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效的法学实践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有效的法学实践教育
  • 汪世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538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法学教育-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效的法学实践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法学实践教育总论3

第1章 中国法学实践教育乏力的现状与改革3

1.1传统法学教育中实践性的缺乏3

1.1.1系统讲授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1.1.2职业技能教育在毕业之后的工作阶段完成5

1.1.3毕业实习促成学生的观念和身份转变6

1.2新时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7

1.2.1律师业务迅速发展,法律职业技能与道德价值的作用突显9

1.2.2法官法、检察官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11

1.2.3学位制度改革,要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3

1.2.4政法人才招录体制改革,要求订单式为基层培养法律人才17

1.3围绕职业教育目标设计法学实践课程19

1.3.1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

1.3.2重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27

1.3.3更新观念,将教师培训作为改革的突破口32

第2章 法学实践教育的教学原理35

2.1法学实践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体验式教学36

2.2法学实践教育的类型包括法律诊所课程、模拟课程以及校外实习38

2.2.1法律诊所课程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关切社会正义38

2.2.2模拟课程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40

2.2.3校外实习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司法活动,了解法律的运作状况42

2.3法学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问题式教学理念43

2.4法学实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价值观45

2.5提升法学教育教学质量,填平理论与实践的鸿沟50

2.5.1采取有效途径,提升法学实践教育的质量50

2.5.2实现实践课程与传统课程的相互促进52

第3章 良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法学实践教学53

3.1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旨在创新和实践教学理念53

3.1.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53

3.1.2法律伦理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统一54

3.1.3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经验、体验与认知54

3.1.4开放的教学环境,使社会成为法学实践教育的大课堂55

3.1.5从单一课堂讲授转向学生自主体验与课堂讲授的结合55

3.1.6从过度依赖教材,转向尊重学生体验,重视教师经验55

3.2不同教学方法具有各自的作用和局限56

3.2.1观摩式教学法56

3.2.2角色扮演教学法58

3.2.3合作教学法61

3.2.4督导式教学法64

3.2.5案件研讨式教学法68

3.2.6课堂讲授教学法70

3.2.7头脑风暴教学法73

3.2.8讨论式教学法76

3.2.9录像回放式教学法82

3.3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86

3.3.1选材(教材与案件素材)施教86

3.3.2因人施教87

3.3.3体现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专长89

3.3.4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化组合89

第4章 通过评估提升法学实践教育的质量91

4.1确立促进教学发展的评估目标91

4.1.1针对不同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有侧重的评估活动92

4.1.2奖惩性评估与发展性、有效性评估的结合92

4.1.3教育过程与评估过程的有机统一93

4.2坚持面向职业未来的评估原则93

4.2.1引导与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94

4.2.2全面与创新原则变革法学实践教育的理念94

4.2.3有效性与激励性原则突出法学实践教育的优势与特色94

4.3实施从课堂到社会的立体化评估96

4.3.1多样化的评估主体96

4.3.2建立开放、多元、有效性的评估维度98

4.3.3选择简便、动态与科学的评估方法98

4.4合理的程序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99

4.4.1在准备与启动阶段,设计科学的评估指标,建立多维评估机制99

