章 西方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121

一、初创时代 122

二、描述借鉴时代 123

三、因素分析时代 124

四、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35

五、方法多元化时代 144

第七章 一与多: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目的175

一、关于一与多 176

二、对一中之多的考察 178

三、对多中之一的求索 181

第八章 执两用中: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基本态度185

一、关于执两用中 186

二、关于方法与执两用中 187

三、执两用中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范式 188

四、执两用中与不同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191

五、执两用中与对不同的具体研究方法的态度 191

六、做学问和做人相结合 193

第九章 老子的哲学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建设196

一、“知常”与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 197

二、“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与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抽象 198

三、“沕”、“望”、“窈”、“冥”与研究中的深入调查、并置比较与认真思考 199

四、“反者道之动”与研究中的辩证思维方式 200

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与比较教育的超前认识 202

六、“知和曰常”与对不同比较教育理论的态度 203

第十章 抑滞必扬,言旷无隘:比较教育哲学领域的建设205

一、教育哲学比较:20世纪西方教育哲学概述 207

二、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潮 217

三、一种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当代理性主义教学范式 247

四、建构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66

五、国外教育哲学发展的前瞻 272

第十一章 比较教育学科认同的探究279

一、问题的提出 279

二、学科一般问题的讨论 287

三、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讨论 313

四、比较教育知识生产的组织与成果的考察 345

五、一些初步结论 347

第三编 实践自觉第十二章 “知行合一”:比较教育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互动与创新研究 369

一、“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启示: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对话 370

二、接受美学的启示:研究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结合 375

三、比较教育的实践纲领:跨文化哲学对话的结论 379

第十三章 实践自觉,关注教育政策:主流与非主流教育思想的研究382

一、关于政策 383

二、许衡哲学思想的启示 385

三、当代国际主流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简析 389

四、非主流教育思想的个案研究:对俄罗斯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批评 399

第十四章 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和教师发展学校:比较教育研究走向实践自觉的一种尝试 415

一、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和教师发展学校思想的提出 416

二、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原则: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实践探索 420

参考文献 440

附录一 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历届年会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情况简辑 446

附录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比较)教育丛书 494

写在书后的话 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