4.4.2在评估任务分解阶段,克服体制、观念、习惯、传统的障碍101

4.5完善法学实践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议101

4.5.1综合能力的评估101

4.5.2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评估103

4.5.3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估105

第二编 法律诊所课程111

第5章 法律诊所课程的课堂教学111

5.1教学目标112

5.1.1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112

5.1.2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114

5.2课程的开设116

5.2.1开设诊所课程的审批116

5.2.2推介课程和选择学生118

5.2.3确定教学主题120

5.3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123

5.3.1教学内容的三种类型123

5.3.2建构课程内容的考量因素125

5.4教学大纲及教学单元的设计127

5.4.1总体教学计划的制定127

5.4.2各教学单元内容的设计128

5.4.3案例的选择131

5.5备课及教学计划的调整133

5.5.1诊所教师的备课133

5.5.2教学计划的调整135

5.6诊所教师的选聘136

5.6.1教师的构成模式137

5.6.2诊所教师的选聘条件139

5.7多个主题诊所课程的协调与教学资源共享141

5.7.1诊所课程统一的行政管理142

5.7.2建立必要的教学检查和交流制度143

5.7.3创造各诊所间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144

5.7.4教学资源的共享144

5.8个案指导教学147

5.8.1个案指导及师生关系147

5.8.2个案指导的教学方式149

5.8.3个案指导的教学规程150

5.8.4个案指导的教学管理152

第6章 诊所的运行和管理153

6.1诊所的设立及考量因素153

6.1.1主题考量154

6.1.2模式考量156

6.2诊所的运行159

6.2.1人员的构成159

6.2.2诊所的运行161

6.3诊所的管理及制度建设166

6.3.1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67

6.3.2人员的管理168

6.3.3档案的管理169

6.3.4经费的管理170

6.4案件的选择和监控172

6.4.1案件的选择172

6.4.2案件的监控174

6.5诊所课程的评估176

6.5.1对学生的评估176

6.5.2对教师的评估177

6.6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的关联178

6.6.1法律援助机构与诊所之间的关联179

6.6.2诊所办理的案件与法律援助案件的关联179

6.6.3法律援助律师与个案指导教学的关联180

6.6.4法律援助与法律诊所功能的关联180

第7章 教学单元设计示例182

7.1会见当事人主题的教学182

7.1.1教学目标和计划182

7.1.2教学案例的选择184

7.1.3教学实施及方法185

7.1.4教学反馈和评估188

7.2提供法律咨询主题的教学190

7.2.1教学目标和计划191

7.2.2教学案例的选择192

7.2.3教学实施及方法192

7.2.4教学反馈和评估193

7.3证据收集主题的教学195

7.3.1教学目标和计划195

7.3.2教学案例的选择196

7.3.3教学实施及方法197

7.3.4教学反馈和评估199

7.4办案策略主题的教学200

7.4.1教学目标和计划200

7.4.2教学案例的选择202

7.4.3教学实施及方法204

7.4.4教学反馈和评估206

7.5法律文书写作主题的教学208

7.5.1教学目标和计划208

7.5.2教学案例的选择209

7.5.3教学实施及方法210

7.5.4教学反馈和评估211

7.6法律职业道德主题的教学213

7.6.1教学目标和计划213

7.6.2教学案例的选择215

7.6.3教学实施及方法216

7.6.4教学反馈和评估218

第三编 模拟课程223

第8章 模拟课程概述223

8.1在模拟情境下依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完成教学任务224

8.1.1模拟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224

8.1.2角色扮演是模拟课程的核心但非唯一的教学方法225

8.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5

8.2.1融认知技能、行为技能、情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于一体226

8.2.2教授学生具体的法律技能及自主、有效学习的方法226

8.3教授法律职业价值和处理职业伦理问题的技巧227

8.4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228

8.4.1教师要确定每门模拟课程乃至每一节课的预期结果228

8.4.2预期结果应当明确、简洁、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229

8.4.3模拟演练前,明确预期结果、相关规则和程序229

8.4.4根据预期学习结果,选择教学方法和反馈技巧230

第9章 法律谈判的准备231

9.1谈判准备的步骤和技巧231

9.2运用头脑风暴、对比检验、圆桌会议等方式组织教学234

9.2.1头脑风暴有助于形成对谈判目标的共识234

9.2.2对比检验是反思谈判目标的有效方式237

9.2.3圆桌会议帮助学生拟定谈判计划238

9.2.4布置课堂作业以巩固学习成果239

9.3教学反馈241

第10章 法律谈判的进程243

10.1熟悉谈判进程、了解并体验谈判技巧243

10.2处理好开局、磋商与终局三个阶段的关系244

10.2.1开局是法律谈判的起点244

10.2.2磋商是法律谈判的核心245

10.2.3终局并达成协议是法律谈判的直接目的246

10.3运用圆桌会议、模拟谈判、录像回放等方式组织教学247

10.3.1圆桌会议帮助学生设计谈判进程247

10.3.2模拟谈判检验圆桌会议的成果250

10.3.3录像回放帮助学生反思谈判过程251

10.4教学反馈252

第11章 法律谈判的策略255

11.1寻找共同利益、体验谈判策略的制定和运用255

11.2为达到谈判目标,采取行动方案和对策256

11.3运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组织教学257

11.3.1头脑风暴启发和引导学生寻找共同利益257

11.3.2案例分析形成对谈判策略的初步认识259

11.3.3角色扮演检验谈判策略的掌握和运用261

11.3.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262

11.4教学反馈263

第12章 调解的准备266

12.1收集、识别信息,并进行预评估266

12.1.1调解准备阶段的工作事项267

12.1.2建立信任关系是营造良好调解气氛的基础267

12.1.3识别核心内容267

12.2建立信任关系,获取核心信息267

12.2.1信任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调解结果269

12.2.2获取核心信息是决定调解预评估成功的关键270

12.3运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271

12.3.1通过头脑风暴,理清核心信息的内涵及其作用272

12.3.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建立信任关系和拟定调解方案272

12.3.3通过分组讨论,明确调解的实体法律依据273

12.4教学反馈274

第13章 调解的进程276

13.1熟悉调解进程的各个阶段及阶段性目标277

13.2“五步法”推进调解进程278

13.2.1调解员良好的开场白为整个调解活动搭好台278

13.2.2当事人陈述是调解员了解争议点的绝佳机会279

13.2.3确定明确而有效的议题281

13.2.4如何解决问题是调解的攻坚阶段282

13.2.5固定调解成果并肯定双方的贡献284

13.3角色扮演是熟悉调解进程、理解其核心目标的最佳方式285

13.4教学反馈287

第14章 调解的技巧294

14.1掌握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294

14.2安排座位、有效倾听、重组语言、恰当询问、单独会谈295

14.2.1座位设置为调解开个好头295

14.2.2有效倾听是沟通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295

14.2.3以中立、积极的方式重组语言297

14.2.4恰当的询问能有效推动调解进程299

14.2.5有效沟通的实现还有赖于调解员善用一些小技巧302

14.2.6单独会谈是突破调解困境的有效方式305

14.3运用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307

14.3.1场景模拟安排座位的重要性307

14.3.2角色扮演体验倾听、重组语言、询问和单独会谈的技巧308

14.3.3课堂讨论加深对各类调解技巧的理解311

14.4教学反馈312

第15章 法律谈判与调解中的职业伦理315

15.1以当事人为中心践行法律职业伦理316

15.2以公正独立、保守秘密等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伦理317

15.3聚合多样化方法培养职业伦理素养321

15.3.1理论讲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法律职业伦理的含义和规范321

15.3.2案例研讨检测职业伦理标准的弹性和限度322

15.3.3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识别和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价值判断323

15.4教学反馈324

第16章 庭审抗辩326

16.1案件主张328

16.1.1案件主张的含义和作用329

16.1.2头脑风暴及观看影视资料等教学方法的运用331

16.2开庭陈述336

16.2.1“清晰、准确、简洁、流畅”为标准的教学目标336

16.2.2训练开庭陈述的基本程序、用语、技能和规范举止338

16.2.3精选能体现不同庭审风格的教学案例339

16.2.4点评反馈时应兼顾实体和形式两个方面341

16.3举证和质证343

16.3.1围绕证据的“三性”设定教学目标345

16.3.2庭审活动中举证、质证的基本程序、方法与技巧347

16.3.3精选教学案例351

16.3.4举证质证的规范性、全面性、准确性及逻辑严密性352

16.4询问证人354

16.4.1以训练信息收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55

16.4.2讲授和教学演示方法的运用355

16.4.3录像观摩方法的运用357

16.4.4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361

16.4.5教学反馈和评估368

16.5庭审辩论370

16.5.1以训练陈述和反驳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72

16.5.2课堂讲授和教学演示方法的运用372

16.5.3录像观摩方法的运用375

16.5.4模拟法庭教学376

16.5.5教学反馈和评估381

热门推荐